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4萬頭大象僅僅是因為一個人而慘遭屠殺,這個人就是艾倫·薩弗瑞,一位80多歲的生物學家。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艾倫·薩弗瑞

上世紀60年代,薩弗瑞在非洲以前的北羅德西亞,也就是現在的贊比亞研究土地沙化問題,經過調查,他認為是大象過多造成的土地沙化,於是主張獵殺大象。

因關乎大象命運,政府組織了一個專家團對薩弗瑞的觀點進行調查,結果是,專家團認為薩弗瑞是對的。

隨後幾年,4萬頭大象被殺。

結果怎樣呢?殺了那麼多大象後,土地沙化是減少了還是加重了?答案稍後再說,因為這還同時涉及到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解決沙漠化的辦法。

這裡,我們想要表達的是,土地沙化、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一大難題,為解決它,世界各國無不在付出巨大努力和代價。

文明的天敵

文明的消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原因,但最常見的原因是:沙漠化。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圖片來自kirstypargeter iStockphoto。

沒草沒樹,惟黃沙一片,這樣的惡劣環境如何承載文明並向前發展?

歷史上,因為沙漠化而消失的文明不少,而咱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樓蘭古國了,幾千年前,那裡還是一個文明,如今卻消失在沙漠中,只留下斷瓦殘垣與一具樓蘭女屍供人聯想。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圖片來自新華社。

古代,國與國之戰,大都為爭奪土地。區區數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引發大規模戰爭,而帶來的傷亡人數可以高達數十萬。

但土地沙漠化間接帶來的“國土縮小”就像溫水煮青蛙,不太容易給人們帶來危機感。

這就好比:某個擁有5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每年會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沙漠,但這件事本身不會對該國的百姓產生多大的心理衝擊,他們多半不會為此而戰。

惟有負責任的政府,也惟有具有較高素質的國民才會一如既往,堅定地認為:一定要遏制沙漠化!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同時也是“三北防護林工程”四十週年。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偉大的工程,以及她所取得的成就。

三北防護林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圖片來自eduyun.cn。

1978年11月25日,為解決我國西北、華北及東北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問題,三北防護林工程正式啟動。

三北工程的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裡山口,北抵國界線,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等,東西長4480公里,南北寬560-1460公里。工程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2.4%。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圖片來自“三北防護林官網”。

三北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歷時73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建設。

黃河水變清

三北工程實施40年來,我國造林面積大幅增加,共完成造林面積4.3億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由過去的5.05%提升到13.02%。

十多年前,北京、天津等地每年都會遭遇多次沙塵暴天氣。然而現在……

我們可以給您提供一個街頭採訪的畫面,採訪那些在北京待了十幾年以上的老百姓,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北方的沙塵暴天氣確實確實大幅減少了。

但這些街頭採訪依然還會有很多人不信,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拿起你的手機,問問在北京、天津等地的親戚朋友,問問他們,現在北方的沙塵暴天氣與十幾年前相比,是變多還是減少。

從1919年黃河有水文記錄以來,黃河實測最高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911公斤,年度最大輸沙量達39.1億噸。如今,因黃河造成的水土流失大幅減少,以至於,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的河段都是清的。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貴德縣附近清澈的黃河,圖片作者:Jucember。

兩個相同面積的國家,其中一個國家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多能承載10人,而另一個國家每平方公里的土地能承載100人,則我們可以說,後者的國土利用率要比前者大得多!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例如,非洲的尼日爾面積比尼日利亞還要大,但前者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人,後者是每平方公里188.9人。在經濟上,尼日爾的GDP為全球倒數第四,而尼日利亞在非洲排第二,僅次於南非。

既然每個國家的面積都是固定的,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提高國土利用率就相當於是間接地“增加了”國土面積。而要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的手段莫過於別讓土地荒漠化,同時把荒漠化的土地再次變成草原、林地。

惟有這樣,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大幅增加放牧和種植面積,而這也意味著,牛羊肉、奶製品和各種乾鮮果的成本將降低。

中國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從以前的沙進人退,變成現在的人進沙退,這是巨大的進步。

更重要的是,三北地區,現在每年經濟林的收入高達1200多億元,未來還會更多,我們現在吃的不少乾鮮果,都產自三北地區。

誠然,持續了40年的三北工程曾經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單一樹種帶來的大面積病蟲害等等。但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綠化工程,很多時候是不斷摸索著前進的,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一些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

經過多年不斷總結,現在的三北工程不再單純地種樹,而是根據不同地域的水土來種植,適宜種草就種草,適宜種灌木就種灌木。有的地方水量常年有保證,那麼種其他樹也是種,就種水果樹,花椒樹等等,以便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和種樹積極性。

4萬頭大象

回到之前,我們提到的那位生物學家薩弗瑞,為解決沙漠化,他的主張導致4萬頭大象被殺。

那麼,大象被殺後,那個地方的沙漠化是減輕了還是加重了?

答案是,反而加重了!

因為這樣,薩弗瑞愧疚了數十年,在TED的演講臺上,他做了一個播放量高達數百萬次的演講,他說:“這是我人生中最悲哀、最大的錯誤,我會帶進墳墓。”

能在世人面前坦誠自己的“罪孽”,要麼是因為勇敢,要麼是他已經做出了一個重大發現,這個發現巨大到足以彌補自己過去的失誤。

話說當年,大象殺完不見好轉後,薩弗瑞下定決心,要奉獻一生的時間去尋找解決方案。後來,他來到美國,發現美國的國家公園,其荒漠化程度跟非洲一樣糟糕。而美國的國家公園已經70年沒有放牧了。

薩弗瑞非常驚訝,他把整個美國西部所有的野外研究站的數據找來,試圖從數據中證明他過去的觀點,即:某個地方的牛群因為遷走了,所以這個地方停止了荒漠化。

但結果是,他找到了相反的結論,即,因為牛群遷走了,所以荒漠化反而更嚴重了。而那些牛群一直沒有被遷走的區域,卻停止了荒漠化。

隨後,薩弗瑞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最終他得出結論:解決荒漠化的途徑就是使用牲畜,讓它們成群結隊地遷移,以模擬大自然數萬年來,牛群羊群在大草原上自然遷徙,同時留下尿液、糞便以及踐踏的行為。

此結論讓人匪夷所思。因為我們都知道,過度放牧是荒漠化的元兇。

當然,薩弗瑞的理論並不是提倡過度放牧,而是有科學地放牧。

薩弗瑞自己,還有不少科學家花費多年,把兩塊荒地一左一右隔絕開來,左邊放上大批牛群做自然遷徙,放牧,而右邊保持原貌,無牲畜,結果,左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為解決荒漠化4萬大象被殺,最後卻發現跟大象無關,原來跟這有關

圖片來自Allan Savory

具體原理就不多討論了,有興趣的可去看看薩弗瑞的演講。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也是“三北防護林工程”四十週年。祝願祖國的改革開放未來走得更加順暢,祝願三北工程讓中國北方更加的山清水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