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夜話:南賈璧村遊記

南賈璧村遊記

朗讀:白冰

在磁縣西部山區的北賈璧鄉,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南賈璧村。這裡群山環抱,景色宜人。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賈璧村,西靠九峰山。九峰山也稱九骨腦,九峰山體連綿起伏九個山腦,南有大腦懷,北有大寨山,遙遙相望,奇怪的山形地貌構成九龍二虎形狀,緊緊地包裹著村莊,保護著村莊,南賈璧村素有“九龍二虎山前村”之美譽。北賈璧鄉有三賈璧之說,北邊北賈璧村,中間有中賈璧村,南邊是南賈璧村,三個賈璧村村村相連。站在九峰山頂,遙望村莊,一條公路蜿蜒環村而過,村北小學,高樓矗立。一排排新房俺映叢中,一條條街道經緯相連。村中央大道南北相接。整個村莊樹木繁茂,房屋儼然。有彩鋼棚頂,紅瓦點綴,村莊呈現出一派紫氣祥瑞、田園風光。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走進村莊,平坦寬廣的文化廣場盡現眼前,使你駐足觀望。南賈璧村文化廣場分上、下兩廣場,文化廣場、文化劇場面積居磁縣西部山區之首。

上廣場的戲樓,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坐北朝南,依勢而建。戲樓三角鋼樑結構,樓頂瓷瓦鋪蓋,紅色圓柱直立兩邊,戲樓的前上方鐫刻著熠熠生輝的五個大字――南賈璧劇場。遙望劇場,肅穆莊嚴,威武雄壯。

每逢元宵佳節,各路鑼鼓隊、表演隊都聚集在廣場上,表演各種傳統節目,主要有扭秧歌、劃旱船、跑竹馬、踩高蹺等等,吸引著無數的人們前來觀看。這時,廣場上歡聲笑語,載歌載舞;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下廣場是村裡正月十五元宵節轉燈地的最好場所,逢年就在這裡插燈。九峰山前鑼鼓喧天,九曲連環燈火輝煌。男女老幼齊轉燈,孩子們興高采烈,老人們閒庭信步。人人轉出好身體,年年都有好收成。

在下廣場的東南角,建立“功德碑”牆,引人注目。牆高三米之多,長五米有餘,牆體用石碑砌壘而成。牆體兩邊鐫刻“捐資修路流芳百世,千秋萬代便於人民”字樣,每塊石碑上刻有人名和捐款金額數目。近年來,村裡湧現出許多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愛心人士,為家鄉的發展,他們捐資出力,功德無量。興建“功德碑”牆,修路興村,流芳百世。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賈璧村委會設立在上廣場戲樓內,文化廣場是村民娛樂、休閒、健身的好場所,同時,也是在外人士回故探親的首選地。文化廣場、文化劇場是南賈璧村標誌性建築,是外來觀光客人的一張明信片。

南賈璧村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個傳統古村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村莊以趙、崔、於、賀、索姓為主,是個多姓氏的村莊。

據村子裡上了年紀的老人介紹,傳說在古時候,村裡有九門相照,趙白、夢林二人,能文善畫,著書立說,趙家人丁興旺。古人們智慧高強,辛勤勞動,在村南和村北兩地打出深井,明曰“簸萁井”,後來,村南、村北兩處才有了“北井溝”、“南井溝”地域之名。

古時候,南賈璧名人趙玉材、字九峰,其人能文善畫,著有《地裡五決》,是中國古代堪稱輿界彪炳千秋人物。他的作品《地裡五決》、《陽宅三要》均被收藏於《文瀾閣四庫》。

南賈璧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出現了無數先烈和英雄人物。村裡有磁縣第一抗日民主縣政府籌建處,公元一九三七年八月,共產黨員李巨川、吳合謙、董兆林等奉黨的指示,在該村籌建磁縣抗日民主政府,十一月在北賈璧村寺溝正式成立,磁縣人民政府立碑遺址。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在村莊的小學北邊,建立抗日烈士紀念亭。紀念亭由六根圓柱直立臺基上,亭頂突出,六角飛簷凌空。在亭的正中央,立有抗日烈士紀念碑,碑文記載了烈士名字和時間,亭外松柏翠綠。每逢清明時節,村委會幹部、烈士後人、學生到紀念亭鞠躬,掃墓。講述戰爭時期革命故事,教育後代子孫,不忘先烈,熱愛祖國,大大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賈璧村,歷史文物眾多,基本保存完整,廟宇文化,博大精深。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村莊的東邊修建方形水池。水池是用數塊石頭壘成的,每塊石頭鑿工精細,四面牆壁縫道緊密,工程質量很高。這項工程彰顯了山村人們的勤勞和石匠人的精湛手藝。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走到老街,老屋凝重,保存完好。石碾、石槽、拴馬石隨處可見,有點石槽靜靜的安放在房前屋後,長的有兩米,短的也有三尺多,每件都精心打造,這些石料成為村裡的藝術珍品,同時,見證了石匠的輝煌。這眾多的石槽也象徵著該村在過去農耕時期的興旺。

南賈璧村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靜謐的山村,像一顆寶珠閃爍在崇山峻嶺之中,成為人們魂牽夢繞的世外桃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