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之易筋經三大核心:煉氣(上篇)

煉氣,非但易筋賴於此,更是洗髓必由之門徑,是易筋經中最為核心的部分。目前除張義尚先生在《真傳易筋經》中披露“九轉呼吸法”外,餘下各版本均不見記述。這裡所說的“煉氣”,是有別於世面流傳的所謂“氣功”方法的。“內煉一口氣,外煉筋骨皮,這“一口氣”,簡而言之,就是鍛鍊呼吸的方法。

前文在形中提到的形氣合一,只是比較粗淺的煉氣功夫。因為動功是有為法,著於跡相,屬於後天的範疇。動功煉氣,要以呼吸為功,以運使為效,以剛柔為主旨。就像古時打鐵要用橐龠來鼓吹爐火一樣,火借風勢,鋼才得以錘鍊。風極柔軟,卻可以鍊鋼至純,這就是呼吸妙用的比喻。故原傳太極十三勢講“極柔軟才能極堅剛”,後有人乾脆直接講“會呼吸才能極堅剛”,玄機盡洩。打鐵當然要看火候,全靠風力來掌控,引申到練功中,呼吸的快慢、長短、輕重、升降、吞吐自然很精細、巧妙,這樣才能使生理發生變化,筋骨氣血得以改善,從而達到內壯外堅的效果,即如《古本易筋經》中雲“其氣元升降抑揚,呼吸之頓蕩往來,神明於心而不執於一方,斯為得竅也”。而真正的易筋經煉氣功夫,追求的是神氣合一、返還先天、與道合一的境界,與形氣合一同為呼吸之功,但境界不同,層次有別,火候各異。它不弄玄虛,不涉神怪,樸實無華,是以對生命的實踐來完成人生目標的一門人體科學。

《如是我聞》之易筋經三大核心:煉氣(上篇)

人從出生那一刻起,稟自父母的先天內呼吸即成為生命的原動力(人能自主呼吸,就是內呼吸的作用。中醫脈學上講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故稱內呼吸為原動力),後天的口鼻外呼吸即開始工作,一呼一吸之間,一切生命活動均賴於此。呼吸一停止,生命很快終結。既然呼吸系之生死,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運氣說》中說:“人能運氣生精,使精生神,則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以及四肢百體,毫髮皮膚,皆有光天化日之氣象,無嶂翳昏迷境界,不亦羲皇上人哉。諺語云:人亦小天地。洵不誣也。古仙雲:服氣不死。又云:還丹永命。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訣,便是學仙人。皆為導引逆流而發也。修煉之士,可不留心於呼吸哉!”煉氣功夫集中體現了道家“盜天地,奪造化”的學術思想和人生態度。說來有意思,道家所謂的“返還”其實就是要回到人在母體內胎兒時的樣子,使機體處於平衡生長狀態。什麼返老還童、長生久視、返璞歸真,無不基於這一理念而去實踐。人的外在形體是不可能回覆到胎兒時的樣子的,只有“胎息”(內呼吸的基本表現形式)這一狀態通過特定的呼吸方法是可以達到的。現代醫學所講的胎兒在母體時藉助臍帶吸收養分的說法,沒有古人在生命微觀世界裡的探索所揭示得深刻。

《如是我聞》之易筋經三大核心:煉氣(上篇)

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曾經對“胎息”有了詳盡的記述和深刻的認識。《胎息經》雲:“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人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銘》又說:“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唯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前者明理,後者講法,兩部經合起來雖不過百餘字,卻述盡玄機,真抵丹書萬卷!曹文逸真人在《靈源大道歌》中亦云:“元和內運即成真,呼吸外施終未了。”由於人的後天呼吸是短促、粗重的,必須通過煉氣的方法,使之勻、細、深、長,這樣支持外呼吸的內呼吸就會隨著功夫的深入,被慢慢地激活,並且越來越旺盛,進入“胎息”的狀態。通過“胎息”打開了“玄關一竅”,使生理機能都處於高度的自主化和有序化,這就是中國道家學術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