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站在这个历史节点,回眸与展望的这一刻,记者从我市历年出版的地图中精选出11份,与大家一起分享见证我们这座千年古城的四十年发展变化……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77年:《芜湖交通图》,芜湖市测量队1977年编制(图①)

这份已经微微泛黄的交通图,诞于改革开放前夕的1977年。从这份地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我市市区公交线路只有7条,分别为:1路(铅丝厂-大砻坊)、2路(新市口-芜钢)、3路(新市口-四合山)、4路(新市口-火车站)、5路(新市口-大桥)、6路(新市口-和睦山)、7路(弋矶山-芜湖站)。由此地图可知,1977年的青弋江芜湖市区段,仅有中山桥、弋江桥和大铁桥三座桥梁。当时的电话号码为四位数,比如芜湖饭店是3912、鸠江饭店是3231,亦可佐证当时芜湖固定电话之少。

一张宽宽的长江,自上而下横亘于地图的左侧,三条虚线:火车轮渡线、汽车轮渡线、轮渡线。可以想见41年前,芜湖人想过一次长江,是多么艰辛。那一年,利民路还只是一条弯曲的泥埂。

时间的空白处,芜湖,似乎在静静地等待一个契机。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82年:《芜湖》,1982年编印(图②)

仅仅5年之后,当我们翻开这份1982年编印的《芜湖》导游图时,虽然路还是那些路,桥还是那些桥,山山水水如昔,但“(城市)面积一千一百二十四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万(含芜湖县)”。导游图的封面上,新落成的安师大教学楼、芜湖房地产交易中心等现代化建筑已经开始出现在芜湖天际线之间,它们与古老的赭山相映成趣,共同书写着古城新韵。

此时的芜湖,镜湖上荡着双桨的游客,长江码头匆匆的旅客,三八公园里穿红戴绿的天真儿童,无一不在彰显改革开放之初芜湖人的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86年:《皖南·芜湖旅游》,芜湖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绘,黄山书社1986年2月出版(图③)

1985年,芜湖刚刚被辟为全国甲类开放城市,主城区面积已达203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不含当时芜湖所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青阳县、九华山管理处)。公交线路增至10条,多条线路的行车里程有所增加,特别是开通了21路新市口-芜湖县湾沚镇、22路新市口-繁昌县城关镇公交,极大地方便了市区与这两县的往来。长途汽车方面,已开通与皖南37个县、市及合肥、上海、杭州、无锡、常州、湖州、扬州、淮南等客运班线。

这一年,芜湖城市的总体布局初见雏形。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两年前通车的中江桥,已成为连接青弋江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九华山路惊艳登场。地图上,赭山公园对面,九华山路的东侧标有“郊区政府”。对,没看错,就是“郊区政府”。敢情仅仅在32年前,现在九华山路东侧就是郊区了!

不过,尽管当时芜湖的市区范围还比较小,但城市公园的建设开始大幅增加,咱芜湖有山有水,在地图上,新建的翠明园、汀棠公园、怡园,纷纷亮相,这让城市的公共休闲场所布局更趋合理。

1986年,芜湖的城市改造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原本一片田畴的团结路(今天的赭山西路),仅仅两年,就已建成连片的高楼大厦。地图上标出的团结一村、团结二村、团结三村、团结四村,这些今天看起来貌不惊人的住宅小区,在1986年时,可属于“高富帅”级别的。此外,建筑新村、赭麓新村、劳动新村……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89年:《皖南·芜湖旅游》地图,芜湖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绘,黄山书社1989年7月出版(图④)

时隔3年,《皖南·芜湖旅游》地图再次出版,粗看没什么区别,可细看便可发现,两年间,芜湖又长大不少——

公交线路增加了一条长江边大轮码头-烟厂的16路公交。这也是得益于中江桥的通车和九华山路的扩建。此时的九华山路已与取直后的芜钢路成“L”型相连,极大地方便了向阳木器厂、纺织器材厂、印染设备厂、缝纫机台板厂、联盟化肥厂、芜湖钢铁厂等沿线企业的交通状况。从那时起,这些企业的职工到中山路、二街逛逛,去镜湖公园、赭山公园游玩,他们可以任意地说走就走的。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91年:《安徽芜湖旅游交通地名图》,黄山书社1991年6月出版(图⑤)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芜湖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地图上直观的反映,就是地域更广了,道路更通畅了,商业更发达了。根据地图的简介可知:“芜湖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00.1万。辖镜湖、新芜、马塘、鸠江四区和芜湖、繁昌、南陵三县。”“铁路有宁芜、宁铜、淮南和皖赣四线;公路有宁芜、芜屯、芜杭、芜青、芜大和合芜等线;水路上抵汉渝,下达宁沪。朱家桥外贸码头可泊万吨轮。”便捷的交通为芜湖城市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份地图显示,市区道路框架已基本成型,九华山路南段已彻底打通,与拓宽后的芜南公路实现了无缝对接。规划多年的利民路、中山南路也已建成。而规划中的元泽桥,尽管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地图上却提前完成了首秀。

看了这份地图,最让人吃惊的是,当时的编制人员竟然将中山路上的众多商家一一标出,为后人留下一份详尽的芜湖商业史料,记者细数了一下,沿街东、西两侧各标出37家、38家。如同庆楼、太平洋照相馆、新华商店、市百一店、二轻商场、美华服装商场、人民商场、丰富酒家、华侨友谊商店……尽管今天,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淡出历史,但这些商家,连同中山路历史一起,已成为几代芜湖人共同的记忆;也是无数芜湖人难舍的一份乡愁……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96年:《芜湖工商交通导游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图⑥)

这一年,芜湖发生了许多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在这份地图上都得以反映。

当时芜湖商业的三巨头:新百大厦、华联商厦、银座大厦,都在这份地图上惊艳亮相。这份地图还保留许多如今已消逝的风景,中山南路的凤凰造漆厂、吉和街的吉和大市场、长江边的航运大厦等等。

这一年,我市市区面积扩大至230平方公里,人口约59万。三年前刚刚设立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份地图上也已清晰地标注出来。虽然仅有十平方公里,但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大桥梦,是芜湖人一直的夙愿。在地图的《芜湖简介》中,有这样一段话:“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已由国家批准,预计大桥在1999年建成,届时芜湖将成为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枢纽。”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1998年:《安徽芜湖旅游交通地名图》,山东地图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图⑦)

通过这份地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虽然全市地域面积没变,但人口已经增加至209万人。元泽桥由“纸上谈兵”变成现实。从此,芜湖南北交通又添一大动脉。城北的另一条要道延安北路则完成由解放路口向冶炼厂方向延伸的扩建工程。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2000年:《芜湖市交通旅游图》(世纪版),芜湖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湖南地图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图⑧)

也许是期待太久了,也许幸福来得有点迟。总之,当芜湖长江大桥于2000年9月30日正式通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世纪大桥一直是芜湖人街谈巷议的主角,也常常“霸屏”于各种媒体之上。这不,这份地图上的封面,就是芜湖长江大桥的雄姿。

这一年的芜湖据地图上的《芜湖简介》记载:当年人口已增加到216.6万,其中市区人口增加至62.8万。正如这份简介所言,步入新世纪,“改革开放后芜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份地图的亮点有许多,中山路首次以步行街的身份亮相,它将湖光山色与现代商贸完美结合,从而成为芜湖一张靓丽名片。临江桥、皖赣铁路跨青弋江大桥已建成通车。赤铸山东路、花津中路、花津南路已经在地图上规划出来。从地图内页的《市区主要道路命名更名一览表》可知,芜湖许多条道路得以大规模新建和扩建。另一张《芜湖市公交营运线路》表明,我市市区公交线路已增加至40条。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2006年:《芜湖市旅游交通图》,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编制,湖南地图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图⑨)

芜湖这座千年古城在过去的6年里,果然不负众望,超常发展。市区总人口增加至230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00.5万。市区面积扩大至720平方公里。据地图上的《芜湖市公交路线图》统计,市区公交线路已达61条,特别是103、105等7条晚班公交线路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晚间出行。在地图上,有4条公路用黄色标记得特别醒目:芜宣高速、芜马高速、芜铜高速、合芜高速。从此,芜湖拥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地图上,芜雁高速、徐福高铁、芜湖长江二桥也已规划完毕。

在地图上,有一则售房广告打出了一行很有意思的标语:今天的中央城,明天的城中央。这句广告语颇受质疑,当时的城南,还是一片荒地,仅仅12年之后,再看这条标语,说商家高瞻远瞩不为过吧?

芜湖城市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劲爆了,这份地图上有一段大胆的承诺:“滔滔不绝的长江,造就了芜湖人包容开放、开拓进取的品格。”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2012年:《芜湖市商贸交通旅游图》,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编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图⑩)

随着江北无为县的划入,芜湖城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这份地图的芜湖概况介绍,“市辖镜湖、鸠江、弋江、三山四区和无为、芜湖、繁昌、南陵四县,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3.8万。”从此,万里长江成为咱们芜湖的一条内河,拥江发展,已经成为芜湖人响亮的口号。

地图的“芜湖市公交线路”列出了71条公交线路,架构起芜湖绿色出行的坚实基础。在这份地图上,芜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已分别从华兴街范罗山、镜湖之畔,搬迁至城东政务新区。


芜湖地理:40年来芜湖地图的变迁

2017年:《芜湖市商贸交通旅游图》,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编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图11 )

这是到目前为止出版日期最近的一份芜湖地图,在地图的简介中记载:“(全市)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3.4万,市区面积1292平方公里,人口135.4万。”

通过这份地图可知,鸠兹古镇、方特东方神话、方特水上世界、芜湖雕塑公园等相继建成,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使芜湖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根据地图中的“芜湖市公交线路”可知,截至2017年3月,芜湖市市区共有70条公交线路,其中晚班车线路12条,大公交的概念在芜湖已成现实。这与改革开放前夕的7条公交线路相比,其间的差距又何止天壤啊!

从1977年到2017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这11幅芜湖地图,宛如11朵晶莹的浪花,清楚地折射出芜湖这座古城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精彩瞬间。见微知著,我们有理由相信,享有“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美誉的江城芜湖,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记者 郭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