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聞也要有產品思維 彭博社發力“用戶體驗”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來源:journalism.co.uk

編譯:Lucy(實習生)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按:自互聯網將媒體帶入新時代,傳統的“受眾”成了如今的“用戶”,在關注內容與渠道的同時,“平臺”和“用戶體驗”也成了新媒體人的口頭禪。

新聞媒體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彭博傳媒集團(Bloomberg Media)進行了創新的嘗試,他們成立了BHIVE團隊,不僅使用定量分析瞭解用戶習慣,還能使用定性數據來分析發現讀者對新聞的態度,構建用戶畫像,從而不斷改進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新聞服務。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BHIVE,彭博社(Bloomberg)的人本研究和原型團隊,於2017年創立,旨在瞭解用戶的新聞消費動機。設計師、工程師、產品開發人員和研究人員組成了這個跨職能團隊。該團隊致力於構建和測試數字化解決方案,以改善彭博社用戶的新聞體驗。

彭博傳媒集團移動應用部門主管安比卡•尼甘(Ambika Nigam)表示:“我們希望深入瞭解用戶日常生活中實際的新聞需求,以及他們對新聞的態度。”

“重要的是要發現用戶行為與可以補充或發展我們訂閱業務的事物之間的交叉點。”

團隊將探索增強現實、機器學習、音頻/語音和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同時使用不同的商業模式和平臺,讓更多的訂閱用戶接收來自彭博社記者的新聞報道。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彭博傳媒集團的設計研究主管卡倫•約翰遜(Karen Johnson)解釋說,該團隊著力向用戶提出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深入瞭解用戶的需求和行為。

“我們希望通過用戶測試來了解用戶對新功能的反應,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閱讀習慣,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新聞。”她說, “關於人們瀏覽什麼、他們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以及他們在網站上停留了多長時間,有很多定量數據,但我們喜歡進行定性研究。

“除了從數據中看到‘是什麼’,還要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需要不斷致力於發現那些數據庫中體現不出來的更為內在的動因。”

彭博社的用戶體驗研究實驗室像是一面單面鏡,而BHIVE團隊則是鏡子的另一面,這個團隊的成員囊括編輯、廣告部門和設計團隊的工作人員,他們可以通過訪談,傾聽用戶對相關產品的態度。

通過研究和訪談,他們可以建立一套新聞用戶畫像,給不同的消費者貼上特定的標籤,幫助他們更好地瞭解彭博傳媒集團用戶的需求。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在這些畫像中,用戶一般被分為以下幾個類別:“新聞追求者”(想要第一時間獲悉突發新聞的人),“新聞連接人”(想要通過分享新聞報道與他人建立聯繫的人),“意見尋求者”(想要得到關於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看法和評論的人)。

尼甘說:“這些類別彼此之間肯定有交叉,不是互斥的,但基本上可以定義多數用戶對新聞的態度。”

用戶畫像的構建激勵了整個團隊,他們為新聞媒體提供了不少有用的點子,來改善用戶的新聞閱讀體驗。

例如,為了滿足“新聞追求者”的需求,他們在去年推出了“新聞簡報”(Bulletin),這是一項新的人工智能手機功能,可以讓用戶在刷新聞時,無需離開主頁,就讀到當下最重要的新聞報道。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做好訂閱業務就是我們的目標。”所有的研究都是為了保證用戶能夠從我們的產品中獲得最大的價值,不斷改善用戶體驗。

接下來,BHIVE將把千禧一代納入其設計研究日程中,關注年輕用戶獨特的專業需求,並測試原型以獲得更好的TicToc手機應用和社交視頻體驗。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你能為我摘一顆星星嗎?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近期好文薦讀: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