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案引發的思考:知子莫若父,家庭教育不能缺失

這件案子已經塵埃落定,雖然張扣扣當庭表示上訴,不過也是垂死掙扎,最終也改變不了死刑的結局。殺死三人的大罪怎麼可能輕判呢?

其實,這件案子有很多可以阻止的地方,他的父親曾經看見他準備了一些作案用的工具,也曾經口頭上制止過他,不過也是責罵一頓了事,沒有更進一步的去觀察兒子的動靜。這件事情的引子是二十二年前張母意外死亡一案,在法庭審判時,張扣扣曾說他母親的死改變了他的一生。

司法部門調出二十二年前的卷宗,證明他的母親這件案子的宣判還是比較公正的,再說有什麼異議,可以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為什麼一定要走上極端呢?結果呢?害了自己不說,留下年邁的父親將如何度過這悽徨的晚年啊!

從這件事情上,讓我們來看一看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張扣扣案引發的思考:知子莫若父,家庭教育不能缺失


0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張扣扣十三歲喪母,母親的事情是他心中的一個刺,當然他的母親也不是個什麼賢妻良母型,不然就不會有這些事發生。

那他的父親呢?在張母去世的這二十二年裡他們父子兩個相依為命,按理說應該是感情很深厚的,但事實上他們是缺乏交流的。當然我沒有譴責誰的意思,我只是在想在很多家庭裡面,父子之間零交流,這樣的事情是很多的。特別是在農村,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父親一天天的老去,這種交流越來越淡漠。

如果說,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比較融洽,而父親也比較瞭解兒子的話,那麼這件事情是可以阻止的。不一定非要通過這樣極端的手段,去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張扣扣案引發的思考:知子莫若父,家庭教育不能缺失


02 知子莫若父


三字經裡面就曾經說:養不教,父之過。中國也有句俗話叫:知子莫若父。這兩句話都在強調的是家庭教育中父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們很多的家庭裡面,父親這個角色形式上是存在的,但是在教育的話語權上就是缺失的。正因為這種教育話語權的缺失,讓孩子本應該接受的教育也跟著缺失。

其實,在農村生活困難的日子我們都過過,生活的艱難壓彎了父親的脊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心有力而氣不足。很多時候,都是打一頓或者罵幾句就了事了。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沒有什麼,如果像此案中的情形,就可能造成大禍。

張扣扣案引發的思考:知子莫若父,家庭教育不能缺失


寫這篇文章的本意不是要譴責誰,當事者本人也非常的痛苦了,我只是因此想到了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想到了很多農村的孩子,從小跟父親之間零交流的現狀,想到了這個案件可以接很多個地方阻止,才寫下此話題。

前一陣子發生的湖南少年弒母案中,父親的角色也是缺失的,父親這個角色能讓孩子的心理更陽光,能給孩子更多的陽剛之氣,所以說,我們每一個做父親的人,都是任重而道遠的。一定要像瞭解自己,一樣瞭解自己的兒子,真正做到:知子莫若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