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實驗田——生活是一面鏡子(四)

【兄弟倆】24小時陪伴第四天記錄:️ 生活即教育

1.不隨手丟垃圾、垃圾分類:

皮皮弟弟吃完香蕉 、小金桔、好麗友派、喝完純奶後,沒有隨手將垃圾扔到垃圾桶的習慣,不會進行垃圾分類。

樂樂哥哥帶弟弟將垃圾扔到對應的垃圾桶,弟弟初步具不隨手丟垃圾的意識,每次扔垃圾前都問哥哥和姑姑這個應該扔到哪裡?

PS.做早餐時,樂樂哥哥想和媽媽一起做飯(幫忙打雞蛋、剝蔥,但不願意剝蒜),目的是飯後就不用洗碗了。媽媽同意。尊重樂樂哥哥的訴求和意願,在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面前,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由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2.用餐習慣:

樂樂哥哥每次吃飯講餐桌禮儀,只有大家每個人都坐在座位上後,才能動筷子開吃。樂樂哥哥吃飯不隨便離開座位,自給自足!給皮皮弟弟樹立了榜樣(媽媽在旁邊語言的加持,樂樂更加堅定)。

皮皮弟弟目前吃飯坐不住,一會躺、一會跑,對吃飯不感興趣,總惦記著吃零食。自主吃飯意識淡薄。奶奶為了養成老一輩所謂的“好習慣”,強行摁住喂,怕餓著身體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姑姑耐心給奶奶講了:餓不著,凍不著,吃乃人的生理基本本能。奶奶帶著嘗試的態度聽了姑姑的建議。

皮皮弟弟自主吃飯,幹了那碗揚州炒飯!

其實,奶奶每每給皮皮弟弟邊餵飯邊嘮叨“快吃!不好好吃飯個子長不高!不好好吃飯就生病了!”,言語間,奶奶焦慮的能量正被天生的心理學家皮皮“看見”和利用,皮皮弟弟吃飯味同嚼蠟,各種不配合!吃飯的皮皮不急不躁、不緊不慢,反倒不吃飯的奶奶忙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事情劃分原則:老天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誰的事情誰負責!

(姑姑建議奶奶不再餵飯給皮皮。)

姑姑對皮皮弟弟說:“皮皮自己吃飯!”皮皮有點愕然……姑姑繼續說到:“吃不?不吃這就收,餓了沒有零食,餓了還是這盤揚州炒飯和這碗排骨蓮藕湯”。整個過程,姑姑和奶奶的對話,最終的態度和立場皮皮看在眼裡,皮皮識時務,全部聽明白,自己拿起勺子 ,自己快速幹了那盤揚州炒飯!

事實證明:

(1)不是孩子不會,不是孩子還小不懂王話,是家長不肯放手;

(2)沒有溫和而堅定的堅持原則;

(3)多慮焦慮的負能量被孩子看見和利用!要麼說他們是天生的心理學家。

3.好奇心猶在(保護好它):

圖1圖2皮皮弟弟在研究加溼器,時而打開、時而關閉;時而與加溼器玩打槍遊戲(泛靈論);時而做面部護理。奶奶因擔心皮皮觸電和不小心弄壞了加溼器,上前阻止,此時,姑姑拔刀相助,遂即告訴奶奶:“噓!沒事!玩不壞!只要是安全的,隨便讓娃探索吧!”

“這個東西怎麼噴霧呢?”

皮皮弟弟跟加溼器玩打槍遊戲

【深入剖析】上面提到了“奶奶的擔心”,這其實是奶奶思維的“小我”左右了奶奶的判斷,是奶奶大腦的想象創造,對未來(可能觸電、可能吧加溼器弄壞)的恐懼,而脫離了現實,那一刻更重要的皮皮對加溼器探索、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獲得。

【建議】奶奶去“小我”,專注於當下那一刻的美好和存在!

【“小我”概念小貼士】

什麼是“小我”?心理學家說“小我”就是“自我”。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之書《當下的力量》的作者認為:無數相互矛盾的念頭,以及圍繞著這些念頭的種種努力,組成了“小我”。也就是說,當你想或者說“我覺得怎麼樣”“我是什麼樣的”“我會如何”,這些都是“小我”。

4.要求獨立,邊界感的萌芽:

哥哥最近喜歡上了用墊子搭封閉的房子,被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空間樂此不疲,有在隱私空間裡的自我建構,享受和自己呆一塊的感覺!也許要求獨立的樂樂哥哥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我要做自己!我要獨立!我要和自己呆一會!不要打擾我!注意我的“邊界”!

“媽媽,這是我的秘密基地!”

5.打槍遊戲的風波:

樂樂哥哥和皮皮弟弟玩打槍遊戲,哥哥激動了用力過猛,將最愛的槍頭折斷了。別提多傷心了,哭著讓弟弟賠,又到媽媽跟前告狀(之前和爸爸約定,若弟弟玩壞玩具,爸爸重買一個),明擺著“惡人先告狀”……

那又是為什麼?自己弄壞的要轉嫁給弟弟?

【分析原因】

(1)因為和爸爸的約定——前提是弟弟弄壞,爸爸會給他買一個新的。為了滿足這一條件,而說謊;

(2)跟媽媽對他在平日裡遇到類似問題的應對方式“懲罰”有關;跟媽媽時而專制的教養模式有關,形成了樂樂懼怕結果,怕懲罰的心理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媽媽需要反思!)

(3)尚年幼的樂樂哥哥反脆弱能力弱,與形成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有關;平時來自於外界的表揚,貼的“標籤”太多!

樂樂的訴求:必須讓爸爸媽媽,立刻現在就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新槍!

樂樂伎倆(亦是試探性讓步)——

“要麼給我買個新槍,要麼帶我下樓玩,要麼現在就給我看電影 ”

看著說完這一通訴求的樂樂,媽媽愕然……這明明就是一面鏡子(照妖鏡) ,照得媽媽晃眼,照得媽媽快現原形了……

媽媽快去意識到,並積極應對!溫和而堅定的用情感反映法溝通:

(1)懷抱著樂樂說樂樂感受;

(2)與樂樂共情(樂樂很生氣又自責,很傷心又氣憤,想發脾氣,對不對?)

(3)闡述事實經過;(今天,你和皮皮弟弟玩得很友好,只是玩的時候太投入,太激動了,你不小心把你最最心愛的槍弄壞了。)

(4)再次共情 (“樂樂,媽媽愛你!愛你本來的樣子!愛你的身體、愛你的小臉、小鼻子、小眼睛……愛你的心靈、愛你的思想;今天我們只是在溝通“槍壞了,要買一個新槍”這個問題上意見不統一,媽媽批評教育你只是針對這件事情,跟你的這個人沒有關係,媽媽依然愛你!”

——說完這些,樂樂整個身體柔軟了,抱緊了媽媽,樂樂說“媽媽,我渴了!”(媽媽竊喜,嗯,成功了!情緒散去,樂樂已經迴歸真我和理性)

媽媽適時轉移注意力,“你喝酸奶嗎?就剩一個了!噓!媽媽去給你拿,悄悄地……”“好!媽媽你輕一點,別讓皮皮發現!”——媽媽的小伎倆。

喝完酸奶,樂樂扔了酸奶盒,又去找皮皮弟弟開心的玩耍了,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6.體能遊戲:

這幾天我們的體育遊戲時間,尊重樂樂小朋友,每天先按照樂樂創新的遊戲玩耍,遊戲形式真的是豐富多樣,亮瞎媽媽的眼!能結合體能老師分享的、幼兒園學的、視頻中學到的,大膽創新,真的很好玩!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時間,驚喜不斷!

小朋友的潛力無限,怎麼遇見潛力無限的小朋友呢?——追隨他,追隨他的興趣,配合他、肯定他、支持他,他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驚喜!

樂樂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只要媽媽參與,全心全意陪他就好!在遊戲中,媽媽要麼是他的道具,要麼是他的人肉工具,我們合作愉快!樂樂樂此不疲!

皮皮弟弟躍躍欲試,公平期間,一人一次,哥哥有點小氣,總有獨佔媽媽的衝動。皮皮弟弟一聽到抖音4分鐘有氧運動,像被擊中了一樣!立刻參與其中,不停問姑姑“下一個動作是啥”,皮皮弟弟體能不錯!做得很認真!動作規範!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投其所好!開心就好!️

7.被人照顧與照顧別人!是榜樣?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給奶奶喂藥事件:皮皮專屬案例

以前總是皮皮不舒服了,奶奶給皮皮吃藥。這次奶奶要吃藥,皮皮一再說明自己要給奶奶喂藥,“自我”的奶奶一口吞下,忘了孫兒的訴求。皮皮哭著、惱怒地走到姑跟前:“把奶奶殺了去!”

沒有給奶奶喂成藥,委屈的皮皮

……

姑繼續拿出殺手鐧——情感反映法:

共情之——給了皮皮一隻發洩筆,把這個當奶奶,把生氣憤怒發洩到這個筆上;

(皮皮情緒下來了) 姑姑陳述了事實:皮皮想給奶奶喂藥,奶奶答應好的讓皮皮給她喂藥,但奶奶自己卻吃了,沒聽皮皮的,皮皮很生氣,想把奶奶殺了。(皮皮點頭,情緒水平又下來許多)

姑姑繼續共情提問 “把奶奶殺了,奶奶就和爺爺一樣,埋在南安地理了,再也見不到奶奶了,奶奶就不能陪皮皮睡覺,不能照顧皮皮了。”皮皮破涕為笑:“我不殺奶奶了”。

姑姑:“那以後,如果生氣了,想發脾氣了,我們不說這樣極端的話,不殺人,拿一個枕頭或者就像這隻筆,發洩你的情緒,好嗎?”皮皮:“好的!”也許皮皮沒有完全明白,我們慢慢來!相信每一個小可愛都會正確處理情緒,讓負能量流出……不傷害他人,更不傷害自己。

8.哥倆觀影時間:

樂樂自主選擇了宮崎駿大師的《龍貓》,自己選的電影跟自己蒸的米飯一樣“香”!這也許就是自主性天然的生命力!勢如破竹,勢不可擋!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放手吧!”,去“小我”的焦慮、擔心和恐懼,我們只需要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孩子們總會帶給我們無盡驚喜!

噓!觀影時間勿打擾!

電影《龍貓》,皮皮弟弟說他能看懂,那就讓宮崎駿爺爺的作品作為你們的人生導師,陪著你們慢慢長大!茁壯成長!

️每天的故事層出不窮,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皆教育!有你們哥倆,姑姑和奶奶體驗到無盡的幸福~❤️

負能量循環?您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