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其實不難:印象形成與管理

一、印象

印象:認知主體頭腦中有關認知客體的形象。

印象形成:個體接觸新的社會情境時,會按照以往的經驗,將情境中的人和事進行歸類,明確其對自己的意義,使自己的行為獲得明確定向。

心理學其實不難:印象形成與管理

二、印象形成過程中的幾種效應:

01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信息出現的順序對印象形成有重要影響。最初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比後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

02最新獲得信息的影響比原來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機制。親密的人之間容易出現近因效應,而不熟悉的人容易產生首因效應。

03個體對認知對象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傾向性印象,就會帶著這種傾向去評價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最初的傾向性印象像一個光環,使其他品質也籠罩上類似的色彩,這種現象叫光環效應,也稱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現象。

04人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對某類人或某類事較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具有社會適應的意義,能使人的社會知覺過程簡化。但在有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具有消極的作用,會使人對某些群體的成員產生偏見或歧視。

心理學其實不難:印象形成與管理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01加法模式:人們形成總體印象時,參考的是個人品質的評價分值的總和。

02平均模式:有些人在總體印象的形成上,將各種特徵的分子加以平均,然後根據平均值的高低來形成對他人的好或不好的總體印象。

03加權平均模式:在形成對他人的總體印象時,考慮積極特徵與消極特徵的數量與強度,而且還從邏輯上判斷各種特徵的重要性。對他人的總體印象依據的不是簡單平均分數,而是加權平均分數。

04中心品質模式: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忽略一些次要的,對個體意義不大的特徵,僅根據幾個重要的,對個體意義大的特徵來形成總體印象,真誠熱情等是積極的中心品質,虛偽冷酷等是消極的中心品質。中心品質模式更接近於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過程的實際情況。

心理學其實不難:印象形成與管理

四、印象管理

01印象管理也稱印象整飾和印象控制,指個體以一定的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即個體進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形成過程,是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02印象管理的作用: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

0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001按社會常模管理自己。

人們認為外表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而外表最容易為他人所覺察,所以個體會注意修飾外表。

002隱藏自我與自我抬高。

會給他人留下好印象,常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同時用各種辦法的自我抬高,讓他人覺得自己總的方面特別的優秀,給人留下好的印象。自我抬高的人,也會承認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也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時變得可信。

003按社會期待管理自己。

教師在學生面前的行為符合教師這一社會角色的要求,給人留下一個“好教師”的印象。

004投其所好。

個體為了得到他人的好評,給人留下好印象,採取自我暴露符合、拍馬屁、施惠等手段,投其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