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宗师阳明先生之格物致知

此心光明,便明天理,天道明此道,便就知了天命,顺天而为,此心自然洒落,活泼顺畅,此灵觉顺了,那便是人生至境。

道这门学问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体悟到的,除了自身际遇外,高人指点,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谦这个字上面下功夫,很重要

物理是阴阳内的产物,阴阳内,最不受阻力音响的,应该就这个谦字了,学问不可对立,这个是修行人的罩门,一但对立,那便会出现胜心,这是人欲的产物不利于论学修道

论学也是修行的科目呀,一开始我也是摸不着头脑,可是一与人交流,马上本能就树立起了,防御系统胜心,已经习惯了那种对立沟通模式,好在自己发现了这是陋习之一,便就不言语,自己静心扪心自问,一段时间后无意间便明白了,傲的克星便是谦。如佛家神秀所做佛偈,,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

心,需要时时刻刻去,去清洗,靠善行善念,去洗,善能洗掉恶,君子慎独,君子在一个人的时候对待自己也是谨慎小心的,念头一出马上存善去恶,长此以往。集义(做善事)久了此心不觉间干净了,活泼了,明理,如理了,洒脱自在,心正了,一身浩然正气,一言一行便是天理。 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在一个真修的,学问人面前炫耀金钱,对于修道人来说,那点诱惑实在是太弱了

哦对了,善行善念,念头都要是善的这一点很重要,诚意功夫就体现在,起心动念那一刻。

当吾心正后,此心便是无有善恶之分的,至善道心,充塞天地,一言一行便是仰不愧天府不怍地,坦坦荡荡,洒脱自在。正如老子所言天人合一,万物皆备吾用,善是人心与生俱来的,恶便是成长过程中,视听言动所沾染的人欲陋习比如攀比,妒忌,傲娇,这些是你小时候没有的可是慢慢的随着物质世界的渲染,就有了这些陋习,

人心若闭塞,告他心即是理其实也不易明白,因先从格物,存善去恶做起。

天地人,人与天地齐名那是因为天地之间,人是代万物主宰,人为何能成万物主宰,其实人与动物差别,就在这颗未明觉的心上,此心让天地有了意思,让万物有了意思,能冲破阴阳束缚的只有人,因为人的心是天地之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