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命名示範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本報訊(記者吳文龍)日前,常州市總工會命名江蘇正昌集團有限公司趙庚福工作室等10個工作室為常州市示範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命名江蘇天目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孟廣才工作室等26個工作室為常州市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對常州市示範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給予一次性補貼10000元,主要用於開展創新活動和工作室提升。同時,表彰市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先進操作法和十佳合理化建議,分別獎勵10000元、5000元、3000元。

常州命名示範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圖片由廖原攝)

2018年以來,常州市總工會大力弘揚勞模工匠精神,持續深化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設,累計建成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18家,其中省級示範工作室7家,國家級示範工作室2家。與市委組織部聯合開展勞模支部“雙創雙提升”行動,建立勞模支部8個、黨小組15個、黨員先鋒崗52個。

全市工會開展勞模、工匠精神“三走進”活動167場次,推動勞模、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建設工會幹校“勞模星光大道”,營造“勞動光榮、勞模偉大”的濃厚氛圍。聯合市政協出版《工匠精神話常州》一書;聯合本地媒體推出《身邊的工匠》專欄;聯合中央電視臺推出《向祖國彙報——大國工匠職業技能大薈萃》五一特別節目,主動挖掘、發現和宣傳工匠人才,向全國展示常州製造名城技術工人的時代風采。

開展三個“十大”(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先進操作法和十佳合理化建議)評選表彰活動,有2項成果分別被評為“江蘇省職工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和“江蘇省職工十大先進操作法”。開展第十四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涉及35個工種,全市鎮(街道)以上組織各類技能競賽403項。廣泛開展職工技能素質提升行動,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上萬對高級技師和青年職工成功結對,“大學士”勞模職工技術平臺加速轉化並對接14000多家企業技術需求,為建設高質量工業明星城市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撐。

成功承辦首屆中國•挪威“職工技能比武交流”活動,兩國工匠相聚龍城常州,分別就數控機床項目、焊接項目、機電一體化項目進行技能比武交流,相互切磋技藝,提高技能水平,為促進兩國工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更大空間。

同時,常州工會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文件精神,舉行“常州市職工(勞模)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首籤儀式,在全市19家企業推行試點工作,將提高技術工人待遇落到實處。省總工會及全國財貿菸草工會推廣常州經驗。

2019年,常州市總工會將整合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職工創新搭建更優平臺。進一步推進“雙創雙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勞模支部的先鋒示範作用,推進工作室建黨支部、黨小組或黨員先鋒崗,提升工作室成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繼續開展好勞模“三走進”服務,營造全社會尊重勞模、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繼續開展“尋找身邊的工匠”活動,在全市各行各業,挖掘選樹技能精湛、奉獻社會的能工巧匠。開展好第二屆“龍城工匠”評選活動,做實打響“龍城工匠”品牌,為推進精益製造,塑造高質量的工業明星城市貢獻新力量。

總結“中挪職工技能比武交流活動”的經驗,探索與更多國家工會建立友好關係,學習借鑑國外培養產業工人的好模式、好經驗,探索打造四級職工技能交流平臺,為廣大職工加強與資深專家和優秀同行深入交流、掌握新知識、練就新技能提供暢通渠道,加快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以舉辦常州市第十五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帶動各級工會普遍開展技能競賽。繼續在全市廣泛開展“露一手”職工(農民工)絕技絕活技能展示活動,不斷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和認可度,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技術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社會風尚。深入推進創新型職工隊伍建設,以合理化建議、職工先進操作法、“五小”成果等為載體,廣泛開展崗位創新活動,充分激發職工勤學技術、比拼技能的熱情。以“師徒結對”式培訓、訂單式培訓、崗位培訓等為抓手,不斷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職工提升技能素質、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繼續優化“大學士”職工技術轉化平臺服務效率,吸引更多更優的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勞模工匠、技能人才等匯聚到這一平臺,為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技術支持。

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印發的《新時代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大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堅決貫徹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精神,深化職工(勞模)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