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将于2019年1月16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展。届时,台北故宫珍藏的颜真卿传世名品——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也将亮相。

颜真卿无疑是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划时代的书法大家。清代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讲到:“古人稿书最佳,以其意不在书,天机自动,往往多入神解,如右军《兰亭》,鲁公《三稿》,天真烂然,莫可名貌。”鲁公就是指颜真卿,《三稿》则是指颜真卿的三件手稿:《祭伯父帖》《争座位帖》和《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辰,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得知此事悲愤交加,满含悲恸之情一气呵成,撰文此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祭侄文稿》的艺术特点: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细劲则筋骨凝练,转折处或化繁为简、或杀笔狠重,连绵之笔圆意赅,痛快淋漓。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结体宽绰、自然疏朗,点画外拓,顾盼呼应,形散神敛。字体书写随情而变,无刻意之笔,圈点涂改率性而为。行笔也岁情绪的激发,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末尾几行尤为精彩,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十八行“呜呼哀哉”,表现出悲痛之情已到达极点。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长歌当哭,泣血哀恸。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文稿中渴笔较多,墨色浓重枯涩。一方面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有关,即使用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一方面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与墨法的艺术效果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细看此帖真迹,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清晰可见。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此尤为难能可贵。

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颜真卿《祭侄文稿》将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