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出账号黑市,为犯罪提供温床!

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很多人在电商平台上浏览心仪商品的时候都会看商品的评价是不是良好,如果评价良好就会下单购买,那么这些评价如果不是真实的,就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困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出账号黑市,为犯罪提供温床!

《经济参考报》12月20日刊发题为《百倍暴利滋生互联网"账号黑市"》的报道。文章称,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无论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还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其账号都有人在网上专门注册并倒卖,已形成一条成熟的恶意注册和养号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产号、养号、销售市场分工有序,各司其职。而大量被恶意制造出来的"黑账户",倒卖后被用于网络诈骗、刷单炒信甚至网络黄赌毒等犯罪。

记者暗访发现,各种社交平台账号和短视频、直播平台账号的交易,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在一些专业交易平台上,大量账号被出售,其中"高质量"的账号可谓一号千金,价格高达几十万元。

门槛低,收益快,风险小,让账号交易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

记者近日以"买号"为由联系到一个卖家,卖家提供给记者一个购买链接,进入页面后可选择账号种类、购买数量,然后进行支付。卖家宣传"诚信经营""各种社交业务都有涉及"。记者通过卖家的朋友圈了解到,出售的账号包括使用三个月、五个月或七个月的账号,仅从其朋友圈晒单记录估算,交易量较大时日交易额逾万元。

腾讯日前发布的《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治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恶意注册互联网账号和养号在互联网空间中广泛存在,危及电商、互联网金融、生活服务、内容平台、社交等多个场景,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毒瘤。

据业内人士介绍,大量恶意注册的"黑账号"被应用于刷粉刷单、"薅羊毛"等"捞偏门"行当,甚至赌博、诈骗、招嫖、制售假等下游犯罪。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研发中心主任许剑卓指出,网络犯罪持续呈现大幅上升态势,恶意注册成为滋生助长互联网犯罪的核心利益链条之一。

有统计显示,目前约有12000个互联网平台受到恶意注册的困扰。去年,恶意注册黑产给IT行业造成上千亿损失。

刷粉、刷量和刷单炒信等虚假流量行为,也需要大量账号支撑。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门美子介绍称,互联网电商的刷单炒信早已成为互联网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颗毒瘤,这种刷量不仅间接影响内容的评价体系,而且在很多场景下,由于流量直接与广告商支付的成本相关,导致广告商因为虚假流量而增加了成本支出,间接影响平台吸引广告商投入的热情,并导致平台利益受损。

"这些网络账号不以正常使用为目的,绕开网络'实名制'和平台安全监管措施,为网络诈骗、刷单炒信甚至网络黄赌毒等行为提供'掩护马甲',滋生了黑灰色产业,扰乱了网络秩序,也对互联网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困难。"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张文涛说。

这些恶意账号的出现不仅影响着我们购物的体验,更是给诈骗和毒品等犯罪行为提供里便利条件,我们应该更加的重视对犯罪的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