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2018年票房“划水”的国庆档,为全年票房走势蒙上一层阴影。在内容决定档期容量的前置条件下,强片云集春节档,也为十一档期的低迷奠定基调。

大势之下,降温的不再局限于十一档,传统意义上的12月贺岁档也日渐式微。普通观众对于贺岁片的概念,如今也更多倾向于春节档上映的国产影片。

时间拉回到1995年,彼时成龙主演电影《红番区》在春节期间上映。口碑与票房齐飞的同时,此片也正式将贺岁片这一概念引入内地广大影迷心中。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作为“华人之光”,成龙的个人魅力及影响力遍及全球。他主演的电影调性老少皆宜,与春节档合家欢气质高度契合。时隔三年,自带“合家欢”标签的成龙再次回归古装贺岁片,其主演的《神探蒲松龄》理应被抱以期待。

国内贺岁片先驱者

个人品牌特性匹配春节档气质

说起内地影市贺岁片以及最初春节档的概念,都离不开香港电影。

作为港片标志人物“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之一,成龙是内地观众形成贺岁片概念的启蒙导师。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1995年至1997年,成龙主演电影《红番区》、《警察故事4》、《一个好人》在香港实现年度票房冠军三连。三片作为贺岁片在春节前登陆银幕,内地也是同步上映,这也给内地观众第一次留下了“看成龙电影过年”的印象。

其中,《红番区》北美上映,成功打出3239万美元的战绩,突破彼时华语片海外票房的天花板。电影不仅开启功夫片的“黄金时代”,也让内地观众首次形成了贺岁片概念。

1998年、1999、2001年成龙又推出了《我是谁》、《玻璃樽》、《特务迷城》三部春节档贺岁片。由此,成龙巩固了内地市场对于贺岁片的认知。此后,无论是阳历新年,还是传统春节,成龙主演的贺岁片成了众多观众观影片单中的一道必点“佳肴”。

《十二生肖》、《警察故事2013》、《铁道飞虎》作为贺岁片,均有不错票房表现。其中,前两者分别取得2013、2014元旦档票房冠军,《十二生肖》综合累计票房高达8.81亿。

春节档贺岁片中,成龙主演的《天将雄师》、《功夫瑜伽》分别获得2015年(7天假期)、2017年档期票房冠军。其中,后者更是以17亿的累计票房反超同档期《西游伏妖篇》。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成龙主演贺岁片既高且稳的票房表现,既来自观众的热爱,更缘于自身品牌特性与档期气质高度匹配。当下内地影市,真正能够跨越岁月代沟的合家欢影片屈指可数。

作为东方文化的符号性人物,成龙主演电影在保持一惯真实性的基础上,也与时俱进融入当下影市多种热门元素。对于青年人而言,成龙电影充满对往昔热血青春的追忆,也成为他们人生之路上的“精神导师”。

老少皆宜的个人电影品牌调性,使得成龙主演的贺岁片更符合春节档合家欢气质。看成龙电影过年,也逐渐成为国人欢度春节时的习惯。

业内头部特效团队保障视效输出

实力派主演阵容更易扩展受众圈层

“我想做一个全能的电影人。”

不拘于过往,勇于尝试是成龙电影的最大特点与卖点。随着年龄的增加,岁月积淀的厚重感之下,反而是其角色形象越来越多元化。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此次成龙主演《神探蒲松龄》,对于观众的观感冲击与其个人电影生涯,皆是一次有益尝试。时隔三年重回古装片舞台,成龙对于电影必定也是有所期望。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曾如此评价一代文豪蒲松龄。大银幕硬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的成龙大哥,与文豪角色之间所升腾出的反差感,让观众充满想象与期待。

如何不辜负观众观影愿景,让受众期待落地生根成为现实?

首先,以成龙为核心的视效元素,为片中神秘的东方奇幻元素质感保驾护航。众所周知,视觉特效是奇幻大片呈现质感,最基础、最重要部分。

成龙拍电影时,凡事都力求最好的严苛也体现在了视觉特效制作上。此片监制阿甘及其团队通过多年行业经验积累,更懂东方玄幻色彩的银幕呈现。

抛开故事本体质量,单从特效制作层面而言,阿甘及其团队的代表作《西游记之大闹天空》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达到了当时国产片电影特效的巅峰。前者是中国电影特效的里程碑之作,后者让国产电影特效水准更上一层楼。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前者特效制作中,阿甘及其团队从色彩、灯光照明、解剖、仿生学、流体运动学等自然科学原理入手,将片中老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受众眼前。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整体画面精美,充满东方奇幻美学特质。片中小白龙每一根毛发都清晰可见,大BOSS骷髅巨怪的打造也十分震撼。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从《神探蒲松龄》已经公布的海报及剧照中,不难看出影片东方奇幻元素浓厚,整体视效依旧保持了高水准。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海报中道风仙骨的蒲松龄左手拿笔,右手端书,似乎在记录着奇闻轶事。四只形态各异、辨识度较高的东方小妖,守护在其左右。这也暗示着,故事将会以成龙与四小妖为核心,在东方奇幻场景中展开。

其次,以成龙为核心的主演阵容,更易突破受众圈层限制。

成龙拥有巨大主流观影人群,保证了影片票房最基本的存量市场。阮经天、钟楚曦、林柏宏的参与,也让影片能够触达的受众年龄、类型圈层更加外扩,对于提升影片票房有着正面推动作用。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阮经天曾凭借《艋舺》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钟楚曦也曾因主演《芳华》提名金马奖最佳新人,林柏宏因《六弄咖啡馆》获得过第53届金马奖最佳男配。

国内“三金”之首金马奖的提名或获奖,皆是对演员表演实力的认可。启用非流量但有实力的演员,可见剧组诚意十足,力求将电影最佳质感呈现在观众视野。

主演之间不同圈层受众群体的错位搭配,体现了影片出品方照顾不同受众观感的初心。以成龙为核心的特效制作团队及主演阵容,让观众美好的观影愿景最大化落地。

神探身份基于改编小说人设

影片档期类型化差异明显

在中国的小说发展史上,志怪小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蒲松龄著作的《聊斋志异》作为类型经典IP,更成为诸多影视剧的灵感来源。

90后作家腾达以蒲松龄身份切入,重新解读“聊斋”创作了系列小说《神探蒲松龄》。电影也改编于此,以全新视角切入经典志怪故事。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片名中的身份核心词“神探”,也是由全新故事人设演化而来,将书写者蒲松龄转化为亲历者蒲松龄,不乏新意与趣味。影片主要讲述了蒲松龄在屡破奇案、收妖扬善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合家欢奇幻故事。

从当前定档片单来看,喜剧类型已成为2019年春节档的“流行色”。目前,已经定档的十一部影片中,有五部是喜剧类型,占比接近五成。

而宁浩“疯狂系列”三部曲终章《疯狂外星人》、韩寒根据切身经历执导的《飞驰人生》以及IP续作《情圣2》等档期头部大片,皆是主打喜剧类型,未来竞争也将十分惨烈。

没有他,就没有贺岁片

作为主打奇幻元素的《神探蒲松龄》类型差异化明显,影片的主力受众分流压力较小。由于观众对于西游美学渐入疲劳期以及对东方奇幻片的观影惯性,此片也及时填补了春节档市场受众需求空间。

成龙的个人“合家欢”效应+优质的主创阵容配置+巨大的市场观影需求,使得《神探蒲松龄》在档期内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此片能否拉开“蒲松龄”系列电影序幕,甚至成为春节档“常驻嘉宾”,值得后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