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世界範圍內,抗生素的耐藥週期由1960年的20年,1980年的10年,縮短到2005年的2年。不少人預計,10-20年內,對於真正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將無藥可用!

面對西醫如此嚴峻的形勢,德國已經率先舉起了挺中醫的大旗。在德國,醫療管理部門,建議醫生和患者廣泛地採用中醫療法。這是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B. Clair Eliason先生,在新英格蘭州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的。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德國慕尼黑大學波克特教授

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一位謙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國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漢學家。他給自己起了箇中國名字:滿晰駁,取意為“以飽滿的責任感反駁西方明晰科學的不足”。

他曾任德國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在歐洲,他不僅是與李約瑟齊名的漢學家,而且是一位中醫學家。他的名片上印著:“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中醫理論基礎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國際中醫規範辭典執行主編”。

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以及俄語等,中國話講得相當不錯。他的藏書甚豐,收藏的中文書籍有近萬冊。四書五經,老子、孟子,唐詩宋詞,紅樓、水滸,以至平妖傳,大同書無不研讀。他讀更多的,還是包括《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在內的諸多中醫典藉及現代中醫著作。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在40多年的教學與研究中,他編著出版中醫圖書有:《中醫臨床藥理學》、《中醫方劑學》、《中醫針灸學》、《中醫論斷學》、《中藥學》、《中醫基礎理論》。其中他的《中醫基礎理論》一書,風靡歐美,被譯成多種文字,並多次出版。他在德國慕尼裡創辦過“國際中醫社團”,開展專題研究,並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學習班、報告會、學術交流會。數十年裡,矢志努力,耕耘不懈。

他為了中醫的振興和發展,1979年以來先後5次來到中國。他的中國同事和朋友親切地稱他“老滿”或“滿教授”、“滿先生”。有人把他譽之為活著的白求恩。他對中醫發展的觀點,被國內學者廣泛引用。

前不久,波克特教授應邀來北京。在中國科技信息所主辦的“中醫藥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他作了《為什麼當代人類不能缺少中醫》的專題講演,受到與會者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讚揚。

以下為波克特教授接受採訪時的內容:

沒有中醫,我早就不存在了

早在50年代,我就被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征服了。我結識了不少華人朋友,並向他們學習漢語。

在巴黎大學求學,有幸結識了李約瑟博士,更加深了我對漢學的興趣。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道藏》的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後,又回德國學習西醫,同時研讀了南京中醫學院編著的《中醫學概論》。從此我與中醫結下了不解之緣,當作了我一生最主要的事業。

作為中醫學家,我當然知道中醫的保健方法,並在實際中廣泛應用。有一年外出受寒,肩膀疼得很勵害,下飛機後胳膊都抬不起來了。開始時用西醫方法治療,很久不見效果。後來我改用艾灸,三次就完全恢復了。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1989年,我患了膝關節炎,西醫先讓服用可的松,沒有效果,後來建議動手術,換金屬關節。一位姓周的中醫師給我推拿、針灸,配中藥吃,不到6個月,徹底好了。你看見我今天在會上,兩個多小時都是站著講演的吧,完全正常。

兩年前,我的眼睛視物模糊,西醫說是中心性滲出性視網膜炎,沒有辦法治,搞不好會失明的。讀書人眼晴失明是最可怕的事,我用中醫方劑學裡的伏兔丹(正確的寫法應為:茯菟丹)和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做成藥粉來吃,幾個月後就好了。現在我73歲了,視力1.5,你看,我的眼睛不是好好的嗎?

我這次來北京,從王府井的平心堂給我的太太配了中藥散劑,還要帶回一些在歐洲不便買到的中成藥呢!

希望中國能嚴格中醫培養標準

德國是使用植物藥最多的歐共體國家,佔領了歐洲草藥市場的70%左右。據調查,58%的德國人服用天然藥物,85%的德國人認為天然藥物有效,毒性低。

可是現在到德國和其他歐美國家的中醫師,大多數水平不高。有的人到中國進修中醫幾年甚至幾個月就開中醫診所,真正能用中醫理論和方法診病治病的中醫師不多,許多中醫師不會望聞問切。他們其實是假中醫。

中醫是一門科學,希望中國要嚴格掌握培養標準,不要培養這樣的假中醫,這對中醫在世界的傳播影響很不好。真正好的中藥也不容易買到,有些還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藥效得不到保證,這很影響中醫藥在國外的聲譽。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什麼叫科學?在我看來,科學必須符合以下三條標準:

一、以正面經驗為基礎。“正面經驗”是針對確鑿的事實而取得的實際效果。正面的事實與主觀的臆測是相對立的,離開了事實,科學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條件。所以“正面經驗”,是經驗的事實資料的積累,能夠重複和驗證的。

二、陳述的單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體名詞術語的含義是單一的。所陳述的內容都是有一致規定的,並排除其他含義,哪怕是稍微相似的含義。

三、經驗資料的嚴格、合理的綜合。“嚴格的”,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合理的綜合”,是指從收集到的經驗資料中建立起合乎邏輯的聯繫。這種合乎邏輯的聯繫,就是這個學科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能使人們對未來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的靈活推斷,並使原有的結果再度產生。

在現代醫學(西醫)中,絕大多數是原始科學的知識,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學,其中還有較大的偽科學的成份。與此相反,中醫除了還有一部份是原始科學和偽科學的殘餘外,就絕大部分或者主體而言,應當稱得上是精密科學。

《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中國古代醫書的傳世,表明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中醫理論體系,而且很早就有自己的藥物學專著,確立了中醫學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與治療原則。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我的好朋友、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教授李致重先生在他的《中醫復興論》裡說:中醫學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方法論,以證候為研究對象,形成了以藏象經絡、病因機理為核心,包括診法、治則及方劑、藥物理論在內的獨特、完整的理論體系。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臟腑經絡、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界也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中醫辨證論治所形成的診治疾病的基本法則,是中醫最突出的特色,也是西醫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這些結論性的觀點,我完全認同。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中醫是一種內容最豐富、最有條理、最有效的一種醫學科學。而西醫學的發展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大踏步發展只有幾十年。應當看到,它是藉助物理學、化學的方法和理論,作為自身使用的技術才發展起來的,事實上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藥理學基礎。

從根本上說,西醫學還只是一種典型的生物醫學或動物醫學,還遠沒有發展到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醫學。它將針對老鼠的實驗結果應用於人類。須知,人類與老鼠畢竟有天壤之別啊。當然,西醫在物理、化學方法基礎上發展的醫療技術是很可貴的,但技術與科學是兩回事。

西方醫學已進入方法學的死衚衕,它不能像中醫那樣對個體機能失調作出精確的、特異的判斷,並進行治療。西醫盲目用藥的現象很普遍,動不動就用抗生素、激素,經常服用很容易造成藥物依賴,破壞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抗生素、激素的濫用,使高血壓、心臟病、血栓等病症隨處可見。

我開始是學西醫的,而且在慕尼黑大學醫學系當過老師,也有行醫資格。如果不瞭解西醫,我就沒有資格批評西醫。當然,我絕不是說西醫一無是處,這裡我是從科學與技術的比較上講的。從長遠來看,中醫應該比西醫有更廣闊的前景。因此,中醫藥學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德國博士:中醫是成熟的科學!

當代人類不能缺少中醫

從長遠看,中醫走向世界是必然的。正如我這次演講的主題那樣,“當代人類不能缺少中醫”呀!

中國應該加強中醫中藥的教學和研究。中國要培養大批真正能用中醫藥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診病治病的中醫師,不是一萬人,而是五十萬、一百萬人。這樣,輸送到世界各國的假中醫也就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