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攻佔吉隆坡:日軍僅以傷亡約1萬人的代價,斃傷俘英軍14萬人

在77年前的今天,1942年1月9日 (農曆冬月廿三),日軍攻佔吉隆坡。


日軍攻佔吉隆坡:日軍僅以傷亡約1萬人的代價,斃傷俘英軍14萬人


日軍攻佔吉隆坡

日軍攻佔吉隆坡:日軍僅以傷亡約1萬人的代價,斃傷俘英軍14萬人


馬來亞戰役。

1941年12月8日(距今78年)—1942年2月1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海軍為攻佔馬來半島而實施的戰役。

日本帝國主義制定1941—1942年侵略東南亞計劃時,認為奪取太平洋防線戰略要點、物產豐富的英屬馬來亞具有重大意義。日軍統帥部的企圖是:派重兵登陸,奪取制空權,殲滅英國艦隊,陸軍沿海岸快速發展進攻,攻佔馬來半島和英國在東南亞的主要海軍基地——新加坡,為爾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建立前進基地。為實現這一企圖,日軍動用第25軍團、第3航空隊和馬來亞戰役聯合編隊。參戰軍隊為:陸軍7萬人(司令官為山下奉文中將),巡洋艦9艘,驅逐艦16艘,潛艇16艘,水上飛機母艦3艘,運輸、輔助船隻多艘和作戰飛機約600架。日軍當面之敵為珀西瓦爾中將指揮的英軍3個師和一些獨立部隊(10萬人),並由東方艦隊(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9艘)和海岸航空兵飛機約250架擔任支援。此外,英軍統帥部在戰役進程中又向新加坡增派援軍4.5萬人和飛機141架。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將指揮的日軍第25軍從中國海南島三亞港出發,在南遣艦隊(艦艇46艘)、陸軍第3飛行集團(飛機450架)掩護下駛向馬來半島。1941年12月7日夜,日軍先遣部隊在馬來亞的哥打巴魯和泰國的宋卡兩地域開始登陸。迅速佔領當地機場和克拉地峽,隨後分兵三路南下,英軍僅在哥打巴魯稍加抵抗。英軍首戰失利,節節敗退,企圖憑藉隘路、河流遲滯日軍進攻,以爭取時間加強南部防禦。日海軍第22航空戰隊和陸軍第3飛行集團轟炸新加坡及關丹等英軍基地和機場,重創英空軍力量。


日軍攻佔吉隆坡:日軍僅以傷亡約1萬人的代價,斃傷俘英軍14萬人


圖為英軍“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12月8日傍晚,為對登陸日軍作戰,英國遠東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在4艘驅逐艦護衛下由新加坡出海。英艦航行時無空中掩護,被日軍偵察機和潛艇發現。12月10日下午,在關丹東南海域被日軍航空兵擊沉。這樣,繼美國艦隊在珍珠港被襲擊(參見珍珠港戰役)2晝夜後,英國東方艦隊的核心艦隻也被殲滅。日軍由此奪得制海、制空權,保障了海上輸送任務的順利完成。日第25軍團同時沿馬來半島東、西岸兩個方向實施進攻,穿過熱帶叢林迅速南進。英軍企圖阻止日軍在柔佛的進攻,但未能奏效。日軍在海軍配合下於12月31日佔領關丹,次年1月11日攻佔吉隆坡。日軍進入柔佛州開闊地後,加快進攻速度,英軍迅速潰敗。1月31日,日軍攻佔英屬馬來亞南端據點——柔佛巴魯,英、馬軍隊撤至新加坡。當時,新加坡守軍擁有大量武器、彈藥和糧秣,但士氣低落。2月8日夜,日軍分兩路強渡柔佛海峽,在新加坡島登陸,9日晚佔領廷加機場,10日在武吉知馬高地與英軍激戰。雙方傷亡慘重,日軍第18師師長牟田口廉也中將負傷。12日,日軍推進到新加坡市郊,14日佔領新加坡沿岸海軍基地。15日攻佔整個要塞。珀西瓦爾率駐馬來亞英軍8萬餘人投降。

點評

此戰,日軍僅以傷亡約1萬人的代價,斃傷俘英軍14萬人,可謂以少勝多。日軍擊敗英軍遠東最強大的集團,並攻佔東南亞重要地區。英軍在馬來亞的失敗和新加坡的投降,嚴重影響了盟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防禦作戰的整個進程。泰國被佔,馬來半島失守,盟軍由印度至澳大利亞的戰略防線被截為兩段。這就為日軍繼續發展進攻,北上緬甸,南下蘇門答臘和爪哇,創造了有利條件。日軍馬來亞戰役的特點是:重兵突然登陸,擊毀英軍停在機場上的大部飛機以奪取制空權,陸軍沿海岸迅速發展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