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之問 深圳的又一次大考

歷史的車輪總是在滾滾前行中迎來一個又一個新的時代。

剛剛度過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深圳,今年又將迎來建市40週年。明年則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四十不惑,對於一個人來說,已是半世人生,看淡風雲。但40年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卻是風華正茂,青春正當時。

不惑之年的深圳,可以不必疑惑未來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的寄望,就是深圳新時代的總目標和新使命。

不惑之年的深圳,可以不必迷茫未來的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深圳履行新使命的必由之路。

不惑之年的深圳,可以信心滿懷面對未來的命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是深圳先行示範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建設,是深圳先行先試的重大機遇;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實力強勁的城市經濟、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海納百川的城市文化、藍天白雲的生態環境,是深圳先行示範的重要基礎。

完成好新使命,深圳有基礎、有條件,也必須有擔當,有作為!

時代之問 深圳的又一次大考

肩負新使命、面對新目標,不惑之年的深圳對自己提出了四個“時代之問”。

在1月8日召開的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上,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代表市委常委會所作工作報告中提出:

全市上下必須深入思考——

思想上還有哪些不解放的地方,如何更好開動腦筋推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

改革上還有哪些不深入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在哪裡?

工作上還有哪些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制約工作落實的困難和問題在哪裡?

我們這屆班子和各級領導幹部應該拿出怎樣的新擔當新作為?

經歷成長的城市可以“不再疑惑”,肩負使命的城市提出“時代之問”,這是深圳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尋求的辯證統一。

“不再疑惑”是對目標的堅定,是對道路的自信,是對未來的憧憬。

“提出疑問”是對認知的反思,是對當下的自省,是對前行的追問。

“必須思想再解放、必須改革再深入、必須工作再落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新要求,也是深圳四個“時代之問”緊緊圍繞的核心要義。

經過40年發展,深圳正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正處在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越是這個時候,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四個“時代之問”的提出正當其時!深圳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徘徊彷徨而固步自封,沒有任何理由畏難不前而甘於平庸。

在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中,深圳經濟特區始終是不同時期“時代之問”的率先作答者。

面對改革開放之初如何推進思想解放,特區人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等一系列的時代強音作答;

面對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偏見和疑慮,特區人以率先實行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和享譽全國的“深圳速度”作答;

面對我國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疑問時,特區人以追求以高產出、低消耗、低汙染為特徵的“深圳效益”,率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答;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特區人以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作答;

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實現“三個轉變”的要求,特區人以把質量作為第一追求,率先走上一條質量型發展新路作答。

時代之問 深圳的又一次大考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特區人如何回答新的“時代之問”?

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全會提出,要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以解放思想的精神推進思想解放,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勇於鬥爭、善於鬥爭,努力把特區的事情辦得更好、辦出水平。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用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對標國際一流,學習借鑑全世界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以改革的實際成效把經濟特區的“金字招牌”舉得更高、擦得更亮。要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實幹實幹再實幹,落實落實再落實,努力以硬作風硬措施堅決完成硬任務。

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尋找回答“時代之問”的鑰匙,在貫徹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精神中探索解決問題的良方,那麼答案就會在特區新時代的追夢路上。

每一次對時代的作答,都將成為時代本身。(作者:李大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