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问 深圳的又一次大考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滚滚前行中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

刚刚度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深圳,今年又将迎来建市40周年。明年则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四十不惑,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半世人生,看淡风云。但40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却是风华正茂,青春正当时。

不惑之年的深圳,可以不必疑惑未来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寄望,就是深圳新时代的总目标和新使命。

不惑之年的深圳,可以不必迷茫未来的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深圳履行新使命的必由之路。

不惑之年的深圳,可以信心满怀面对未来的命运。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深圳先行示范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是深圳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实力强劲的城市经济、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是深圳先行示范的重要基础。

完成好新使命,深圳有基础、有条件,也必须有担当,有作为!

时代之问 深圳的又一次大考

肩负新使命、面对新目标,不惑之年的深圳对自己提出了四个“时代之问”。

在1月8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工作报告中提出:

全市上下必须深入思考——

思想上还有哪些不解放的地方,如何更好开动脑筋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改革上还有哪些不深入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工作上还有哪些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制约工作落实的困难和问题在哪里?

我们这届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拿出怎样的新担当新作为?

经历成长的城市可以“不再疑惑”,肩负使命的城市提出“时代之问”,这是深圳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寻求的辩证统一。

“不再疑惑”是对目标的坚定,是对道路的自信,是对未来的憧憬。

“提出疑问”是对认知的反思,是对当下的自省,是对前行的追问。

“必须思想再解放、必须改革再深入、必须工作再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新要求,也是深圳四个“时代之问”紧紧围绕的核心要义。

经过40年发展,深圳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四个“时代之问”的提出正当其时!深圳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徘徊彷徨而固步自封,没有任何理由畏难不前而甘于平庸。

在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深圳经济特区始终是不同时期“时代之问”的率先作答者。

面对改革开放之初如何推进思想解放,特区人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一系列的时代强音作答;

面对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偏见和疑虑,特区人以率先实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享誉全国的“深圳速度”作答;

面对我国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疑问时,特区人以追求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深圳效益”,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答;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区人以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答;

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实现“三个转变”的要求,特区人以把质量作为第一追求,率先走上一条质量型发展新路作答。

时代之问 深圳的又一次大考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区人如何回答新的“时代之问”?

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的精神推进思想解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把特区的事情办得更好、办出水平。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用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对标国际一流,学习借鉴全世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改革的实际成效把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要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实干实干再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努力以硬作风硬措施坚决完成硬任务。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寻找回答“时代之问”的钥匙,在贯彻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良方,那么答案就会在特区新时代的追梦路上。

每一次对时代的作答,都将成为时代本身。(作者:李大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