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刺梨獼猴桃長成“搖錢樹”

貴州六盤水市2018年森林覆蓋率達到59%,刺梨、獼猴桃成為生態治理的“生態樹”、旅遊發展的“景觀樹”、村民致富的“搖錢樹”

六盤水:刺梨獼猴桃長成“搖錢樹”

海坪千戶彝寨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重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共有建築671棟,居民1006戶,總建築面積26.5萬平方米。山寨依山傍水,以土牆、茅草屋頂、圖騰造型等傳統建築風格,凸顯彝族民族文化。千戶彝寨形成了旅遊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脫貧攻堅良性互動的格局。本報記者 王軍善 攝

□ 本報記者 王軍善 曾 平

2018年12月5日,記者從貴陽驅車前往六盤水,貴陽晨霧瀰漫,到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天已放晴,藍天白雲,萬峰環繞,恍若桂林。萬山叢中,高橋飛架,沿著高速,一路穿越,令人興奮。中午到達六盤水市鐘山區,豔陽高照,溫暖舒適。

六盤水地處貴州西部烏蒙山區,是“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1978年1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建市。六盤水煤炭探明儲量221億噸,是長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有“江南煤都”之稱。2018年六盤水森林覆蓋率達到59%,鳥類超過300種,夏季平均氣溫19℃,“中國涼都”叫響全國。與改革開放同歲的六盤水市探索出了一條從“江南煤都”到“生態涼都”的發展新路。

“三變”壯大獼猴桃產業

2018年12月5日下午2點,記者驅車前往水城縣國家級出口獼猴桃質量安全示範區潤永恆獼猴桃園。一路陽光明媚,青山秀麗,農戶民居大都是二層小樓。經過一個小時,來到山上的基地,搭架非常整齊,架子是一種新型材料,獼猴桃順著架子生長。山上光照強烈,雖是冬季,記者熱得只穿一件外衣。記者參觀了長廊兩邊的展板,一個小屋裡面有許多LED屏在一起,可以隨時瞭解各個田塊的情況,每畝地都有物聯網探頭,隨時將情況彙總。

六盤水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水城是“中國野生獼猴桃之鄉”,水城紅心獼猴桃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稱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水城縣獼猴桃產業示範園區由米籮核心區和猴場特色示範區組成,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的發源地,2017年經農業部和財政部批准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記者瞭解到,基地第二工區總面積1620畝,涉及203戶711人,其中貧困戶41戶127人,共有固定管理人員5人,平時每天可解決25人務工,每年通過“三變”可帶動30戶96名貧困群眾脫貧。一是採取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獲得固定分紅+收益分紅。即第1個五年公司給入股農戶每畝600元的固定分紅;第2個五年、第3個五年、第4個五年,公司除固定分紅外還分別給入股農戶700元、1300元、1900元收益分紅。二是採取農民以技術和管理入股,獲得所管理地塊純利潤的30%股權分紅。

六盤水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調研員劉德彬介紹,六盤水通過“三變”+獼猴桃產業+扶貧、“三變”+獼猴桃產業+鄉村旅遊等模式,發展獼猴桃產業基地18.18萬畝,形成了米籮等6個萬畝獼猴桃基地和勺米至猴場百里獼猴桃產業帶。到2022年,六盤水將建成10個獼猴桃產業園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五個統一”要求,打造出100億元產值和100萬人就業規模的全產業鏈集群。

旅遊帶動易地扶貧就業

野玉海山地旅遊度假區位於六盤水市區南郊,由野雞坪高原戶外運動基地、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和海坪彝族特色旅遊度假小鎮三個景點組成。記者參觀了海坪千戶彝寨和世界鞭陀文化博物館。千戶彝寨是水城縣重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共有建築671棟,居民1006戶,總建築面積26.5萬平方米。山寨依山傍水,以土牆、茅草屋頂、圖騰造型等傳統建築風格,凸顯彝族民族文化。整個寨子按照彝族歷史事件“六組分支”為組團進行規劃建設,再現彝族的發展歷史。寨內民居都兼具民宿、度假、商品經營的綜合功能,居住其中,可以真切體驗彝族同胞的民風民俗。千戶彝寨形成了旅遊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脫貧攻堅良性互動的格局。

管委會主任王聲隆介紹,目前,野玉海建成有全國最大的火把廣場、全國最大的彝族始祖希慕遮塑像、以及貴州第一個千戶彝寨,還有彝風特色的太陽曆廣場、支格阿魯廣場等彝族文化類建築;有7.9公里的木棧道玉海天梯及幾十條森林遊覽石板路供健身遊覽;有夏季滑草、冬季滑雪的玉舍雪山滑雪場;有經世界紀錄認證機構認證的“世界最大鞭陀文化博物館”、西南地區最大的彝族歷史文化博物館九重宮、海坪紅色藏品館三個展館。

記者2018年12月6日早上來到水城河,清水流淌,水草搖擺,貫穿市區,已成為市民休閒、散步、健身的好去處。六盤水水利開發投資公司總工程師王光鵬告訴記者,水城河綜合治理工程包括防洪、治汙、截汙、清淤、生態補水及生態修復、景觀打造等。工程對沿河直排汙水全部收集,構建中水回用系統。按“海綿城市”理念建設慢行步道、濱水步道、馬拉松跑道,實施綠化、河道欄杆、照明等景觀工程,景觀工程充分結合生態健康文化、歷史文化、三線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分區進行建設。

全產業鏈做強刺梨產業

“世界刺梨看貴州,貴州刺梨看盤州。”2018年12月6日下午,記者沿水盤高速驅車到達盤州市,盤州是貴州西大門,西出勝境關就是雲南曲靖,滬昆高速、滬昆高鐵均從盤州經過。下高速後山路彎彎,來到了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天富刺梨基地。觀景臺在山頂上,長廊圍成一圈,放滿展板。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座座山坡,梯田層層,種滿刺梨。

盤關鎮副鎮長浦紹流告訴記者,天富基地是三個10,000畝以上連片示範基地之一。記者來到刺梨田中,儘管過了採摘季節,還有一些晚熟的刺梨在樹上,外表金黃,長滿細刺,當場品嚐,味道獨特。

記者下山後直奔貴州宏財刺梨產研中心,參觀了生產線,貴州宏財聚農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周文告訴記者,一期投資5億元,許多設備從德國進口。展廳產品琳琅滿目,包裝精美。記者品嚐了刺梨汁、刺梨片,刺力王瓶裝飲料248毫升售價6元,還有100毫升小瓶刺梨漿,售價30多元。

周文告訴記者,刺梨維生素C含量極高,是蘋果的500倍、柑橘的50倍、獼猴桃的10倍,具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

隨後記者來到了貴州天刺力食品科技公司刺梨產研中心,董事長陳林從2007年開始就從事刺梨種植,公司成立於2011年。現在年產值8000多萬元,一年要用4萬噸刺梨,除公司種植小部分外,都是收購村民種的,帶動了百姓致富。

劉德彬告訴記者,六盤水市刺梨種植面積已超100萬畝,實施範圍覆蓋了六枝、盤州、水城的62個鄉鎮,打造3000畝以上連片示範基地21個,5000畝以上連片示範基地10個,10,000畝以上示範基地3個,分別是盤州市的天富刺梨基地、劉官刺梨基地、勝境刺梨基地。

盤州生態文明建設局副局長朱昌平告訴記者,六盤水以全產業鏈的思路發展刺梨產業,完善刺梨的產、供、銷等各個產業發展環節,培育刺梨深加工企業,生產刺梨原汁、刺梨果脯、刺梨飲料等產品。

目前,貴州宏財公司成立了中國刺梨產業研究院,研發刺梨食用品、護膚品、保健品、藥用品系列產品30種,上市銷售5種。

劉德彬告訴記者,六盤水是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的“中國野生刺梨之鄉”。2014年9月,盤州刺梨果脯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7年9月,盤州刺梨產業基地獲批“國家級出口刺梨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刺梨產業國家創新聯盟”進入第一批林業和草原國家創新聯盟名單。

如今,刺梨遍佈涼都大地,已成為生態治理的“生態樹”、旅遊發展的“景觀樹”、村民致富的“搖錢樹”。

在國企薪酬制度改革方面,與會專家建議,要儘快消除基於壟斷地位的薪酬分配不公。要區分幹部身份和職業經理人身份,對職業經理人提供市場化待遇。要加快消除對編制外人員的待遇歧視,統一實行市場化薪酬制度。

在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專家建議要分類管理,對行政管理類事業單位,可參照機關管理。而對其他類型事業單位,特別是屬於生產型服務機構的高校和科研單位,要放鬆工資總額管理,進一步強化績效激勵來促進創新,同時推進人事制度和評價考核制度改革,解決“大鍋飯”問題。

研討會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1977年至1978年間,時任經濟研究所所長於光遠,聯繫了馮蘭瑞、吳敬璉、周叔蓮等4人,牽頭組織召開了6次按勞分配討論會,提出要打破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重新確立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這對我國工資及相關制度改革影響十分深遠,為我國朝著具有更大激勵效應的市場經濟制度邁進打下了基礎。

從改革歷程來看,當年的6次討論會具有歷史性意義。按照吳敬璉的評價,在經濟理論界,沒有什麼命題比“按勞分配”更直觀地體現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年的6次討論會把確立按勞分配原則作為突破口,在經濟理論界發起了一場“突擊戰”,在思想上突破了“兩個凡是”,打破了當時萬馬齊喑的狀態,為日後的思想大解放吹響了號角。

在這6次討論會的直接推動下,按勞分配基本原則得以確立,工資制度恢復了,勞動積極性被普遍調動起來,既解決了平均主義帶來的效率低下問題,為國民經濟逐漸恢復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同時對經濟體制改革的啟動起到了“突破口”的作用。

在王昌林看來,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經濟研究所組織召開此次研討會有兩方面重要意義。一是紀念、致敬40年前召開的6次按勞分配討論會,重溫會議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好地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更好地思考下一步改革開放要做的工作。二是當前討論國企和科研單位工資制度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沒有科學合理的工資薪酬制度,人的積極性就不能有效調動,幹事創業的熱情和動力就不高。對國企和事業單位的薪酬制度來說,束縛太多、激勵不足的問題突出,創新受到抑制。因而,這次研討會也是直面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關鍵問題和癥結,具有重大現實和戰略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