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求職季來臨,學歷、專業、學校和性別成主要歧視因素

時間來到年底,隨著企業校招的陸續開啟,高校畢業生也進入了應聘求職的高峰期。有的同學已經通過了層層考察和審核拿到了心儀的聘用錄取通知,也有些同學在求職路上屢屢碰壁。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相關調查統計,多數大學生在求職會遇到學歷、專業、學校和性別等方面的歧視。

高校畢業生求職季來臨,學歷、專業、學校和性別成主要歧視因素

學歷和學校的尷尬

不論是校招還是校招,關於求職者的學歷和畢業院校一直是很多企業進行簡歷篩選的第一步。很多用人單位會喜歡重點院校的學生,他們會認為重點院校的畢業生起點更多,綜合能力和素質也會更好。另外,對於不同學歷層次的求職者,很多用人單位的其他要求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想要在北京求職,如果擁有北京戶口的話會更具有優勢,外地戶口可能在其他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

性別和外貌的“隱性要求”

對於應聘者的性別和外貌進行限制和要求也是一些行業比較普遍的現象,部分行業的一些企業還是會希望更多的找一些男同學。出現這種現象小編認為還是要辯證的看待,不可否認部分企業的確會有性別歧視的現象,但是相信更多的公司在設置性別限制時主要開始考慮崗位性質。例如工程施工、外勤現場等工作環境惡劣的崗位更適合男性,公司後勤、前臺接待等對外工作形象佳氣質好的女性則會更受歡迎。

高校畢業生求職季來臨,學歷、專業、學校和性別成主要歧視因素

面對歧視,還是要提高自身能力

在求職應聘的過程中出現各種歧視現象,本質上講還是一種社會不公平的體現。除了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強立法和政策引導之外。作為個體,小編認為還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及時瞭解行業發展情況,根據行業企業的相關要求對自己進行針對性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如果我們還不能改變社會大的背景,那就要積極調整心態,通過努力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