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互联网将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产业互联网大潮已经开启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互联网将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产业互联网大潮已经开启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2019年伊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走到了什么阶段?

近日,由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一份调研报告回答了这一问题。该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更加积极地走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加速融合中。

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这正如一个齿轮的转动。消费互联网的这根齿条已经转了起来,并不断向物流、研发、生产、配送、营销等环节传递,整个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而成的体系已经开始运转起来。

消费互联网大幅领先

在这份名为《解读中国互联网新篇章:迈向产业融合》的报告中,上述机构提出:在消费前端,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已经呈现出高度的线上线下多渠道多触点全面融合的特点,习惯于数字化的消费者使得中国在前端消费侧已高度数字化,这体现在,中国消费者购物路径的数字化触点增加,以及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的触点进一步融合,在不同触点间的切换转化更加频繁。

以与消费者个人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为例。在服装行业,数字化已经催生了高度敏捷的商业模式,产品款式的迭代速度大幅度领先国外同行;在饮食行业,数字化完全改变了中国食客的食堂体验,端到端数字化的餐饮门店已超过60万家,遍及200+城市;在居住方面,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出行行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出行方式在中国大行其道,不但规模领先其他国家,也积极尝试新的业务模式。

此外,在前端消费互联网,新的创新模式亦不断涌现且发展速度惊人。

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李舒举了两家创业公司案例:一是在2018年出现的快餐领域黑马——瑞幸咖啡,这家创立于2018年1月的咖啡连锁品牌,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便扩展至21个城市,计1700家门店。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速,这家诞生刚足一年的品牌在今年二季度将会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门店规模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二是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这家创业公司通过在公共区域部署盒子形无人便利店,同时基于二维码、RFID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无人售贩,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的便捷购物体验。仅仅成立两年,门店数达到500家以上,覆盖城市40个以上。

后端产业互联网中美还差在哪?

反观后端,以制造为例,中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发展程度却依然落后于全球领先水平。不过,BCG的研究认为,中国制造的数字发展的意愿和速度均很高。根据Capgemini数字化转型研究院的《数字化工厂发展唱歌部分调研调研》(该报告的调研对象包括来自营收10亿美元以上的制造企业的1000多名高管,其中40%来自美国,10%来自中国,9%来自德国),在中国,正在进行的数字工厂项目的企业比例为25%,数字工厂还在计划阶段的企业比例为54%,还没有数字工厂计划的企业比例则为21%。而在美国,三者的比例分别为54%、35%和11%,在德国,三者的比例则分别为46%、38%和16%。

中国制造的数字化差距,具体体现在:在智能互联方面,以传感器为例,中国对工业传感器领域的总体投入与美国差距较小,但在对智能互联程度起决定作用的智能传感器方面差距较大;在信息整合方面中国尚需进一步提高关键制造工序的信息化程度,并进行信息数据的进一步整合集中——这方面,中美差距也较大,根据包括中国政府机构、民间机构以及美国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制造企业的上云率为30%,而美国则为80%;在数据决策方面,根据BCG专利分析工具的分析,中国在智能数据分析与决策方面仍远落后于领先国家,目前仍侧重于信息化基础技术的发展;在人机协作方面,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应用大国,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依然远低于领先工业国家,2016年,中国每一万制造产业工人拥有68台工业机器人,但在美国,这一数字是189台,在德国则高达309台。

不过,BCG相信,在部分新兴技术领域,如无人驾驶技术,中国数字化程度依然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上,在2017年,包括无人机、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市场的投融资总额与美国相当甚至在部分领域超过了美国。

BCG认为,中国前端消费互联网对后端产业互联网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前端积累的海量、全渠道消费数据正在重构后端新品研发的体系,这包括更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孵化,以及更短的新品研发周期。

谁将主导中国后端产业互联网?

那么,究竟是谁在带动中国互联网经济从消费前端向后端产业互联网的转移?BCG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巨头型互联网企业,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这场产业互联网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阿里巴巴生态、腾讯生态、百度生态等,而这样的引来作用,体现在技术、资本等多个维度。

阿里研究院研究员晓坪举例说: “过去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交易的平台,以及一个品牌传播的平台。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基于消费者能力洞察、消费者需求洞察的平台,已经演变成了新产品开发的平台和体系,这个体系,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

BCG认为,之所以由互联网巨头引领产业互联网的原因在于,首先,中国的互联网资源更为集中,中国互联网生态拥有更多更广泛的资源走向线下——与之相较,美国的流量分布更加垂直化,跨领域相对较少;再者,中国的实体经济在诸多细分行业集中度很低,企业规模较小,自主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相对较弱。

百度公司副总裁、总编辑赵承补充认为:“这其实也涉及到消费互联网经济当下面临的一些痛点。我们看到,整个互联网以前依赖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地消失,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走向线下。”

当然,互联网巨头的引领并不意味着机会只掌握在巨头的手中。BCG认为,在创新浪潮转向后端之时,大部分互联网新兴力量,都选择了深耕产业或者建立赋能平台的制胜道路。

“我们把过去一年半新出现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已经存在的头部独角兽公司)做了筛选分析,发现超过70%的公司都选择了这样的两条道路,要么是从线上逐渐向线下的产业互联网推进,打破线上线下边界,进行融合,要么是以平台模式赋能产业。”BCG全球董事经理俞晨骜表示。

俞晨骜提醒,对于那些具有前瞻思维的传统产业企业而言,全新的机会和挑战即将到来:如何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如何从长期和多维度视角考量与互联网企业可能存在的竞争关系?如何对现有合作伙伴和行业生态进行布局和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行业生态颠覆?如何高效推进现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手段来改变企业内部的运营方式和组织方式,以便让企业在未来变得更加敏捷?

俞晨骜认为这些问题依然需要去耐心地琢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