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2019年伊始,中國的互聯網經濟走到了什麼階段?
近日,由BCG(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阿里研究院、百度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一份調研報告回答了這一問題。該報告認為,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更加積極地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在加速融合中。
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這正如一個齒輪的轉動。消費互聯網的這根齒條已經轉了起來,並不斷向物流、研發、生產、配送、營銷等環節傳遞,整個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而成的體系已經開始運轉起來。
消費互聯網大幅領先
在這份名為《解讀中國互聯網新篇章:邁向產業融合》的報告中,上述機構提出:在消費前端,中國消費者的行為已經呈現出高度的線上線下多渠道多觸點全面融合的特點,習慣於數字化的消費者使得中國在前端消費側已高度數字化,這體現在,中國消費者購物路徑的數字化觸點增加,以及消費者在線上和線下的觸點進一步融合,在不同觸點間的切換轉化更加頻繁。
以與消費者個人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為例。在服裝行業,數字化已經催生了高度敏捷的商業模式,產品款式的迭代速度大幅度領先國外同行;在飲食行業,數字化完全改變了中國食客的食堂體驗,端到端數字化的餐飲門店已超過60萬家,遍及200+城市;在居住方面,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在出行行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出行方式在中國大行其道,不但規模領先其他國家,也積極嘗試新的業務模式。
此外,在前端消費互聯網,新的創新模式亦不斷湧現且發展速度驚人。
BCG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李舒舉了兩家創業公司案例:一是在2018年出現的快餐領域黑馬——瑞幸咖啡,這家創立於2018年1月的咖啡連鎖品牌,僅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便擴展至21個城市,計1700家門店。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速,這家誕生剛足一年的品牌在今年二季度將會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門店規模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二是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這家創業公司通過在公共區域部署盒子形無人便利店,同時基於二維碼、RFID和生物識別等技術實現無人售販,為消費者提供全天候的便捷購物體驗。僅僅成立兩年,門店數達到500家以上,覆蓋城市40個以上。
後端產業互聯網中美還差在哪?
反觀後端,以製造為例,中國製造領域的數字化發展程度卻依然落後於全球領先水平。不過,BCG的研究認為,中國製造的數字發展的意願和速度均很高。根據Capgemini數字化轉型研究院的《數字化工廠發展唱歌部分調研調研》(該報告的調研對象包括來自營收10億美元以上的製造企業的1000多名高管,其中40%來自美國,10%來自中國,9%來自德國),在中國,正在進行的數字工廠項目的企業比例為25%,數字工廠還在計劃階段的企業比例為54%,還沒有數字工廠計劃的企業比例則為21%。而在美國,三者的比例分別為54%、35%和11%,在德國,三者的比例則分別為46%、38%和16%。
中國製造的數字化差距,具體體現在:在智能互聯方面,以傳感器為例,中國對工業傳感器領域的總體投入與美國差距較小,但在對智能互聯程度起決定作用的智能傳感器方面差距較大;在信息整合方面中國尚需進一步提高關鍵製造工序的信息化程度,並進行信息數據的進一步整合集中——這方面,中美差距也較大,根據包括中國政府機構、民間機構以及美國相關研究機構的統計分析,2018年,中國製造企業的上雲率為30%,而美國則為80%;在數據決策方面,根據BCG專利分析工具的分析,中國在智能數據分析與決策方面仍遠落後於領先國家,目前仍側重於信息化基礎技術的發展;在人機協作方面,以工業機器人為例,中國雖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應用大國,但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依然遠低於領先工業國家,2016年,中國每一萬製造產業工人擁有68臺工業機器人,但在美國,這一數字是189臺,在德國則高達309臺。
不過,BCG相信,在部分新興技術領域,如無人駕駛技術,中國數字化程度依然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事實上,在2017年,包括無人機、語音識別、智能機器人、計算機視覺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新興技術領域,中國市場的投融資總額與美國相當甚至在部分領域超過了美國。
BCG認為,中國前端消費互聯網對後端產業互聯網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這是因為前端積累的海量、全渠道消費數據正在重構後端新品研發的體系,這包括更精準的產品設計和孵化,以及更短的新品研發週期。
誰將主導中國後端產業互聯網?
那麼,究竟是誰在帶動中國互聯網經濟從消費前端向後端產業互聯網的轉移?BCG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巨頭型互聯網企業,對於中國正在發生的這場產業互聯網革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阿里巴巴生態、騰訊生態、百度生態等,而這樣的引來作用,體現在技術、資本等多個維度。
阿里研究院研究員曉坪舉例說: “過去的電子商務平臺是一個交易的平臺,以及一個品牌傳播的平臺。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基於消費者能力洞察、消費者需求洞察的平臺,已經演變成了新產品開發的平臺和體系,這個體系,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
BCG認為,之所以由互聯網巨頭引領產業互聯網的原因在於,首先,中國的互聯網資源更為集中,中國互聯網生態擁有更多更廣泛的資源走向線下——與之相較,美國的流量分佈更加垂直化,跨領域相對較少;再者,中國的實體經濟在諸多細分行業集中度很低,企業規模較小,自主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能力相對較弱。
百度公司副總裁、總編輯趙承補充認為:“這其實也涉及到消費互聯網經濟當下面臨的一些痛點。我們看到,整個互聯網以前依賴的人口紅利正在慢慢地消失,線上的流量成本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走向線下。”
當然,互聯網巨頭的引領並不意味著機會只掌握在巨頭的手中。BCG認為,在創新浪潮轉向後端之時,大部分互聯網新興力量,都選擇了深耕產業或者建立賦能平臺的制勝道路。
“我們把過去一年半新出現的互聯網公司(包括已經存在的頭部獨角獸公司)做了篩選分析,發現超過70%的公司都選擇了這樣的兩條道路,要麼是從線上逐漸向線下的產業互聯網推進,打破線上線下邊界,進行融合,要麼是以平臺模式賦能產業。”BCG全球董事經理俞晨驁表示。
俞晨驁提醒,對於那些具有前瞻思維的傳統產業企業而言,全新的機會和挑戰即將到來:如何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同時如何從長期和多維度視角考量與互聯網企業可能存在的競爭關係?如何對現有合作伙伴和行業生態進行佈局和調整,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行業生態顛覆?如何高效推進現有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和數字化手段來改變企業內部的運營方式和組織方式,以便讓企業在未來變得更加敏捷?
俞晨驁認為這些問題依然需要去耐心地琢磨。
閱讀更多 經濟觀察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