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汽车业界总是充满了淘汰和被取代,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勤劳的中国人民早期也创立了许多知名的汽车品牌,有一些品牌在当时赫赫有名。虽然已经没落了,但是对中国造车技术的贡献,还是不能磨灭的。小编今天就要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些品牌,见证中国汽车制造业光荣的昨天。

上海牌轿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上海牌轿车的原型车来自一辆奔驰220S。当时上海最有实力的几十个工业企业对这辆车进行了细致而零碎的“活体解剖”,研究其技术,一年不到的时间,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了第一辆小轿车,命名为“凤凰”。“凤凰”与当时一汽的“东风”轿车南北呼应,龙凤呈祥。

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凤凰”再次投产后正式更名为“上海”牌。上海牌轿车使用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680Q型发动机,功率90马力。后来经过生产工艺的完善,上海牌轿车终于结束了靠手工敲打制作车身的生产方式,当年小批量生产了50辆。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直到1985年,合资车企上海大众汽车诞生,原来老的上海汽车厂名存实亡,上海牌轿车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长江牌吉普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长江牌吉普车于1958年5月面世,这也是新中国最早生产的小汽车。1959年,新中国第一次大庆。在那一年的阅兵大典上,“长江牌”46型吉普车出现在了阅兵队伍中,引起关注。由于技术落后,长江牌吉普车是重庆长安厂的工人根据一辆美国吉普手工仿制出来的。

截至1963年,长安累计生产长江牌46型吉普车1390辆。当年年底,受国家政策影响,“长江牌”46型吉普产品及技术资料转交北京吉普车厂,成为此后风靡一时的北京吉普的前身。

飞虎牌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淮海机械厂是一家军转民企业。1978年,淮海机械厂在国内最早研制开发出飞虎牌微型汽车,因为比较微型,所以当地人都称为小飞虎。1985年,淮海机械厂被列为国家计划内汽车生产定点厂,成为全国5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之一。

淮海机械厂是一家军转民企业,其在1978年就开始研制开发出飞虎牌微型汽车,当地人称为小飞虎,到了1985年被国家列为计划内汽车生产定点厂,最风光时,成为全国5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然而,据资料显示,1999年,负债累累、濒于破产的淮海机械厂被江西昌河收音机工业公司兼并。

黎明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黎明汽车位于江苏省仪征市,是生产6451型、6460型、6420型等旅行车的国家大型硬顶吉普车生产企业。1992年产值达到10.8亿元,利税1.8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之一。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黎明汽车可谓驰骋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并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

天津大发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1984年9月25日22点05分,中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天津大发——在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大发汽车在日本是厢式货车,既可以送货又可以坐人,且油耗低、价格低,经济实惠,为当时的民众出行提供了轿车的替代品。

有关资料显示,从天津大发投产至1999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车,而其中有90%是作为出租车使用。后来,随着其他经济实惠车型的出现,冬冷夏热的天津大发逐渐丧失了竞争力。2002年,天汽与一汽合并。一汽集团出于整体发展的考虑,停止了天津大发的生产。从此,“黄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南京菲亚特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1999年4月,南京菲亚特成立,总投资30亿元,由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股份公司各持股50%。2002年开始,南京菲亚特陆续在国内推出派力奥轿车、西耶那轿车和周末风旅行车。而派力奥也成为中国市场少见的经典车型。

但不可思议的是,它最终却在中国汽车市场迅猛增长的大潮中,不可思议地沉沦了。2007年12月,随着上汽集团收购南汽集团,南京菲亚特成为上海大众新的生产基地,南京菲亚特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广州标致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广州标致首款车型505 SW旅行车于1986年正式面世。一经面世,广州标致505 SW便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900多辆车很快销售一空。1989年9月11日,广州标致投产了505SX轿车,505SX的问世让广州标致达到了巅峰。当年,由于一汽大众尚未成立,上海大众也未成气候,广州标致505系列车型一上市就成了众人哄抢的香饽饽。在国人心中,标致雄狮的知名度绝不亚于宝马、奔驰。到1991年,广州标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6%,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然而,由于大环境的剧变,国内整个汽车行业出现非常严重的大规模产品积压现象,而广州标致对此警惕不足。从1992年开始,销量就直线下滑;到1997年,广州标致年销量不足1000辆,库存积压9000辆,公司累计亏损额达29亿元。最终,广州标致被迫停产,成为中国第一个退市的合资品牌。

田野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田野汽车是河北保定老牌国有大型企业,由于当时在市场上表现良好,央视广告词为:“四万八千八,田野开回家”。

后来,田野开启了迅速扩张模式。他们用5亿多元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年产5万辆的皮卡新厂区,然而这也最终导致了田野汽车的财务危机。后来华晨和田野汽车合资成立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田野汽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夜明珠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1987年,李君佑在四川成都创办了”天驹汽车”,而汽车品牌名则定为“夜明珠”。1988年,夜明珠牌汽车一上市就引发抢购。据了解,第一款夜明珠汽车仿制的是起亚普莱特(Pride)。这款车采用玻璃钢外壳,可根据客户要求配色,后来这款车奇迹般地销售了5000多辆。看来,样子还是很重要的嘛。而直至2011年3月,成都天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茶花牌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昆明茶花汽车厂的前身,是成都军区第二野战军7433汽车修理厂,当时只修理军车。起初,茶花牌汽车也是专供部队,后来才面向社会销售。1984-1986年间,茶花牌汽车有着不俗的销量。1988年,茶花牌汽车还曾出口老挝,并在老挝建立了工厂。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领导层的决策失误,茶花牌汽车开始逐渐没落。2000年,茶花牌汽车正式停产。最近,为了使沃尔沃具备生产资质,“茶花汽车”被吉利集团李书福收购。

红星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1966年,红星汽车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轻型旅行车,这款汽车,代表中国参加西德汽车博览会,被老外们美誉为“东方美人”,看来红星汽车还为国争过光的。据说当年丰田入华时,第一个想合作的就是“河北红星旅行车制造厂”,可见当时其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有多高,2004年,红星汽车被石家庄双环汽车全资收购,成为子品牌,不过到了2015年8月,红星公司变更资质,红星汽车变成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虽然死而复生,但是跟以前的红星,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奇观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天下奇观海宁潮,奇观汽车天下跑”,这是奇观汽车的广告语,当时一度成为很多人的美好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奇观牌”汽车的产值已超亿元,一年利税超千万元,是海宁市第一利税大户,全国乡镇企业五百强,位列浙江省机械行业第十名。奇观汽车厂开始只生产皮卡,后来开始生产轿车,它也成为浙江省第一家轿车生产企业。

北京二汽130卡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北京的市容市貌,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提了三个要求:一是马车不进城;二是黄土不露天,三是路桥要立交。

于是,北京急需一款机动交通工具来替代马车作为市区运输的主力。BJ130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东风牌轿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1958年,诞生于一汽的我国第一辆国产轿车并不叫“红旗”,而是叫“东风”。

东风的命名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颇深,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

中华子弹头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听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相当霸气,而中华子弹头牌汽车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的耀眼。首款使用复合材料(玻璃钢)制造车身的车型,同时也是当时第一个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当时可以说是轰动一时,国人的骄傲。

华普汽车

盘点那些已经没落的国产汽车品牌

华普前身公司始建于1999年,2002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收购完成后正式更名成立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据了解,2006年,江湖疯传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与上海华普董事长徐刚失和的消息,据传由于吉利品牌越来越往中档轿车的方向发展,而华普品牌定位也是中档轿车,因此出现了集团内部的“品牌纷争”。而后又有消息说,李书福对于华普的经营业绩不满意,认为发展速度不够快,利润不够高。

来源:威帅车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