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里,我纠结着的和我不再纠结的……

2018年眼看着就快过完了,还是一如既往地,有很多想干的事都没有干,反省一下“时间都去哪儿啦”这个老问题,才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把大把的时间都耗在了“纠结”上:

冬天晚上上厕所:

天这么冷,忍忍吧!

憋着会不会伤身体?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思考,最后还是哆哆嗦嗦地去了……

厕纸到底用几格?

一格,不够用?

两格,好像浪费哦!

此事体小,但仍需要花点时间思考……

逛个唯品会,看上件毛衣:

选墨绿的还是酒红的呢?

终于想好了,就墨绿的吧!

结果发现已经没码了……

点个外卖也拿不定主意:

炸鸡饭?盖浇饭?冒菜?香锅?

选了种类还得选口味,真让人头秃……

小事尚且如此,重大事项做选择就更难了:

找个工作也不好选:

这家待遇不错,但前景一般

这家前景好,待遇一般

这家待遇好前景好,但路途有点远……

带个孩子的也纠结:

孩子上学选公立还是私立?

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孩子学奥数?

发现孩子早恋了,要不要跟他(她)谈谈?

我们之所以害怕选择,是因为我们怕错过最正确的选项,也就是说,我们不想承担选择失败后的结果,我们希望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最正确的那一个。然而有很多时候,无论怎么选,最后的结局都是带有遗憾的。

正如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所写: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实际上,当我们因为怕选错而纠结不已的时候,过分的纠结不仅不会帮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还会由“选择困难症”引出并发症:“拖延”!

就比如以往,每当我决定要多读点书的时候,我就会开始纠结:

到底看哪一类书呢?看看心理学著作可以帮我了解人性、了解自己,可是会不会有点难懂?看小说有趣也好懂些,可是不是有点浪费光阴?政治历史读了貌似对孩子很有用,只是自己不感兴趣……

确定了分类、还要确定书单,等到折腾半天买回来一大堆书,却发现不知道该从哪本看起,翻翻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然后就发现时候已经不早,该睡觉了!

终于确定该看哪本书了,又开始纠结:该速速地读还是细细品味?要不要做读书笔记?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应该看看另一本书,于是这本书就又放下了……

如此一来,买回来的书也大多都落了灰。

今年3月份开始,跟着妈妈V帮的读书营读书打卡,倒是督促着我静下心来,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居然认真地读完了十几本书。

总结一下原因有二:一是读书营提供了精选的适合女性/妈妈身份的书单,省去了我选书纠结的过程;二是因为每天有任务:读规定的内容、写一点感想,有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再加上大家都在打卡的压力,行动起来就更容易,这样就避免了拖延的毛病。这一来二去,把我以前每天纠结和拖延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就够了!

少想多动,总好过只想不动。

希望在2019年里,我们都少一些纠结、多一些行动,用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