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1


那个一怒之下杀了母亲的12岁孩子被释放了。

因为没满14岁,不能进行拘留或进少管所,他被警方释放,由父亲接回了家。

2018年12月2日晚,对于湖南省益阳市沅江泗湖山镇吴姓一家来说,是一个悲剧之夜。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将母亲砍死在家中。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事后,这个孩子毫无恐惧感和愧疚感,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

他换下带血的衣物,将凶器菜刀扔进池塘,并对上门询问的外公撒谎说:“我妈没在家。”

第二天早上,他还以母亲的口吻发短信向老师请假。警察没赶到前,吴某谎称“母亲是自杀”,后来警察对他进行问话,他才承认母亲是自己所杀。被带走时,这个12岁的少年一脸镇静,问及杀害母亲的理由,他说:“我就是恨她!”被问是否知错,他承认自己错了,但不是什么大错,他说了一句:“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冷血?残忍?无情?无知?是的,很难想象吧,一个才12岁的孩子,一刀刀亲手砍向自己的母亲,心里竟然没有一丝后悔、愧疚和恐慌,而且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是谁?给了一个12岁的孩子如此幼稚的认知?

事发之后,有新闻记者曾采访过吴某的爷爷,在面对记者时,吴某的爷爷提及了过去12年中,在吴某身上及整个家庭中发生的几次重大变故。爷爷认为,如果在吴某半岁时,他父母不外出打工;如果他7岁发生车祸时,家人能引起足够重视;如果1个多月前,他不搬到新房与母亲生活,这三个“如果”哪怕有一个实现了,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如果”,很多事情一旦发生,不可能再重新来过。

七岁那年,吴兵放学回家被面包车撞伤面部,流血不止。父母没在家,爷爷抱着吴某到医院治疗。“额部复合组织缺损,额部头皮血肿,颅脑外伤脑震荡。”

当年的住院记录记载了车祸的伤情。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七岁那年,吴某放学回家被面包车撞伤,医院的就诊记录


爷爷给吴某的父母打电话,得知儿子伤情不严重,他们没有回来。车祸后一年多,吴某在学校与同学玩耍过程中,被推倒,头部撞到墙角。吴某回来并没有告诉爷爷自己的伤情。爷爷是看到孙子头部肿起大包,有很多

瘀血才询问了情况。这个大包直到一个月后才消下去。

爷爷说,两次头部受伤后,吴某出现了一些反常行为。有一段时间,他经常晚上十一、二点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绕,爷爷叫他,他也不理。后来绕圈变为经常半夜大喊大叫,有时候哭,有时候骂脏话。这种情况,到现在都还时有发生。

“额部复合组织缺损、额部头皮水肿”,那么,很有可能这个孩子大脑额叶受到了严重损伤。而人的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额叶病损时将会造成运动、言语、颅神经、植物神经功能及精神、情感活动等方面的障碍。之后这个孩子又在学校被同学推倒,再次撞到头部,半夜绕圈、哭、骂脏话……孩子的这些失控反常的行为,在这个家庭里并没有引起重视。

“抱起砖头就没法抱起你,放下砖头就无法养活你。”跟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样,为了一家人能够生活下去,吴某的父母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打工赚钱上。

吴某刚刚半岁时,母亲就外出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平时通过电话和家里取得联系。吴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爱孩子,他们把对孩子所有的爱,都用于了物质宠溺。孩子想要零花钱,给。想买零食,吃。想借手机玩游戏,玩。母亲对于孩子的陪伴、关心、管教,几乎没有。5岁时,他的父亲也外出打工。

后来,母亲回家生二胎了,才开始自己带孩子,也是在这个时候,回到孩子身边的母亲发现孩子不爱学习、吃摈榔、逃学、玩游戏、吸烟样样都会,叛逆,不听话,野蛮,不好管。说得多了不听,那就打骂吧,“以暴制暴”直截了当。但是12岁的吴某已经不是无力反抗的孩子了。当母亲打他时,他可以还手打回去了。


曾经脑补受过重创、父母教育、陪伴的长期缺位加之长辈的无原则溺爱,这一切都把这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情感冷漠、无知无觉、杀害母亲的杀人凶手。


这场悲剧中,身处其中的人都是受害者,但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这场悲剧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从报道可以得知,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母亲两岁时就已经离开他了,这两年是因为生了弟弟才回到家中一起居住的。而这个时候吴某已经是12岁的少年了。

在心理学上,孩子的身心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需要。这个称为孩子的“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在孩子的相应的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孩子将成长得既快又好,一旦因为错过发展关键期,造成孩子在某方面的能力缺失或是出现行为偏差,可能需要父母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是纠正,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纠正。

2-7岁是孩子秩序规范形成的关键期,也即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跟父母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孩子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在亲密依恋关系上,孩子在5岁前会有明显的心理依赖期,尤其是0-3岁这个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边缺少了父母亲情,会使孩子心理特征、性格特征产生扭曲,导致不良心理,而且这种影响会伴随孩子的终身。这一时期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关注至关重要。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父母只有在这个阶段和孩子建立好了亲密的依恋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智力、情感的发育,孩子也才能更好地与父母之间建立信赖感,在后续成长过程中才能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的管教和指引。否则,在不信赖的基础上,他就会充满反抗和敌对的情绪。


而对于吴某来说呢?在他两岁时母亲便把他丢给了爷爷奶奶,在他10岁的时候,母亲才回来。

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母亲缺席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位母亲事实上并没有管教孩子的资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的一切基础一定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

而这个“爱”,即依恋关系。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自传中这样谈到,年幼的时候他不把太监当人看,常常捉弄他们,折磨他们,甚至差点弄出人命。

教导他的老师和太妃太后们会用尽各种历史故事来教育他、劝导他不可以这样做,他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但是,当他的乳母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的时候,他便听从了。

因为他的潜意识会告诉他:不能违逆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溥仪三岁时就被抱入皇宫,当时身边只有乳母陪伴,她一直陪他到9岁。他和乳母有着亲密的依恋关系,他信她、爱她、感恩她,所以他愿意听她的话。

从历年来所发生的未成人年弑父弑母案中来看,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案例中的孩子都和这位12岁弑母的男孩有着相似的经历:一是留守儿童,父母缺席了他们0-7岁的陪伴和成长,彼此依恋关系未构建;二是和父母居住一起后,父母严格管教,最终酿成惨剧。

因此,如果你未参与过孩子7岁前的成长,请别指望仅仅依靠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就能让他变好。

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童年成长记忆没有你,快乐经历没有你,引领他走出成长困惑也没有你。

如果你占着血缘关系,忽略依恋关系,强势地去管教他,那么,孩子真有可能会杀了你。


3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储爱的箱子


当箱子是满的时候,我们才会有足够的爱给予别人。青少年精神科诊疗师罗斯坎贝尔博士曾说:“在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个“情绪的箱子”等着被填满爱

当一个孩子真正感觉到被爱,他才会正常地成长。但是,当爱箱空了的时候,这孩子就会有问题行为孩子们多半的问题行为是由于空箱子的渴求所激发。”


人的情感冷漠源于“爱箱”的空洞。对于孩子来说,孩子“爱箱”的储备主要来源于父母。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想要一个孩子的情绪稳定,必定要满足他某些情绪上的基本需要。在那些需要中,没有比爱和感情更重要的借着适当的感情供应,孩子才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缺了那种爱,他或她就会在情绪和社交上表现不健全。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我杀的是我妈,又不是别人”,从少年口中的这句话,以及他杀了母亲之后的一连串行为反应,可以看出,这位12岁的少年对于母亲的情感非常冷漠。不光是对母亲情感冷漠,对于其他人也是一样,邻居说,吴某很叛逆,他的姥姥和姥爷都有点“怕”他。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长期以来父母关爱的缺席,他没有从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从父母那里流动过来的爱。因为没有母亲的陪伴,他渐渐忘了温暖是什么感觉;因为父爱的缺席,他不知道什么是规则……


他曾在作文题目为“爸爸,我想对您说”这篇作文中,讲述了妈妈上夜班后,爸爸接到朋友电话后执意外出打麻将的事。

他描述称,电话里传来别人约爸爸打麻将的声音令他厌恶,“恨不得把电线剪断,恨不得把电话砸碎”,他还哀求父亲“爸爸,妈妈不在家,您就别出去了,就这一次”,爸爸回称“小孩子懂什么!”打完麻将回来后没多久爸爸又出门了。在最后一段,吴某写道,他想对爸爸说“您少打麻将吧!

我失去的爱太少(此处意为‘多’)了”。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吴某的作文


长期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在缺爱的环境下,当母亲回到他身边时,因为管不住他,便对他暴打辱骂时,他的内心从母亲那里能感受到的只能是自己不被善待,不被爱,他对母亲只有恨。


爷爷奶奶对他有爱,但是却是无原则、放纵式的溺爱,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祸害。除了在课堂上老师的教育,基本上,这个12岁的孩子在精神成长上没有指路人。好习惯的培养、世界观、好榜样这些,在吴某的成长中是缺位的,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都靠自己“悟”。


父母让孩子感知什么是爱,为孩子的“爱箱”储满爱,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孩子深刻认识到关心人、爱护人是一种美德,是值得嘉奖和宣扬的;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丑恶的,才是预防孩子的冷漠、残忍的必要条件。


12岁男孩弑母后续:爸爸,我曾对您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源于12岁之前父母的抚养方式。”


0-12岁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有效期。孩子过了12岁以后,独立自主性慢慢发展起来,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会开始对父母表现出想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不再那么想要你的陪伴。等到那个时候再去强行干预孩子的生活,可能为时已晚。


因此,趁还有机会,希望你平时不管多忙,都能做到在下班的时候,在周末的时候,放下手机多陪孩子玩游戏,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情,多带孩子出去玩,学会倾听他的内心,关注他的心理变化,了解他希望你怎么做。

在他想念你的时候,拥抱他;在他需要你的时候,告诉他:我在。


更重要的是,别轻易向他发脾气,更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


警惕孩子因为“爱的缺失”而造成心理畸形发展和性格上的扭曲。

你给孩子的用心陪伴,能带他去更好的未来。

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座“爱山”。


你的用心陪伴,胜过这世上所有。


育儿路上,总不平坦,迷茫、焦虑、沮丧、烦躁围绕着我们。在博沃思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我们定时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用方法,还有父母成长微课,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