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矢量发动机是不是因引进苏35才取得成功的?

大点良小生


首先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搭载有矢量推力歼-10B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已经在2018年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进行了让人颇为惊艳的飞行表演。并且此次歼-10矢量验证机成功的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飞行表演动作,也标志着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自主研发矢量推力技术的国家。

至于,提问之中提到的类似中国自己的矢量推力技术,是不是因为从俄罗斯引进俄制苏-35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才取得成功的言论。显然,这样的言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众所周知,中国空军真正开始接收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5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是2017年才开始的。以航空发动机这么高科技含量的研发周期来看的话,是不可能也根本无法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仿制研制工作的。

也通过从此次珠海航展各大新闻媒体拍摄的现场照片/视频来看,国产歼-10矢量推进验证机所搭载的国产矢量喷口,与俄制苏-35重型多用途战机所搭载的矢量喷口无论是装置的结构上,还是外形上都是完全两款完全截然不同的产物,是根本不存在抄袭或仿制的可能性的。

同样,网上也有很多的军事专家在看完国产歼-10矢量验证机型的空中飞行表演后,都一致的认为,由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矢量推进技术,是要比俄制现有矢量推力技术先进的多。只不过,考虑到目前中国这款矢量推力技术还处于验证试验阶段 ,可能在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上,要比俄罗斯的差一点。


也有国内的相关新闻媒体报道称,由成飞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国产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歼-20,也已经开始搭载国产大推力“太行”系列军用航空发动机,进行相关的测试试飞工作了。未来也不排除,歼-20会换装带矢量喷口的国产大推力“太行”发动机成为量产机型,并列装中国空军部队。


航空君


能抄的话早就抄了,关键是抄不着啊。中国没少抄俄罗斯的技术。但是俄罗斯对矢量推力发动机看得很紧,防中国跟防贼一样,买几架苏35磨磨唧唧拖了这么多年,你以为中国真想要苏35吗?还不是想看看它的发动机怎么玩的。俄罗斯把发动机焊死在飞机上不让中国拆,这个当然是胡扯。任何飞机的发动机都是要定期拆下来维修的。



没抄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苏35来的太晚,2014年珠海航展,苏35才第一次飞到中国。2016年第一批购买的才到货。仅仅两年的时间,别说俄罗斯各种防范,就算是不防范,敞开了让中国来抄,全套资料和全套工艺也都给我们,也抄不明白,时间太短。



没抄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抄来的始终是本糊涂账,没有自己弄明白。中国抄苏27抄了那么多年,俄罗斯可是把什么东西都给中国了,手把手的教着抄,但是抄好了吗?中国现在不得照样乖乖的回过头来买苏35。你可以山寨别人的壳子,但是你山寨不了别人的精髓,一到考试必然露馅。



歼10B矢量推力验证机,跟苏35的是两码事。中国的矢量推力发动机跟俄罗斯的矢量推力发动机,是两条平行的路线。最关键的技术倒不是发动机本身,而是可以360度转向的矢量喷管。中国可以在比较落后的发动机上就来试验矢量喷管。从理论上说,就算是歼七的发动机,也可以装矢量喷管。歼七也能变成矢量推力战斗机。关键就是这样做值不值得的问题。



从历史上讲,中国搞矢量喷管非常久了,大约有20年的时间了。那是苏俄自己都还没有完全搞定。在这儿跟大家介绍一位幕后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他在这方面研究很深,而且带着团队做了很多贡献。前两任大老板也全力支持自行研发。在十年前就在老板面前已经演示过了可以摆动的喷管,但那时不能装在战斗机上,现在歼10B终于是成熟了。



从技术上原理上来讲。中国的矢量喷管设计得更为精巧,更为复杂。俄罗斯的设计比较简单粗暴。与其说中国抄俄罗斯的矢量推力发动机,不如说中国学习的是美国F-16。很少有人知道美国在F-16战斗机上已经做过全向轴对称矢量喷管。苏俄的设计方案比较保守,只是在燃烧室后边的喉道前做万向节旋转。中国的是平衡架式把可动机构一直做到喉道后边。所以重大的差异就是俄罗斯的矢量喷管比较中,至少要增重110公斤以上。而中国的方案只增重50公斤左右,而且喷管的旋转速度至少高一倍。


厉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次珠海航展没有推出什么新武器,自然要把矢量发动机当做亮点推出来。

实际上,中国研究矢量发动机已经有20年时间。

目前有了成熟研究成果,也不算意外。

因为部分资料没有解密,部分资料又涉嫌泄密,萨沙也不好多说。

只能这么说,目前歼10B的矢量发动机和苏35没有关系。

设计理念有很大的区别,况且俄国人根本就不允许中国人对苏35发动机进行逆向仿制。

诚然,今天展示歼10B体现了中国在矢量发动机方面的突破,至少技术成熟了,可以安装上验证机。

但到实用化,也就是具体生产新一代战机,还需要时间,可能需要好几年。

还有,我们必须正视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空战中,矢量发动机并不太重要。

具体不想铺开说,只能说欧美无数次军演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超视距完成的。

即便新一代隐形战斗机具有超机动能力,但实际上用到的可能性也不大。

即便是上一代战机,F16V,苏30之类,狗斗的可能性也非常低,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第二,美俄英都掌握这种技术

中国是第四个国家,看起来确实很牛。

但大家应该明白一点,这个世界上能够正儿八经生产航空发动机,尤其是战斗机发动机的,也就是这几个。

中国排在第四位,也不算高了。

只能说,我们起步晚,追赶航空强国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第三,验证机的成功,不代表发动机可以用于实战

不好细说。

如果矢量发动机非常成功,尤其是故障率、寿命、性能达到实战需要,可以预计立即就会大量装备部队。

那么,大家只要看看未来几年是否出现大量的矢量发动机战斗机,就能够知道这款发动机的性能。

如果不是这样,就说明发动机还在验证中,距离实用还有距离。


有进步是要肯定,也要鼓励,更要赞扬。

但没有必要过于夸大,更没必要对于质疑发动机的人一律定义为喷子,破口大骂。

萨沙早就说了: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萨沙


中国的矢量发动机是不是因引进苏35才取得成功的?在2016的珠海航展上歼-20现身,取得一片欢呼声,今年的珠海航展本以为主客还是歼-20,却没想到来了一个更加重量级的嘉宾,那就是世界上第一架装备单发矢量发动机的歼-10B,在这次的珠海航展上可谓是大放光彩,被无数媒体报道。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在本次珠海航展上,歼-10B展现了几个高难度动作,有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等战术动作,这一系列动作曾是俄罗斯才能做出来的,但在几十年后,中国也做到了这种地步,也算是一个迟到的惊喜,在如今的三代机上仍然适用,如果大批装备,那么中国空军整体都会有所提升。

中国的矢量发动机从上世纪就开始研发,一直到现在,如今的珠海航展,第一次亮相,就做出来了如此高难度的动作,至于苏35的引进促进中国矢量发动机发展的说法,从时间以及技术差异角度上就可以完全分析出,苏35的发动机跟中国的矢量发动机并没有相似之处,中国的发动机是纯国产的。

如今有了这项技术,那么在将来的空军发展中,也是可以注入一血特别的血液,使中国空军迈向新的章程。

总体来看,中国的这款发动机完全是自主研发,仿造苏35的说法完全就是污蔑,中国的矢量发动机一定会越走越远。


利刃军事


虽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矢量推进技术直到2018年才算正式公开,但事实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并不晚。查阅学术论文可知,早在1994年时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对矢量推进技术进行研究,到21世纪初已经进行了较深程度的技术探索。

可以说,中国在矢量推进技术方面虽然起步时间落后于美、俄、西欧,但并不算太晚。2013年,配用矢量喷管的涡扇-10已经装机进行试车,而当时距离中国订购的首批苏-35S回国还有五年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从未引进过苏-35,中国空军装备的苏-35S是“侧卫”系列的另一种战斗机。苏-35原编号是苏-27M,由编号可见苏-35是苏-27的一种改进型号。早期的苏-35并不具有矢量推进喷管,直到苏-35的11号机即苏-37(也就是著名的“711”)才装配了具备矢量喷管的AL-37FU,而该发动机已经于2000年拆机,中国不可能获得关于苏-35/37的矢量推进技术。

而苏-35S的原型机编号是苏-35BM,其中“BM”代表“大规模改进”,由于结构上完全是重新设计的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也采用了新的型号,苏-35BM/35S和苏-35事实上除了编号几乎没什么关系。苏-35S采用的发动机型号为117S,该发动机中国从未引进过相关技术,更无从谈及参考其矢量推进设计。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俄罗斯在出口苏-35S时也并未向中国提供与矢量推进相关的资料,短短两年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完成从破解原始设计到消化技术再到工程运用的过程。因此,中国航空发动机配用的矢量推进技术和苏-35S没有任何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实在是想得有点多。


军机图


国产矢推与俄罗斯的苏-35没有啥关系,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苏-35前两年才到货,就是加班加点抄,这么短时间也抄不出来。

矢推的技术很复杂,不光是将喷管转转方向,还有喷管密封,喷管偏转角度大小,发动机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比如喷管偏转角度多大,这是要进行无数次理论计算和调试才能确定的。而且矢推会引起推力损失,所以偏转角度还需要考虑这个因素。歼10B矢推喷管偏转角度可能没有苏-35的117S那样大(117S是10度),这可能是为了尽量减少推力损失。

发动机控制对于矢推来说更重要,喷管偏转响应需要发动机控制软件和硬件的很好配合,做到心到手到的程度才行。

所有矢推的这些技术诀窍,别人不可能告诉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对于航空动力技术实力相对落后的我国来说,现在能攻克矢推技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能装上歼10B,大方在万众面前进行飞行表演,飞出了很多过失速机动动作,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我国科技人员的自信,飞行员的胆量和精湛技艺。即便它现在不成熟,这也是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但是有了矢推,再完善和成熟在今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S)


联合防务


从时间节点上看,中国的矢量发动机跟苏35应该没有一毛钱关系。

这次珠海航展,装有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歼10风头甚至盖过了歼20。而空军方面能把这架飞机拿出来公开表演,那是对这台发动机有着200%的自信。这说明国产的矢量发动机已经非常成熟,非常可靠。考虑到航展的影响,以及军队的严谨,能把这款装着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歼10拿出来这么秀,说实话150%的自信都不行,必须是200%的自信。这款发动机的成熟肯定是绝对的。

能把发动机测试成熟,把参数都飞出来,咱们保守的算,最低最低得5年,从生产出成品,到测试成熟。而在前两天的采访中,有记者问杨伟总师:这款发动机未来是否会装到歼20上。杨总师的回答是:你怎么知道没装?给大家翻译一下:你怎么知道歼20现在没装这款矢量发动机?换成肯定句:歼20现在装的就是这款矢量发动机。大家不要被歼10的普加乔夫眼镜蛇和落叶飘把眼睛遮蔽,这款国产矢量发动机最骇人的地方在于:成熟。

歼20上已经装备,并且放在歼10上给大家看个够。而能做到这种程度,这款发动机的最成熟,最稳定版本最低已经诞生5年了。

而生产、测试,把图纸上的方案变成成品,再到产品的稳定,最低最低还是5年。设计,图纸,再加上5年。前期论证、方案,5年。

5年论证,5年设计,5年生产,5年装机,这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这款发动机走到今天,至少20年。15年前,这款发动机已经开始出现在图纸上了。而引进苏35也不过是这2年的事情。所以在世间上看,国产发动机跟苏35肯定是没有什么联系。

发动机是极其精密的产品,各国只能走自己的路,你改一个螺丝,整个设计方案都得受牵连。所以,即便是在这期间我们了解到了苏35发动机的某些信息,其实对我们自己的发动机也没什么帮助。

最低20年前,我们的航空人已经开始开发自己的矢量发动机了。有意思的是国产发动机不行,在网上各种被喷,实际上也就是近6-7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大家群情激奋嘲讽咱们国家发动机的时候,仅这一款矢量发动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人就已经默默的奋斗了13年,最低。这些键盘侠们,看着歼10的表演,大家是否有那么一丝不好意思?

歼20面世开始,但凡有中国飞机的消息,就免不了一排鹦鹉出来喊:发动机、发动机......说实话,这些年,我一看发动机这三个字都恶心。

歼20服役,空军的将军宣布这是国产的战机,安装的是国产的发动机。有人捂着耳朵喊:我不信,你吹牛逼。空军明说了,歼20可以超音速巡航,依旧有人捂着耳朵喊:我不要听,这是假的,你吹牛逼。

现在,把国产的发动机拿来,摆在你眼前,还是全向矢量的......

留给某些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没有经过实战检验,这是他们最后的稻草吧?这是万金油,能喷几乎全部的国产武器。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咱们国家开发个手枪都得找个国家干一仗。以现在的技术水平,通过数据、测试以及演戏对抗,最起码也能达到90%的实战效果。

歼10这次表演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和落叶飘,有些人又心理不平衡了,吐酸水:人家苏27几十年前就能做。苏27能做普加乔夫眼镜蛇,苏35能做落叶飘,大家别忘啦,这两款都是安了两台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这次歼10,是以一台发动机就能做出这两个动作,说明这台国产发动机的性能是极其强悍的。性能应该强于苏35的发动机。大家也可以脑补一下,歼20上装2台是啥效果。

如果歼20上面装的是这款发动机,那么之前宣传的什么亚音速性能非常好、到了超音速就是他的天下以及可以超音速巡航,就都是说得通的。而有杨总师的回答,这个如果也是成立的。

大约是前年,歼20上曝光了一款导弹,像一根铅笔,没有弹翼,就是一根圆柱体。那款导弹就是通过矢量发动机来进行机动飞行。而现在中国已经有了矢量的航空发动机,其实大家也可以期待有一款新式战机,长得像导弹,机翼非常短,没有垂尾,没有鸭翼,飞的贼快,靠着调节发动机喷口转向来进行机动。


何老师允武


别逗了!没有苏-35就没有歼-10B TVC的眼镜蛇?那印度怎么LCA没研究出来TVC版本呢?

矢量发动机(Thrust vector control engine,简称:TVC Engine)。这个名词自从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珠海航展上惊鸿一瞥之后,关于中国推力矢量发动机究竟从何来的就引发了不少讨论。其实要是把苏-35扣上了中国矢量发动机突破根源的帽子根本就是个假议题!初期到达中国的苏-35至今都没有展示过超机动能力,何谈促进我们矢量发动机突飞猛进呢?

中国研发推力矢量发动机,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正式体系研究,应该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推力矢量的最初模式:扰流板。看到载机了吗?一架歼-8II型战斗机。这个时候我们起码已经有系统的研发推力矢量发动机。另外还有很多图片可以证明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我们已经在进行推力矢量喷管模型测试。

(就是这个图中的操纵杆和发动机喷口)

上面2个图,不过就是简单说说我们的研发历程。再提一嘴推力矢量发动机的基础问题。在本人撰写的《又一发动机技术被中国攻克,全世界立刻改口称:这是一项落后技术》一文中,就明确说明了:

歼-10B所做出的动作意义是“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战斗机、安装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和自主制造的发动机,自主制造的矢量喷口技术,最终在中国天空上由中国自己的试飞员自主完成了超机动展示“

这里面涵盖了几个方面:你需要有自己设计的战斗机,才有可能改装。你没有自己的发动机,也无法改装矢量喷管,就算你有了矢量喷管,战斗机的飞控系统不是自己的,你也只能学三哥那样手动操控。上面这些完事了,你还得有能够飞,敢于飞的试飞员去实践。好了,这些事关苏-35什么事?苏-35是带给我们图纸了,还是带给我们发动机材料了,或者俄方双手附赠上了飞控系统代码了?明显就是没有!


所以,歼-10B TVC验证机所完成的各种机动,是在中国自行努力在的结果。跟引进苏-35基本没什么关系,如果有一天看到苏-35和歼-10B一起在中国的天空上表演“眼镜蛇机动”,那或许可以说苏-35对中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就现在来看,作用几乎为零!

如果说给你架带了矢量喷管技术的战斗机,就能促进国内矢量推力发动机的研发。那印度还有苏-30MKI,那印度的LCA战斗机,怎么没搞定?!这就是最简单的反例。

我是“头条号:无名高地”,长期关注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无名高地


中国有引进俄制技术的传统,有此一问,并不觉得使人奇怪,只是这次,剧本实现了反转,这个真没有。是次珠海,歼-10B上阵,带给国人的惊喜有点大,容易使人不太敢相信,我们的变化这么大,还这么快,心忑忑地有点小小不能适应,不是说我们的发动机一直不行吗,到现场的对岸绿媒也感吃惊,使用了几个扎人的字眼,不由使人火冒,终于摆脱模型丑名,几个字不多,哪一个也使人碍难接受,不说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把话说得这么难听,竟把自己置于何地。“太行”巍巍如山屹立,收拾二三毛贼,自不在话下,一声轻咳,亦如天崩地裂,心中有鬼之人也会大惊失色的,因是故意贬损以掩窘态,自然正常。来看苏-35到货,时间为2016年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也不可能完成突破,要想打听到这事的猫腻,也许细心的军迷可以帮助到我们。2014年俄罗斯携多款矢量推力发动机参加珠海航展,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是远远地瞄了一眼,如此而已,这说明什么呢,俄为我国量身定制的矢推没有成功,那时间我们已经取得了成功,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解释。

●无风不起浪。浪高三尺为哪般?当年我们没有,多少人带着羡煞的目光观察印度的苏-30MKI,一直在说,吵吵成声,这个要比我们强得多。今年太行矢推成熟了,又有人在鼓噪,这个完全没有用?没有用?能肯定吗?简直是要滑天下之大稽。央视为此还专门做了一档节目,以正视听。造谣者鼓唇弄舌藏得深,对此,网友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正确的判断来自正确的认识,矢推在近距格斗占位,在远矩规避导弹攻击,即具有不小的优势,美俄等大国在二代到五代机装备了不少这玩意,你能说没有用吗?所以造谣者的技法不算高明,心态拙劣得也是不要不要的,骗不了别人,只能显示自家阴暗,躲在角落里只能长长一声叹息,唉,这颗大白菜,又被我兔给拱掉矣。

●余韵犹长。矢推的想像,可以舒展一下下,比如我们盼之多年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矢推原理虽与太行矢推不同,但在技术上有一定通用型。打造075,没有垂直起降战斗机,我们的大平顶,在制空能力上正会显得不足,我们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一款可向下偏转90度以上的矢量推力喷管,正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只是现在还看不到有相关的战斗机型号,歼-31是双发,歼-10只是四代机。要说在歼-16至歼-19内想像,在未有确凿的证据以前,无关宏旨,大约也只能展开相关讨论罢了。魂舞大漠觉得,只要有相关作战需求,发展已不是问题。要在会不会发展,现在的观察,似乎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主要是垂直起降战斗机,看着挺好,还存在着不少不能克服的技术问题,单发战机,对发动机推力要求更大,如美国F-135增推以后都达到了20吨,目前我们实现的技术前景还不算明朗。

●逝者如斯夫。近二年,波音,空客在中国开了组装生产线,包括发动机,99%的零部件都实现了在中国生产,只有一个燃烧室好像还在本土生产,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中国面前,发动机已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矢推的例子,可以见于俄罗斯,年年珠海,总要把他的各型矢推拿来展示,展示即有合作的愿景。不国不闻,安心发展自己,所以有了今天的成就,并非偶然。我们购买苏-35,每架附带8台117S发动机,价格为8300万美元,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即说明我们在军用大推8-10一级的成功,自然矢推也在此之列。乌克兰倾其所有,在重庆与我们一家私家公司天骄展开合作生产,网上传言,要调查云云,其实就是不了解我们发动机的进步。可以毫不客气地讲,他们的所有型号,都是过去的技术,已不算先进。要讲调查的话,纯粹子虚乌有。


魂舞大漠


大家好,我是进来打脸的,苏35在16年底才到中国,莫非我们用两年就偷学到了矢量推力这么尖端的技术?你自己觉得现实吗?所以吐槽君看到这个题目表示很气愤!我表明两点,第一、俄罗斯苏35矢量推力发动机技术和我们不是一个类型,并且在技术比我们落后两代,歼10B验证机在珠海航展上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第二、我国矢量发动机技术从几十年前就起步了,俄罗斯曾经想卖我们,但是我们压根没瞧上眼!



俄罗斯矢量推力技术落后我们两代

单从技术上讲,俄罗斯人关节式推力矢量技术非常原始落后,它们只是在加力燃烧室后面做了一个喷管铰接,比我们的歼10B的轴对称矢推技术落后两代。从长度上来说,俄罗斯人的矢量喷管让发动机足足增加了40厘米,看起来又笨又长,而我们目测不到30厘米,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从重量上看,苏35的矢推增重超过110千克,而我们只有不到50千克。从偏转能力看,苏35的矢喷只能实现上下15度的偏转,而我们的矢推则能实现全方向高达20度的偏转,而且每个菊花片都可以单独运动,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力矩。总体技术上,苏35的矢推和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毛子落后至少两代!


(我国轴对称矢量推力技术)

(苏35二维矢量推力发动机的同步和差动)

我国矢推技术从几十年前就已经起步

虽然美帝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利用F-16/MATV验证机成功进行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测试,但是我国起步也并不晚,早在2003年的百家讲坛上,中国工程院刘大响院士就已经证实我国624所、606所进行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地面台架测试,而且试验非常成功,只是当时缺少可靠的航空发动机和机型进行改装,所以一直没有进行公开露面。到了2010年之后,俄罗斯留里卡设计局"礼炮"公司一直向我国推销带矢推的AL-31FN改进型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也时不时的在国内装备展中露面,只可惜我国那时候矢量推力技术已经高度成熟,压根看不上俄罗斯人的“拼多多版技术”,最终在去年年底,国产矢推发动机歼10B验证机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在今年珠海航展更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最后奉劝喷子们一句,中国人虽然有看一眼就怀孕的能力,但是对于高精尖技术也是一直秉持着自力更生方能丰衣足食的精神,矢量推力技术完全是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自主开发的!以后再出现先进技术,别再说是山寨的谁谁谁的,而是多想想背后付出的军工人和科学家们!
(我国矢量推力技术专家刘大响院士)

共同见证祖国发展,求小伙伴们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