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3D打印配電房將現身廣州


國內首個3D打印配電房將現身廣州


12月4日,廣州市荔灣區西塱村大橋西園巷,南方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正在應用現場建築3D打印技術建設配電房。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該技術運用先進的計算機和控制技術,將傳統的砌磚、澆築等人工工序轉變為工業自動化打印方式,大幅度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

3D打印配電房還可以改善施工環境,實現了綠色低碳建設,將大大降低對環境和市民的影響。為高科技瘋狂打call!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3D打印配電房無疑是智慧建造應用於電網建設的一次重大探索,其“綠色、高效、智能”的建設模式,將為未來的能源行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一次性成型,工期比傳統建設縮短30%

廣州供電局的現場電腦操作員正在藉助計算機軟件平臺的的技術參數設定,控制配電房打印進程。當調製混凝土通過材料輸送機器運輸到打印頭料斗後,根據事先設定的參數,將完成配電房纜坑、設備基礎以及牆體的智能建設。

廣州供電局基建部科長吳小飛介紹,3D打印電房運用三維數字設計,把設計圖紙轉換成3D打印程序進行高精度打印,只需要1臺建築3D打印機和1名操作員,2-3名普通工人的輔助,就可以完成1棟配電房的施工建設。

一次性成型,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3D打印配電房擁有傳統工藝不可比擬的優勢。並且,由機械施工代替人力施工,將大大降低人身安全風險。

從電房基礎開挖、3D打印至電房裝修完成全過程施工工期低於35天,比傳統框架結構工藝縮短30%,施工人員數量減少約50%。

綠色環保工藝,施工廢料產生量減少60%

在傳統的電網建設中,工藝差、廢料多、揚塵大、有噪音,一定程度上會對周邊的環境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使用3D打印技術建設配電房,則可實現綠色環保施工。施工現場沒有各種磚石材料,僅有打印機及混凝土攪拌機,嚴格執行7S施工現場管理,文明整潔,綠色環保。

吳小飛介紹,3D打印替代傳統的砌磚、抹灰工藝,降低了建築粉塵汙染,減少了霧霾,現場文明整潔,使廢料的產生量減少60%以上,每萬平方米產生建築垃圾不超過200噸,低於綠色建築標準每萬平方米300噸的指標,在滿足綠色建築標準的基礎上,再提升約33%。

同時,整個建設過程中,牆體、房內電纜溝及變壓器基礎的3D打印工期約3天,可明顯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居民的影響。

國內首個3D打印配電房將現身廣州


多年以來,電力設施的土建建設主要採用傳統工藝來完成,傳統工藝土建建設痛點:建設週期長、成本高、用工量大、產生的建築廢棄物多。

電力系統中的集油池、電纜溝等結構既複雜又難以施工,經常要在極其狹窄的空間內作業。

電力設施分佈面廣,佈局凌亂,不利於建設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

而前沿3D打印技術,契合電房建設的需求,精準打擊傳統工藝的痛點,將先進技術引入電力建設中,形成高新技術與電網建設的結合,為電網建設闖出一條新路。

在歷時半年多的時間裡,廣州供電局與建築打印科技公司進行多次技術交流,組織了專家論證。在原來建築3D打印技術標準基礎上,編制了電房3D打印驗收校準,並於今年12月初率先實現全國第一套電房的3D打印建設標準。

未來,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將把3D打印技術逐漸推廣到電網建設的其他方面,把電力設施建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讓高新技術更好地為電網建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