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兒,從出生起就備受全家人的關注,真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家長也是竭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

但也正因為“太愛”孩子,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會迷失方向。

很多時候,太用力的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是滋養,反而可能害了他。

所以,在此也想提醒各位家長,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1、給孩子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基本上是每個家庭都有的通病。有了孩子以後,什麼都以孩子為先,凡事他最大,這種沒有節制的愛很容易讓孩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父母。

趙薇曾在節目中跟幾位媽媽分享孩子的教育方法時說過,不能讓孩子在家裡有那麼高的地位,那樣,在父母老了以後他也覺得你不重要,要和他們平等相處。

這句話不知戳中了多少家長的痛處。每個寶寶都有敏銳的嗅覺,從小在家中數他最大,以他為先,父母的這種做法會讓他有一種“自己高貴,別人廉價,自己是主人,別人都是僕人”的感覺。久而久之,他便認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長大以後,一直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發現,這個世界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就很容易有挫敗感,從而喪失了前行的勇氣和信心。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2、毫無原則地袒護他犯的錯

每個孩子都會做錯事,那麼當他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會怎樣處理呢?

曾經在外邊吃飯的時候,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媽媽坐著玩手機,孩子就在飯店裡到處亂跑,還大喊大叫,媽媽依舊是無動於衷地看手機,完全沒有制止的意思。服務員上前提醒這位媽媽,孩子這樣大喊大叫會影響其他客人,希望媽媽能制止一下。沒想到這位媽媽反而提高嗓門說:“他一個小孩子,我怎麼控制,總不能不讓他說話吧,況且小孩子不都這樣嗎”,似乎在責怪服務員的“不通情達理”。

本以為服務員會無奈走開,沒想到她依舊微笑著說:“愛吵鬧的小孩我倒是見了不少,但是像您這樣完全不制止的家長我倒是頭一次見。”

這位媽媽才注意到周圍人不滿的眼神,站起身拉著孩子邊走邊說:“真是的,你們都沒孩子的嗎?”

都說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至少有一個熊家長,這位媽媽就算其中一位吧。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很多人在孩子犯錯以後會以一句“孩子還小,不懂事”之類的話來草草了事,殊不知這就已經在孩子小小的內心中種下了“自己沒錯”的意識。這對孩子的是非觀以及性格形成是很大的誤導。

都說孩子小,不懂事,其實不然。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很懂得通過察言觀色來實行自己的下一步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父母訓孩子的時候他們會跑到爺爺奶奶的身後,因為他知道爺爺奶奶會袒護自己。

所以孩子在做錯事情的時候該教育就得教育,一味袒護只會讓他在成長中形成不正確的是非觀,做出一些出格甚至更嚴重的事情。

比如:十歲男孩故意猛推孕婦,只為看一看孕婦摔倒以後會不會流產;5歲男童用小刀割斷了施工人員的安全繩,施工人員險些墜樓,只因為嫌施工聲音吵到了自己看動畫片;兩個孩子從24層高樓往下扔東西,磚頭砸中準新娘,致其當場死亡,只因為無聊......

這些讓人觸目驚心新聞無疑在提醒著每一個家長,就因為孩子小,沒有是非觀念,所以當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才更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再小的孩子也會長大,也有走上社會的一天,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很可能讓他們做出有嚴重後果的事情,到時候家長真的是腸子悔青了都沒用。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3、代替孩子做任何事

中國家長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管得太寬,尤其是家裡的老人。飯菜永遠是送到嘴邊的,衣服永遠是張手就來,水果永遠是削皮切塊等著來吃......

這種毫無選擇的“替代”,在他們看來可能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實則是害了孩子。在該培養他們獨立性、動手能力的時候通通包辦,導致孩子是越來越懶惰,甚至有的孩子都上了大學還要把髒衣服打包寄回家洗。

曾經聽一位老師講過這樣一個事情:一個孩子平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什麼事情都由父母代辦,他只要讀書就好。結果在上大學第一天的中午,他站在食堂,面對各種各樣的飯,打電話問媽媽:我今天吃什麼飯?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是父母包辦一切的後果,孩子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了。對於這樣的父母,我們該說他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前段時間爆紅網絡、頻上熱搜的“朱雨辰的媽媽”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儘管朱雨辰自己廚藝不錯,但他家的冰箱裡還是永遠有媽媽準備的半成品的菜。朱媽媽認為,看到兒子自己動手做飯,她就會責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兒子。就是這樣一位用整個生命在愛兒子的母親,把朱雨辰從《奮鬥》中那個開朗帥氣的華子變成了人盡皆知的“中年媽寶”。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在父母眼裡,不管孩子多大,都是小孩,他們遲遲不肯放手讓孩子獨自去成長。所以很多人不夠獨立、過分依賴父母,不是他們沒有長大,而是有一個遲遲不肯放手的家長。

其實每個孩子的能力都遠遠超過了家長的想象,所以放手讓孩子去成長,這才是對他真正的愛。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4、對孩子過於大驚小怪

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家長:孩子蹣跚學步,一個重心不穩摔倒了,孩子還沒怎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衝過去,也不管孩子有沒有事,抱起來就是一通亂鬨。本來好好的,一見家長這樣,孩子便無比委屈地哭起來。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對於孩子來說,摔倒、磕碰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如果怕孩子摔倒就不讓孩子走路,那他何時可以站起來?如果怕孩子被磕到碰到,那他如何來探知這個世界呢?

我一個同事家的兒子總是喜歡去按飲水機的開關,以前她總是告訴孩子“燙”啊“燒”啊“危險”啊之類的話,但孩子還是躍躍欲試。於是有一次她拿著孩子的手放在飲水機熱水的開關上,感到燙以後,孩子立馬把手縮回去了,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去動飲水機了。正如同事說的,讓他親自試一次,比你跟他說多少次危險都有用。

很多家長就是太過於擔心孩子,所以把孩子完全保護起來,替他做了所有的事情。可是孩子終究會長大,父母也終會離他而去,唯唯諾諾的他該如何面對以後人生路上的各種坎坷呢?

所以,在安全範圍內,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讓他領略探索這個多彩世界的樂趣。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5、他一哭,你就妥協

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小的時候很乖,可是稍微大一點反而變得不聽話了,一點不合心思就哭,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你太容易妥協了唄!

讓孩子喝牛奶,他偏要喝果汁,不給喝就哭,奶奶沒辦法,只能說:“就喝一口哦”。結果孩子一喝就是大半瓶,牛奶也喝不下了。

在商場,媽媽說:“家裡的玩具太多了,這次不可以買了”,結果孩子立馬躺地上撒潑打滾。媽媽無奈,只能繼續買玩具。

吃飯以前,孩子要吃糖,不給就哭鬧,爺爺心軟:“好了,給你糖,吃完以後好好吃飯啊。”結果就是孩子如願拿到了糖,下次想吃糖,他依舊可以如法炮製。

這些現象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可能很多家庭此刻正在上演著。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哭鬧當成“殺手鐧”,而且用的是爐火純青。

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一次次妥協,這會讓孩子形成“只要哭鬧,就會得到滿足”的錯誤觀念,從而變本加厲地“操控”家長。

再愛孩子,也不要給他這五種東西,否則家長追悔莫及

三歲以前,孩子的哭鬧是一種本能,飢餓、困了、不舒服......他都會通過哭來表達。但是三歲以後的孩子,哭就是帶有目的性的,你不滿足,他就會用哭來逼你“就範”。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六歲以前對他們說“不”,讓他們知道,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父母愛孩子的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毫無原則地去愛,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以上五種情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也是父母最容易處理不當的,希望今天的文章對各位家長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