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企業赴美上市,到底是場IPO之旅?還是條「挨批毆」不歸路?


互金企業赴美上市,到底是場IPO之旅?還是條「挨批毆」不歸路?

*免責聲明:本文提及的任何平臺,僅做學術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近期,互金平臺海外上市潮悄然再次興起:北京時間11月15日晚,微貸網登陸紐交所。同一天,泰然金融也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整理資料發現,從2015年宜人貸、信而富開赴美上市先河之後,這些年間,趣店、拍拍貸、和信貸、簡普科技、樂信、點牛金融、愛鴻森......已經有十餘家互金企業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分享資本盛宴。讓人不禁想問,赴美上市真有這麼好嗎?

赴美上市的難度係數

所謂難易,這裡當然是同國內比較的!中國互金企業之所以選擇在美國、香港等境外上市,主要看中的還是其發達成熟和積極開放。

1.通過率和耗時

中國A股IPO實行的還是審核制。由於問責終身制等政策的出臺,證監會的過審概率從以前的70%下降到40%,未來50%過審率是常態,且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尤其是P2P平臺,在國內上市的通道並未明朗化。就算國內允許IPO,從這幾年的數據看,從申報到發行平均經歷2.2年!

美國、香港上市申請程序屬於註冊制,程序相對透明、簡單。美國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重申請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而不會對企業的經營等做任何商業分析或判斷。一般企業赴美申請上市的基本流程如下:

互金企業赴美上市,到底是場IPO之旅?還是條「挨批毆」不歸路?

上述流程透明、簡便帶來的最大好處是節省時間。整個上市申請流程從開始到完成一般僅需6到9個月。

2.理念

美國市場突出信息披露,國內對企業盈利有強制要求。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國家對於金融的監管是日趨從嚴的,在監管進一步從嚴的大趨勢下,互金企業國內上市面臨著較大的困難,並且國內企業上市對於企業的盈利狀況、商業模式都有著較大的要求,很多互金企業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果按照國內的要求,類似於融360這樣的虧損企業可能就難以上市,紐交所及納斯達克等美國資本市場交易場所對企業沒有嚴格的盈利要求,門檻相對國內較低。

注:目前國內企業想在A股主版上市基本要求連續3年盈利並累計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近一年不少於5000萬元。

3.境外對中國概念股態度

前些年,因為中國概念股有國內經濟和金融發展前景做支撐,所以在美國受到投資者追捧,企業也獲得了更多融資。而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權,讓互金平臺可以在不影響經營高管決策話語權的情況下,釋放更多股份用於股權激勵吸引人才。

而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趨嚴,互金機構競爭日益激烈,平臺運營成本和投資回報壓力與日俱增,這成為促使互金企業紛紛謀求登陸資本市場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赴美上市對國內互金企業而言是緩解生存壓力、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選。

目前國內互金企業在美上市後的現狀

互金企業赴美上市,上市的本質是為企業融資,雖然美國金融市場比較完善,資金來源多,但也不是無限量資金!這就好比舍粥,多一家互金企業進入,意味著多一人分粥,僧多粥少的局面勢必形成!


互金企業赴美上市,到底是場IPO之旅?還是條「挨批毆」不歸路?

筆者整理了在美國上市的國內互金平臺,發現美國市場好像不買這個賬。統計的十家互金企業,截止2018年11月21日,有7家每股市價已經低於發行價,1家差不多持平,2家高於當初的發行價。半數已經腰斬,更有甚者(趣店)跌了75%以上。

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近期美股特別是科技股的整體下跌,

二是中國互金的監管政策不斷出臺,部分企業今年整體業績表現不好,

由此可見,在敲鐘神話的背後也隱藏著諸多風險和隱患。赴美IPO成功後,首當其衝的是美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而美國證券市場素來以“寬進嚴出”著稱,對二級市場監管極為嚴苛,若企業未按規定披露或未及時披露影響公司業務的信息將會招致訴訟,直接造成企業為達到監管要求而付出的經營成本、合規成本大幅抬高。之前,宜信、趣店就被美證券市場懷疑操控股價,虛假信息披露等被問詢,致使股價遭受大跌!

再者,國內互金扎堆上市的熱潮也導致赴美上市的性價比大打折扣,當下美國資本市場對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預期一降再降。

這不禁讓人好奇,互金平臺赴美到底是去IPO的呢?還是去“挨,批,毆”的?

互金企業搶佔窗口期上市的原因

一是企業自身的融資需要

對於互金企業來說,其從本質上依然是金融企業的一種,這樣也就導致了互金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較大,而自有資金的來源畢竟是有限的,今年來隨著銀根的逐漸縮緊,間接融資渠道逐步減少,越來越多的互金企業開始開啟了外源性融資渠道,上市無疑是外源性融資最好的辦法之一。

一方面,IPO本身就可以進行融資,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可以給互金企業補足資本金。

另一方面,IPO之後企業股票有了市場的認可估值,可以用這些股票用於質押、發行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

二是通過上市為企業增信

互金企業由於受到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實整個市場對於互金企業的信任程度還是有限的,然而通過上市增信,無疑是資本市場對於互金企業在合規經營,在業務發展領域的一份信用背書,上市對於互金企業來說就成了一場免費的宣傳,對於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非常有利。

筆者認為,當下的階段,前有7、8月份國內網貸市場出現高密度的平臺出事,市場恐慌情緒仍未完全消退;後有監管備案遲遲不曾落地,整個行業莫衷一是,政策性風險依然存在!如果在這個檔口赴美上市,海外投資機構勢必借備案不確定性大幅壓低估值與融資額——眼下誠然不是企業上市的最佳時機!但管理層還是要硬著頭皮,趟這場渾水,無外乎寄希望於上市來“給企業增信,為監管加分”,可這多少有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意味,箇中滋味或許只有那些網貸高管自己能懂!

最後,對國內互金企業順利赴美敲鐘恭賀之餘,我們不宜因其海外上市,就過度迷信平臺實力!上市是把雙刃劍,風險與回報並存。如果互金平臺付出高逾百萬美元的上市成本和維護費用,卻不能收穫預期的高估值,只會落得“花錢買吆喝”的局面。當然這裡也不是唱空中國的互金行業,只是給互金平臺和投資者一些建議:多一些精力關注底層資產的風控,少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企業或許可以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