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记述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巨变时代

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记述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巨变时代

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推动下,金融领域可谓热点频现,尤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引发的金融变革更为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金融概念甫一诞生,便迅即出现相应的读本与著作。但遍览此类金融著作,几乎多半聚于金融之“术”,从点到点地阐述金融创新者居多。而对于金融改革创新的根源逻辑,却鲜有深入涉猎。在这一层面上,一部聚焦新一轮金融改革、创新的脉络与金融蜕变逻辑的著作,便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近日,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知名财经媒体人张超、张兴军编著,郭明俊女士担任责编的《砥砺奋进的五年——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下称“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正式问世。作为对过去五年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一次回溯,这部金融著作以十三章的篇幅对过去五年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创新做了一次逆向回溯。

承前启后:

剖析十八大以来的金融改革创新实践,解析未来金融改革创新远鉴趋势

过去五年无疑是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五年。《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便是紧扣改革、创新两个关键词,从政策定位、机构改革、技术进化和模式演进等层面,对过去五年金融领域的成绩、问题乃至教训都做了相对深入的剖析。

金融改革与实践的参与者大多知晓,金融改革创新的大发展得益于十八大的战略定位。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十八大报告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虽字数不多,却指出了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最重要的领域。改革的重点则是健全现代金融系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等。

从健全现代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层面来讲,过去五年无疑是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五年。《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便是紧扣改革、创新两个关键词,从政策定位、机构改革、技术进化和模式演进等层面,对过去五年金融领域的成绩、问题乃至教训都做了相对深入的剖析。

对于行业的实践者而言,这种全面的解读无疑是一部颇具参照意义的读本。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言,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金融业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深水区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五年,更是我国金融业发生“基因突变”的五年。正是在政策、市场的推动下,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平台为基础,在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衍生出诸多新的金融业态、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产品等,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P2P 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众筹、消费金融等代表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又一次时代巨变。

启示为鉴

综合政研企多方政策理论实践,梳理成功失败的深层谋略

《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的一个价值所在,是其内容的全面性。书中既有处于金融改革关键人物的金融实践,也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财富等新金融领域的详尽案例;书中既包含技术与模式的创新的脉络,也具有金融法制的思索与追问;书中既有优秀案例的全面剖析,也有负面案例的来龙去脉……这种内容设置与编纂,对于希望了解过去五年金融发展足记的读者来说,无疑将大有裨益。

从近年来的金融实践中可以看出,金融改革、创新的新业态充分扮演着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角色,为实体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社会资本利用等提供着便利的服务。新金融在大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触发了新一轮的金融风险,以泛亚、e 租宝等为代表的恶性事件带领整个行业跌入谷底。

在业内人士眼中,《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一书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创新之处,则是其对新金融品牌塑造和新金融标准内涵的解读和定义,堪称引领行业之先。而书中对未来金融变革的探讨,更是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对于未来金融的缜密推演。

《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之所以被看好,一个重要原因则因其是“一部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两位编著者系权威财经媒体的资深记者,他们在过去五年时间里,采访了高云龙、易纲、郭树清、刘士余、潘功胜、周小川、吴晓灵、李东荣、刘明康、马蔚华、谢平、刘世锦、贾康、徐晓兰、张承惠、焦瑾璞、姚余栋、霍学文、王素珍、杨涛、李爱君、黄金老、孙陶然、陈劲、盛佳、唐宁、陈龙、周晔、 安晓博、张俊、周歆明等活跃于金融改革与创新领域的权威人物,并对其见解和观点加以梳理归纳,最终精炼地呈献给读者。

2018年,既是金融改革“砥砺奋进的五年”的一个阶段性收官,同时又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特殊年份背后的寓意已无须赘述。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的出版就更具承前启后的总结与瞻望之义。诚如本书编者所言:“对于中国金融事业而言,‘砥砺奋进的五年’远远不是终点。相反,它只是中国金融继续以引领的姿态屹立于世界金融之林的开始。”而在金融蜕变的新时代, 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记录者们,仍将一如既往地聚焦金融改革的进程与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