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被ST,后脚另谋出路,“拯救人类心脏”泽生科技转战港股

前脚刚被ST,后脚另谋出路,“拯救人类心脏”泽生科技转战港股

心脏疾病

"新三板+H"再添一例。继君实生物(833330.OC)和盛世大联(831566.OC)相继在港交所披露H股上市申请后,新三板新药研发企业泽生科技(871392.OC)昨日公告了其赴港上市计划。

泽生科技本次拟于境外发行的H股新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30%,发行规模不超过8969.09万股,募集资金拟用于重组人纽兰格林的收缩性心衰全球多中心III期试验等项目及公司其他早期研究开发和一般营运用途。

略显尴尬的是,就在公司公告港股上市预案的同时,由于调整会计政策,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于今日被实施ST。

这家全球领先的"心衰原创新药研发公司",有望借助港股,开拓国内创新药企业的IPO之路。

一、泽生科技:专心做药十八载

三胖哥对医药行业不甚了解,但确有听说过江湖上这家药企的故事。

泽生科技对中国医药界来说,犹如"传说一样的存在",成立18年,始终在做一款治疗心衰的药,

FIRST-IN-CLASS,全球首创生物药。

即使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首创的生物药也是凤毛麟角,更不必说十几年前,以原料药、仿制药打天下的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更是极为稀罕。

2000年,海外归国科学家、国际心肌细胞治疗领域领军人物周明东博士创办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泽生科技的前身),从成立之初便志在扛起国内原创新药研发大旗,目前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创新药物研发平台。

前脚刚被ST,后脚另谋出路,“拯救人类心脏”泽生科技转战港股

2017年5月,公司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71392,目前为集合竞价转让,总市值11.50亿元。

泽生科技主要从事原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产品研发管线专注于心血管、肿瘤和能量代谢三大治疗领域,最大杀手锏是"重组人纽兰格林",这是一种治疗心衰的创新药。

数据显示,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1.17亿,其中我国有2997.1万,占全世界总数的25.6%。心力衰竭对人类威胁和恶性肿瘤类似,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患者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5-7 年,不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对于很多心衰症患者来说就是,"我有病,你却没有良药"的局面。

过去30年,全球慢性心衰药物治疗领域没有诞生一个重大新药。

与现有的其他抗心衰药物相比,泽生科技的重组人纽兰格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近期公布的中国三期临床数据期中分析显示,重组人纽兰格林能使目标患者一年期的全因死亡率降低62%。目前,该产品已进入临床三期。

如果顺利上市,预估年全球市场销售额就可达50亿-20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堪称"暴利"的利润,也让泽生科技成为市场瞩目、羡慕甚至嫉妒的焦点。

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泽生科技已经打破三项全球第一的世界记录:

1)全球第一个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治疗心衰的多个新靶点、新机制、完全创新的药物;

2)全球第一个发现ErbB3可作为HER2高表达乳腺癌治疗的全新靶点,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基于全新作用机理的治疗性肿瘤疫苗。

3)全球第一个提出通过以影响能量代谢途径治疗多种疾病的思想并研发治疗用药的企业。

这些荣耀,都让人赞不绝口。

凭借全球独一无二的1.1类First-in-class创新药,泽生科技也被业内誉为"生物医药领域下一个独角兽企业"。

二、烧钱、烧钱,还是烧钱!

医药研发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和长周期的特点,多年无收入、不盈利更是家常便饭。一种原创新药从研究阶段开始,到最后注册上市,历时往往在 10 年以上。而在这段时间,企业需要持续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以支持研发活动和临床试验。

因此,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和支持,获得融资便至关重要。

幸运的是,泽生科技颇受资本青睐。公司成立伊始,周明东便让出大股东身份,引入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有了这个国资身份的大金主,就等于获得了研发资金。此后,公司又拿到国际著名VC香港晨兴创投(Morningside)等机构的几轮融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挂牌新三板不到半年,泽生科技就成功地以13.76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3662.80万股,成功募资5.04亿元。

此次募资,泽生科技引入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睿正天诚咸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南通建华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新股东。在册股东东方证券、光大常春藤也参与认购。

包括这轮新三板定增在内,泽生科技成立以来实现总融资金额,已高达12亿元。最后一轮融资的投资后估值,达到25亿元。

然而,新药的研发支出,却像个无底洞,永远也烧不够。

2014-2018年上半年,泽生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1.12万元,四年半合计亏损高达3.23亿元,净利润持续为负主要因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费用。在此期间,公司研发支出累计近3亿元。

赴港上市前,泽生科技对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政策进行调整,1类新药资本化时点由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推迟至取得新药证书,公司药物研发费用中资本化的比例下降。

调整后,泽生科技2017年末净资产为-5084.59万元,意味着"资不抵债",按照股转系统业务规则的要求,公司股票被ST。不过,在今年初引入新一轮投资后,公司净资产由重新为正。

前脚刚被ST,后脚另谋出路,“拯救人类心脏”泽生科技转战港股

本次申请发行H股,若按计划全额募集,泽生科技有望获得超过10亿元人民币融资。

三、未盈利药企上市,竟一地鸡毛

4月底,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生效,允许未盈利或无营收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此后,赴港上市掀起热潮,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制药三家生物医药企业先后登陆港股,与此同时,信达生物、盟科生物、康希诺、君实生物等创新药企相继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排队上市。

然而,这些在港股上市的生物公司们,竟然在上市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破发"的窘境。

歌礼制药-B(1672.HK)8月1日挂牌上市,带着初创新药企业第一股的光环,起着标杆性的作用。首发价格14港元/股,随后先涨后跌,并在盘中破发,最新收盘价仅6.51港元/股,严重破发。

前脚刚被ST,后脚另谋出路,“拯救人类心脏”泽生科技转战港股

歌礼制药上市后股价表现

这并非个案,癌症创新药先锋百济神州-B(6160.HK),8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第二家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首发当日,开盘便急剧下跌至103港元/股,跌破108港元/股的发行价,最新收盘价75港元/股,较发行价跌超30%。

前脚刚被ST,后脚另谋出路,“拯救人类心脏”泽生科技转战港股

已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股价表现

据最新消息,港股第四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信达生物-B(1801.HK)将于下周一开始全球路演,公司估值将在20亿美元左右。

那么,在市场对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逐渐熟悉之后,泽生科技未来能否逃离破发"魔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