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命名误区——有的城市是真没资源了

“资源型城市”的命名误区——有的城市是真没资源了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围绕资源或者能源而兴起的城市不断涌现,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命运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我国有多达262个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的未来会是怎样?

首先要说的是,关于这个“资源型城市”,有许多人的理解都是有误的,甚至国家相关部门在划分资源型城市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公众可能会造成误解。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布后,一谈到资源型城市,大家就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大庆、鄂尔多斯、东营等城市,这些城市都以某种或某几种金属或化石能源而著名。

“资源型城市”的命名误区——有的城市是真没资源了

那么,是不是“资源型城市”就是有资源的城市,没有被列入资源型城市名单的,是不是就没有资源了呢?并不是这样。北京没有被列入资源型城市,这不代表北京就没有资源了,北京的门头沟就是一个著名的大型煤矿产区,只不过现在已经逐渐关停,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资源了。

所以严格的说,应该表述为“资源主导型城市”,更加贴切一些。如果说完全关停了门头沟的煤炭产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影响的话,关掉大庆油田,对大庆市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从262座“资源型城市”的名单我们就可以看出,所谓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这个定义的重点应该是落在“主导”上面。

“资源型城市”的命名误区——有的城市是真没资源了

我们来看一下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的分类和完整名单。

“资源型城市”的命名误区——有的城市是真没资源了

基本上,可以用“不发达地区”来概括,除了23个凤凰涅槃的“再生型城市”,其余的239座城市,仍然是以自然资源为经济支柱。区别就是衰退型城市的资源,都快挖光了。就像是辽宁省抚顺市,新中国建立之初,曾经贵为直辖市,在行政级别上与上海、北京平起平坐,如今抚顺地下的煤炭储量已接近枯竭,产量逐年下降,经济下滑人口外流。从辉煌的直辖市到垂死挣扎的普通地级市,不过70载的光阴,令人唏嘘。

“资源型城市”的命名误区——有的城市是真没资源了

所以,在资源型城市的命名上,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资源型城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座城市的资源丰富,尤其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资源,而实际上多达67座衰退型城市也预示着,在发掘出新的资源之前,如果这些城市的资源出现了枯竭,经济发展的前景是有疑问的,国家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规划本意就是对这类城市进行帮扶和补助,帮助城市走出对资源的依赖。所以将其改为“资源主导型城市”更为合理和贴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