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開出北宋社會風氣墮落腐化的“惡之花”

就消除武將謀反,鞏固皇權來說,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向來是人津津樂道的,千百年來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到了宋太祖手中彷彿談笑宴飲中就解決了,他的手段高明得很。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做法為趙宋天下帶來了巨大的隱患,重文輕武的國策引發了日後的悲劇。

杯酒釋兵權的危害還在於讓一代年輕有為的武將在孤寂失意中走完餘生,是對他們人生青春及志向的扼殺。

此外杯酒釋兵權還有一個危害經常被人忽視,那就是它引發社會風氣的惡化,造成了社會腐敗奢靡的不良風氣。

新生的國家開國一代應該是保留艱苦樸素的精神,一般兩代三代之後,社會風氣才漸漸轉入安逸奢靡。

但北宋剛剛立國就陷入腐敗奢靡的風氣之中。


這股風氣是宋太祖鼓勵的結果。

在杯酒釋兵權時,宋太祖對石守信等諸將說:“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

為了免除君臣猜疑,收回武將的軍權,宋太祖鼓勵武將們要及時行樂享樂,要積累金銀,多佔土地田產。

宋太祖的潛臺詞就是隻要你們交出兵權,國家金銀地產任你們折騰。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開出北宋社會風氣墮落腐化的“惡之花”

這是一種暗示。

然後我們就看到領會了皇帝意圖的武將們開始競相享受奢華生活了。

除了皇帝的各種賞賜外,這些武將自已也不停地強取豪奪。

石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

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

王仁贍“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

崔彥進“頻立戰功,然好聚財貨,所至無善政”。

曹翰“貪冒貨賂”。

田景鹹“性鄙吝,務聚斂,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

張鐸“州官歲市馬,張鐸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萬貫,及擅借公帑錢萬餘緡,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餅”。

宋太祖開國的這些武將們一下子都成了貪財好色之徒。

這裡有一些武將是為自保不惜“自晦”故意如此的,把自己裝扮成貪財好色之徒藉此徹底打消皇帝對自己的猜疑。

很多武將在杯酒釋兵權前後完全是兩個樣子,彷彿前後矛盾。

如王全斌,史書說“全斌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但以後他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帶頭劫掠蜀中。

修《宋史》的脫脫評價石守信“貨殖鉅萬”時說道“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他已經看到是一些武將為了自保不惜敗壞自己的形象。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開出北宋社會風氣墮落腐化的“惡之花”

宋太祖

但問題是,有時候人的慾望一旦打開了閘門,你就收不住了。他們也許開始的時候想自晦自汙,但面臨金錢女色的誘惑有人最終陷入其中,原本的假裝變成真的如此了,你都無法看清這個人的本性到底如何了。

從上面的幾個人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的人如果說是自晦自汙的,那表演分明過頭了,作盡傷天害理之事。這樣的人是否是真的自汙就值得大家擦亮眼睛了。

宋太祖對他們的種種行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加怪罪。

於是,北宋初年,不管是武將還是文官,不管是功勳者還是一般官員都開始貪圖錢財,貪汙腐化。


官員們的腐化不單是貪圖金銀,更大肆兼併土地田宅。

杯酒釋兵權時,宋太祖勸說石守信等人“擇便好田宅”,鼓勵他們廣置地產。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開出北宋社會風氣墮落腐化的“惡之花”

宋太祖劇照

土地事關民生且是最大的民生問題,結束混亂的新政權向來都會在土地政策上有大動作大變動的,通常是清算田畝分地於民,且要防範土地兼併,以滿足農民對土地的渴求。

但北宋不抑制土地兼併,這和很多新生的國家也不一樣。

北宋不是將地分給農民,而是集中於官員貴戚手中,美其名曰“為國守財、輸納救急”。

於是我們就看到宋初文武官僚無不廣佔田產。

如宰相王溥的父親王祚“能殖貨,所至有田宅,家累萬金”。米信“纖嗇聚斂,為時所制”,“外營田園,內造邸舍,日入月算,何止千緡?”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杯酒釋兵權,其實是一個交易。

用金錢交易兵權,用默許的腐壞換的皇位安寧,是在變相鼓勵官員們腐敗。

官員的風氣事關整個國家的風氣,上行下效,於是北宋之初,整個國家都瀰漫著奢華享受的酒氣,這個社會已然開始墮落。

在競相享樂的社會氛圍中,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未竟大業還有幾人放在心頭。

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造成了北宋社會風氣的墮落腐化,這估計是他沒有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