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海|45年前,金山海灘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以近海中的金山島而得名。地處上海市西南郊,南瀕杭州灣。6000年前即已成陸,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既有漁鹽之利,又有航運、灌溉之便,經濟開發較早。春秋時期,不但已有聚落,且有城堡建立。相傳西周康王在金山北麓築金山城,清雍正四年始置金山縣,縣治設於金山衛城。

就在這片底蘊深厚的沃土之上,東海之濱,整整45年前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三島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紀90年代拍攝的戚家墩古文化遺址紀念碑。1935年發現的該遺址位於山陽鎮,緊鄰金山上海石化廠址

01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國紡織能力發展到1300多萬紗綻,當時全國棉田500萬公頃,棉花年收購量175萬噸,僅能滿足紡織能力80%的需要。由於糧食也不寬裕,無法再擠佔糧田擴大棉田來解決紡織原料短缺問題。同時,中國石油工業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以石油為原料發展石油化纖工業順理成章成為一項國家戰略措施,並列入第四個五年計劃。

1972年2月,毛澤東主席圈閱、周恩來總理批准國家計委《關於成套進口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遵照中央指示,相關部門開始著手引進4套當代最新石油化工、化纖成套設備,建4個大型化纖企業,總年產量約24萬噸化纖。(上海石油化工總廠、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四川維尼綸廠、天津石油化纖廠)。輕工業部據此組織考察團去日本考察,並確定引進年產11.5萬噸乙烯等9套先進成熟的石油化工、化纖生產裝置,國內配套年加工原油250萬噸常壓蒸餾等9套裝置,在上海建廠。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2年2月,毛澤東主席圈閱、周恩來總理批准的國家計委《關於成套進口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 複印件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油化工總廠所在位置示意圖

註解:“四三”方案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4萬噸化纖約等於500萬噸棉花,可織布40億市尺,耐用方面比棉織品高几倍。其中,“的確良”將達到19億市尺。3套化纖項目放在紡織工業比較發達、棉花原料短缺而人口又比較多的地區:上海石油化工總廠、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和四川天然氣維尼綸廠。其後,憑藉大港油田的優勢,追加天津石油化纖廠。這4家大型化纖企業也是20世紀70年代初,國內引進26個成套大型項目的一部分。包括有13套大型化肥設備,4套大型化纖設備,3套石油化工設備,4套綜合採煤機組,3個大電站等大型項目,通稱“四三方案”。

02

1972年初,上海市對石化總廠的廠址開展勘測和選擇。當年4月,市石油化工規劃小組會同市規劃建築設計院、上海勘察院等單位,對金山縣金山衛、奉賢縣柘林、南匯縣泥城、川沙縣高橋4個廠址候選點作實地調查,歷時2個月。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2年夏,工作人員冒著烈日在金山衛灘塗勘測廠址

市有關部門與專家根據調查材料,按照“少佔農田,減少汙染,水源充裕,交通方便,佈局合理,符合戰備”及具備“穩定性、適宜性、選擇性”的選址原則和要求,對四個候選點進行反覆論證和全面權衡,認為金山衛建廠條件更完備、更優越。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3年12月,利用金衛公社八二大隊養殖場豬棚改建的上海石化總廠籌建指揮部,被後人詼諧地稱為“豬公館”

金山衛有灘地、荒地約966公頃,可少佔農田;有可建萬噸級深水碼頭的港址,以利原油輸送;有可開發內河運輸的張涇河,通連上海、浙江的滬杭公路、松金公路,水陸交通良好;張涇河可供作生活淡水及工業淡水,杭州灣海水可提供工業用冷卻水,有充沛的水資源優勢;遠離市區,地域寬廣,環境容量大,風速大,有利於大氣汙染物的稀釋與擴散;地處南匯鯧魚漁場的邊緣,汙水排放對生態影響較小;附近尚有大量灘地可供圍用,城市的發展迴旋餘地大,有利建設工業城市,符合上海市總體發展規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化總廠歷次圍堤平面位置圖。總廠圍堤前,金山衛原有古海堤一道,始建於唐朝,復建於宋代,成型於元大德年間,世稱“大德塘”。至解放前夕,因長期失修瀕臨化碳頹,塘面最窄處僅1米。解放後,經金山縣全力搶救、修整使其完好,稱“金山塘”。原堤長6.3公里

1973年9月,國家計委批准在上海市金山衛建設上海石油化工總廠。1974年1月1日,上海石油化工總廠自備熱電廠煙囪基礎開始打樁,這標誌著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1月1日,上海石化“第一樁”,總廠熱電廠破土動工奠基現場。這也被視為上海石化總廠開建的標誌

03

一期工程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內興建的少數幾處大型項目之一。當時,上海第一、第七建築工程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上海市政工程公司、上海基礎工程公司、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等專業單位8000人,投入土建。金山、松江、奉賢、南匯4個縣亦工亦農的建築隊伍1萬人和市區街道婦女5000人也支援建設,高峰期間土建隊伍逾2萬人。當年完成投資近4億元。1975年進入全面安裝階段,上海工業設備安裝公司、第二機械工業部二十三安裝工程公司第五工程處專業安裝隊伍7000人投入安裝,市紡織、冶金、化工、機電、電業、電訊等部門,也調集安裝力量參加。當年完成投資近11億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2年,數萬民工在金山海濱挖海塘築海堤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陸地行舟——在海灘上用拖拉機牽引“鐵皮船”運輸圍堤用的石料

一期工程各分廠、各單項工程的建設,採取統一規劃、由全市有關各局包建的形式,由總廠籌建指揮部統一領導。並以參建局為單位建立領導小組,從組織籌建、配備班子、編制擴大初步設計、培訓技術力量、進行生產準備,直到建成投產,一包到底。

當時全市共16個局、24個工業公司、23個設計單位和近百家工廠參加。化工局包建化工廠,紡織局包建化纖廠,輕工局包建塑料廠,電管局包建熱電廠,機電局包建機修廠,儀表局包建儀修車間,公用事業局包建水廠,建工局包土建和安裝,城建局包建汙水處理廠、城市道路、下水道,上海鐵路局包建金山衛鐵路支線,三航局包建陳山原油碼頭,等等。形成全上海包建的局面,充分發揮了上海老工業基地的優勢。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上海市有關部門組織盛大歡迎儀式,歡送各條戰線的建設者奔赴金山,支援 “金山石化” 建設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一期工程建設期間,由於缺乏足夠的運輸機械,建設者們因地制宜,利用竹排運輸大型裝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5年,石化總廠一期工程球罐安裝現場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5年9月25日,1號乙烯點火。1976年7月,該裝置率先投料進行試生產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6月25日,國家建委上海石化總廠一期工程國家驗收委員會對一期工程進行驗收。6月27日簽發《一期工程驗收證書》。圖為一期工程國家驗收大會現場

1976年上半年,施工基本完成。各生產裝置陸續進行單機試車、聯動試車、假物料運轉。7月15日,乙烯裝置首先投料試車成功。在日本、聯邦德國技術人員指導合作下,於1977年7月3日開通乙烯、丙烯、芳烴三條生產線,打通全流程,進入試生產。9套引進裝置全部達到設計標準。1979年1月進入正式生產。1979年6月通過國家級竣工驗收。

04

1977年秋,在一期工程投產的同時,總廠著手規劃以進一步緩解穿衣難為宗旨的二期工程,共有成套引進的年加工減壓柴油90萬噸的芳烴聯合裝置,年產20萬噸聚酯裝置,年產22.5萬噸精對苯二甲酸裝置,年產1萬噸滌綸長絲裝置;引進與自制相結合的年產9萬噸滌綸短纖維等裝置,同時擴建常壓裝置為常減壓裝置,與此相配套的還有化工物料專用碼頭等總計103個單項工程。總投資概算23.5億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化第二期工程滌綸二廠建設工地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上海石化滌綸二廠全貌遠眺

1978年12月底,引進裝置的合同簽約工作全部完成。翌年,中共中央決定調整國民經濟,工程建設一度暫停。總廠正確貫徹調整方針,積極做好工程建設的前期準備。1981年3月,工程正式列入國家基建項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上海石化滌綸網絡絲試製成功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84年10月,滌綸二廠聚酯裝置交接驗收典禮舉行

1983年7月,總廠劃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領導。在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支持下,二期工程建設實行投資包乾,建設費用由傳統的國家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工程總體設計由總廠設計院承包。在來自全國23個專業設計單位、17家施工單位、38個運輸單位、上百個材料生產廠礦及設備製造廠的大力支持下,自1980年7月開工打樁,至1985年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歷時5年。1986年12月,二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05

從1973年起,總廠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就已同步開始。興建市政、生活服務、文體等項目,並逐步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1979年10月,成立總廠地區辦事處,下設民政、文教、衛生、房管、工商物價、司法等局、工業公司等機構,另有公安分局、檢察院、法庭等。市有關部門在總廠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4月,為配合上海石化總廠建設,動工興建黃浦江大橋(現名松浦大橋),1976年6月29日建成通車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4年4月,上海市公共交通總公司金山汽車保養場成立。同年6月始,金山汽車保養場在市公交四場臨時辦事處承接從市區人民廣場開往總廠特約車業務,並在石化地區首次開闢經緯專線(緯一路至緯六路)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衛東站也稱金山衛東站,1975年9月11日建成啟用,該站曾是上海石化地區居民前往市區的主要樞紐,有列車開往長寧火車站(現今軌交三四號線中山公園站位置)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79年,上海石化家屬生活區鳥瞰

配套住宅一期工程位於經一路南北。建成石化一、二、三、四村居民新村,均為五層建築。除一村作集體宿舍外,其他3個村共分配3300戶職工。至1985年建成石化六、七、九、十、十一、十二6個新村,均為六層建築。總建築面積為41萬平方米,安排8000餘戶職工。1984年興建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層的廣宇大廈,於1986年交付使用。

道路建設在一期工程結束時已粗具規模,二期工程時又有所增建,多為混凝土路面。呈東西走向橫貫總廠的道路有經一路(中部)、隨塘河路(南部)和滬杭公路段(北部)。經一路為總廠的主要通道,寬14米,長3.94公里。另有經一東路和經二路。呈南北走向的道路有緯零路、緯一路、緯二路至緯九路,其中緯零路、緯一路在生活區內。生活區還有南隨塘河路、合浦路、新城路、柳城路、象州路、蒙山路、平樂路等。至1985年,總廠道路總長56.2公里。(注:現今以“經”“緯”開頭的路名都已改為“金”“衛”)公共汽車運輸網業已形成。1985年已開闢5條公交線路,貫通廠區;並有直達市區、郊縣的市郊公交線和通達浙江的長途汽車線。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88年,上海石化總廠平面圖

綠化環境的規劃從建廠初期就是重點之一。總廠設立園林管理所負責綠化建設和管理。植物配置上,採取喬、灌、花、草相結合,選植對有害氣體具有抗性的花草樹木。1985年綠化面積3160畝,覆蓋率為25%,被譽為“綠樹成蔭,處處花香”的園中城。1982年,還興建了濱海公園。園址南臨大海,北接十二村,佔地約百畝,1985年開放。生活區內還點綴有兒童樂園和小公園。

1975年5月,石化職工醫院建立。後又建1家衛生防疫站和3家疾病防治所。各單位設醫療室,形成全廠範圍內的醫療防治網。1984年與當時的上海第一醫學院聯辦,改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金山醫院。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84年10月,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金山醫院揭牌

1975年起,在經一路生活區段開設各種商店,逐漸形成商業中心街,食品、飲食、旅館、五金交電、百貨、土產雜品、理髮、照相、圖書等各業齊全。在四、七、十二、十一村和北區,先後設立了國營和集體菜場。十年之後的1985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就已達8449萬元。1979年以後,在北隨塘河路、北區、七村還形成3個農貿市場。1985年時的成交額也已有541萬元。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竣工不久後拍攝的上海石化總廠青年遊樂場及石化商廈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紀90年代,石化居民新村菜場內景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紀90年代,金山賓館大堂內景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紀90年代,濱海影劇院夜景

1974年,金山賓館建於經一東路,為8層建築,主要用於接待外賓和國家領導人。擁有高級客房、多功能餐廳、會客室等設施,在當時與市區同類設施相比都不落下風。

濱海影劇院1978年10月對外營業。以放映電影為主,也演戲劇。有樓上、樓下兩層,計1803只座位。

電視臺,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電視差轉檯。1979年10月開始轉播5頻道節目,1980年初增播8頻道,覆蓋面限於總廠生活區。1983年興建閉路電視。1984年起逐漸開播,計6個頻道。並自辦節目,於3、10兩個頻道播放。終端用戶1.1萬戶,遍及總廠區,1984年9月28日,上海石化總廠電視臺正式成立。

《新金山報》,前身為創辦於1972年12月的《戰地快報》,後更名《金山戰報》《金山週報》,1985年1月改為現名。反映總廠基本建設、生產、科研、教育和職工生活等方面內容。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紀90年代,新金山報社內景

工人文化宮,1982年6月建成,有文藝樓、文體樓、劇場及圖書館等設施,是工人業餘文化活動中心,也是職工業餘愛好者聯合會活動的主要場所。到1985年底,有文學、書法、武術、攝影、集郵、火花、橋牌、花卉、釣魚等協會和老年人體育協會,共有會員3000人。

工人體育場,建於1979年,佔地63畝,有標準足球場、燈光籃球場、50×25米標準游泳池和溜冰場等設施。

海濱游泳場,1985年7月建成。位於緯二路南海灘上,面積約4萬平方米。當年夏天前來消暑度假的人數達30萬人次。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海濱游泳場舊影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石化總廠生活區全景

後記

上海石化總廠三期工程於1987年開工,1992年全面建成,主要建設了年產30萬噸乙烯等7套生產裝置。三期工程使上海石化完成從生產化纖為主向油化纖塑綜合發展的轉變,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一體化、高度綜合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20世紀80年代,中國取消使用了30多年的布票,其中有上海石化最直接的貢獻。當時,上海石化的化纖產品佔全國產量近一半,一年可為全國人均增加衣料六尺多。即使在化纖大發展的今天,上海金山所生產的化纖仍佔到全國的相當份額。油、化、纖、塑四類產品,整個帶動了紡織、輕工、化工、現代農業、航空、建材、包裝產業面貌的鉅變。這裡面也包含著上海石化的巨大貢獻。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1993年6月29日,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舉行

1993年,經過國有企業股份制規範化改制,上海石化成為中國第一家股票同時在上海、香港和紐約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的發展經歷了六期工程的大規模集中建設。至2017年底,上海石化具有1600萬噸/年綜合加工原油能力和乙烯70萬噸/年、有機化工原料428萬噸/年、塑料樹脂100萬噸/年、合纖原料109萬噸/年、合纖聚合物59萬噸/年、合成纖維26萬噸/年的生產能力,並擁有獨立的公用工程、環境保護系統,及海運、內河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配套設施。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上海石化新貌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金山城市沙灘已成為上海極具特色的旅遊景觀

上海石化是在遠離市區75公里的金山灘塗上拔地而起的。重工業企業的開放性同原有傳統農耕漁業地域的封閉性形成鮮明對照,並漸漸在近半個世紀的時光中,融為一體。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也決定了金山在蘊育一個現代化企業的同時,也培養出一座生機勃勃的現代化濱海衛星城。

END

參考

文字內容:《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志》《金山縣誌》《金山區志》《上海市政工程志》等

圖片來源: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志》《金山縣誌》、上海石化在線 等

部分圖片攝影:莊毅 樓定和

“申知滬志”小組 誠意奉獻

话说上海|45年前,金山海滩上一座新城崛起

點擊右下角 讓“方誌上海”更好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