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玩具”這活兒也可以玩成遊戲

讓孩子自覺地收拾好玩具,應該是讓不少媽媽頭痛的事。不少媽媽問,為什麼孩子都不愛收拾玩具?其實,要孩子自覺收拾玩具並不難,只要把“為什麼他不願意”變成“如何讓他願意”,就這麼簡單。

“收拾玩具”這活兒也可以玩成遊戲

孩子四歲左右的時侯,正是他開始建立個人獨立思考和主見的時候,他開始變得有個性,但又未完全走向獨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經常說“越來越不聽話”的時期。

有一次,我需要孩子將她自己玩過的玩具收拾好,叫了她幾遍,她都似乎沒聽見直在看她的小人書。當時我在想:她到底是真的沒聽見呢,還是故意不理我呢?於是我走到她身邊,對著她的耳朵又輕輕叫了一聲她的名字,她終於扭過頭來,問我什麼事。我說:剛才我叫你,你沒有聽見嗎?孩子說:沒聽見。好吧,那就當作她是沒聽見了。通常這個時候,有的父母會很生氣:你怎麼可能沒聽見呢?我都叫了四五遍了!於是責罵也就開始了。事實上,作為大人,我]有時也會出現聽力短路的情況一一就是當我們很專注一件事的時候。既然大人也有聽不見的時候,為什麼孩子就不會呢?

“收拾玩具”這活兒也可以玩成遊戲

我對孩子說:請你把玩具收回櫃子裡,好嗎?我以為孩子會答應,沒想到她說:你幫我收拾

“可是玩具是你玩的哦,也是你的寶貝,應該由你自己來收拾的。”孩子開始和我討價還價。

“怎樣オ可以讓你把玩具收拾好呢?”我問孩子。不提問間“為什麼你不收拾”是不願意給孩子一個解釋的理由,因為只要問“為什麼”,孩子自然會找出很多理由來推搪。

“嗯。”孩子想了想,“我想和你起收拾。”

“收拾玩具”這活兒也可以玩成遊戲

“好啊。要不我們比賽?看誰最快速度讓玩具回家?

“好啊好啊。”

孩子馬上歡呼雀躍跳下沙發,積極地收拾玩具。其實,我故意偷懶了,玩具都是孩子收拾的,但她很開心。後來,每次到收拾玩具的時候,她總愛說:媽媽我要和你一起收拾。而每次我都變著法子對她說,好啊,這次比賽,看誰最快到達玩具堆。當然每次都是孩子贏了。

這個遊戲的辦法也有“意外”的時候,當我不在家時,孩子失去了“比賽的對象,玩具一樣沒有“回家”。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出門前我會對孩子說:今天你一定會很形乖的,對嗎?聽到表揚孩子開心地點頭。嗯,所以我知道:媽媽下班回來時,玩具也一定已經回家,而且會擺得整整齊齊呢,你信不信呢?孩子似乎得到了很大的鼓勵,猛點頭:信!那天回家,答案是一定有的,就是孩子歡天喜地地展示她收拾好的玩具,並且意圖告訴我:你猜對了!

“收拾玩具”這活兒也可以玩成遊戲

某些時候大人很注重行為的本身,比如,玩具是否被收拾了,但在孩子的角度,他們更在平的是收拾玩具的過程或者說收拾後所帶來的“效果”。所以,如果有時間,我願意把收拾玩具由行為變成有趣的過程,也成為一個很好玩的親子游,我也更願意把孩子的這個行為變成種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