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裕陵問題不斷,用最豪華的地宮埋葬著殘缺的屍骨

  乾隆在位時的清朝正處在康乾盛世的巔峰時期,國家繁榮昌盛,乾隆帝花費178萬兩白銀,耗時9年,為自己打造了一座縱深54米,面積372平米的豪華地宮—裕陵。裕陵內大面積雕刻經文和佛像,堪稱一座精美的藝術品。就是這樣一座氣勢如虹的地宮卻一直問題不斷,甚至多年以後只剩乾隆殘缺的屍骨。

乾隆裕陵問題不斷,用最豪華的地宮埋葬著殘缺的屍骨

  裕陵由於地下位置較淺,南北地勢坡度緩,加之沒有排水設施,還沒建成就出現了滲水的情況。乾隆在一次視察時親眼見到滲水漫過停放棺槨的石床,大怒,立馬命人徹查,經過嚴密的排查終於找到了原因,並把滲水的地方堵上了。此後直到乾隆去世前的47年再也沒滲過水,但裕陵的滲水問題並沒有解決。

  地宮滲水這成了乾隆皇帝心中的遺憾,那麼要面子又追求完美的人怎麼能讓這種缺憾一直存在呢?但同時乾隆又是一個理智而淡定的人,沒有選擇棄陵重建,而是選擇把地宮打造成超豪華宮殿來彌補這個遺憾。

乾隆裕陵問題不斷,用最豪華的地宮埋葬著殘缺的屍骨

  於是乾隆遍選天下精工美料,派人到偏遠的密林中砍伐金絲楠木製作棺槨,用漢白玉建造玉帶橋,在地宮內設置佛樓,精心選拔幾十名工匠刻經文雕佛像,供奉大量珍寶和名家畫作。清朝祖制規定,兒子的陵寢規制不得超越父親。為了使自己陵寢更加莊嚴肅穆,乾隆給原本沒有石像生的老爹和爺爺陵寢,也就是景陵和泰陵各建了五對石像生,然後大手一揮給自己建了八對。為了面子不惜違反祖制啊。

乾隆裕陵問題不斷,用最豪華的地宮埋葬著殘缺的屍骨

  然而問題還沒有停止。乾隆去世準備入陵的時候,他的兒子嘉慶皇帝發現了新的問題,陵內石門頂部出現了嚴重裂縫。嘉慶也是捏了一把冷汗,心想還好老爹不知道。於是老爹入陵後,用石柱把石門頂部頂住加以固定。

乾隆裕陵問題不斷,用最豪華的地宮埋葬著殘缺的屍骨

  最大的問題還在後面。乾隆去世183年後,也就是1928年,在所有人都為這一偉大建築驚歎不已的時候,軍閥孫殿英率領部隊來到裕陵開棺揚屍,盜取寶物。末代皇帝溥儀聽聞此事號啕大哭,發誓要報仇雪恨!盜墓過程中,乾隆皇帝與嬪妃們的部分屍骨被扔出地宮,大量損壞和丟失,乾隆帝頭顱骨被炸開的石門砸中,索性沒有完全碎裂。十全老人乾隆帝風光一世,死後卻落得屍骨不全,甚是可憐,而文物被大量損壞,也極為惋惜。

乾隆裕陵問題不斷,用最豪華的地宮埋葬著殘缺的屍骨

  幸運的是,地宮中很深的積水保護了一些珍寶沒有被盜走,現在我們還可以目睹到這些珍貴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