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威集团用4个月炮制了105页公告,但是这几个问题仍没答案

↑关注弥达斯,喂饱好奇心(微信号:midasjr)

信威集团用4个月炮制了105页公告,但是这几个问题仍没答案

昨日晚间,信威集团发布了长达105页的回复公告,针对此前上交所出具问询函,否认了与境外客户存在关联关系等种种质疑,并更新了老板王靖的详细工作履历。从去年12月26日启动核查起,信威集团已经连续停牌整整4个月。

2016年12月23日,信威集团被媒体曝出境外客户实为公司子公司,进而被牵出隐瞒百亿债务、多名股东身份存疑等问题。信威集团当天盘中迅速跌停,次日就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问询函,被要求补充披露境外客户及部分股东真实身份,以及信威集团债务和担保等情况。

信威集团用4个月炮制了105页公告,但是这几个问题仍没答案

一晃4个月过去了,信威集团看上去倾注了大量心血,成立了由安信证券、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组成的核查小组,辗转多个城市、查阅相关资料,最终绘制出了这份长达百页的回复公告。但是市场似乎对其内容并不满意。

根据此次公告所披露的相关数据,不仅坐实了此前市场质疑的其境外客户多年亏损的事实,同时其海外业务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又继续遭到质疑。有媒体梳理相关信息后发现,信威集团与境外“客户”之间仍然存在很多疑团,尚未解释清楚。

柬埔寨信威与信威集团存在瓜葛 核心人物身份说法不一

在此次事件中,信威集团的境外客户柬埔寨信威首当其冲遭到质疑。据此前媒体报道,柬埔寨信威作为信威集团30亿元订单的大客户,同时也是其子公司。但信威集团在此次回复公告中矢口否认与柬埔寨信威的关联关系,所以问题就是柬埔寨信威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与信威集团到底有什么关系?

资料显示,柬埔寨信威成立于2010年9月。成立之初,柬埔寨信威是重庆信威的子公司、北京信威的孙公司;王靖同为北京信威、柬埔寨信威的实际控制人。2011年10月,柬埔寨信威发生了首次股权变更,Khov Chung Tech成为新实际控制人,股权转让采取注册资本的平价转让。

信威集团用4个月炮制了105页公告,但是这几个问题仍没答案

(附:柬埔寨信威历次股权变更)

仅从资料上判断,柬埔寨信威与信威集团的关联关系一目了然。

但信威集团在回复公告中对此解释称:柬埔寨信威成立之初之所以为北京信威的三级子公司是因为在投资方与重庆信威就采用McWiLL技术在柬埔寨建设全国通信网络磋商时,投资方表示希望对McWiLL技术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加以了解。基于市场开拓目的,重庆信威设立了柬埔寨信威,柬埔寨信威设立时的注册地址由投资方提供。重庆信威通过柬埔寨信威先行建成测试网并验证了McWiLL技术的可行性后,投资方决定投资柬埔寨信威。于是,2011年10月重庆信威将持有的柬埔寨信威100%股份全部转让后,柬埔寨信威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北京信威及信威集团不存在同一控制或其他关联关系。

致同会计事务所对此出具意见称,重庆信威于2010年开拓柬埔寨市场,向Khov Chung Tech推广技术和业务;但后者表示需要时间观察,重庆信威由此设立柬埔寨信威,并在测试网运行之后向Khov Chung Tech投资的公司转让股权。据其出具的多份声明,否认了与信威集团及王靖、公司董高监等的关联关系。

但可疑的地方是,Khov Chung Tech随后就在2014年就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柬埔寨信威的控制权发生了第二次变更。而这次接盘的新任股东,其背后股权架构更为复杂而隐秘。公告显示,2014年12月至今,SIF Telecom Cambodia (Project) Limited为柬埔寨信威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Liu Jian。作为柬埔寨信威新控股股东的股东,SIF Telecom Asia, L.P是有限合伙企业。但会计事务所此次核查并未拿到SIF Telecom Asia, L.P的合伙协议,也未能取得其有限合伙人的股东名册。

信威集团用4个月炮制了105页公告,但是这几个问题仍没答案

(附:柬埔寨信威当前股权架构)

事实上,股权变更痕迹、模糊的注册地和实际控制人信息等,都不免让人怀疑柬埔寨信威与信威集团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猫腻”。

除此之外,网易财经之前走访过的全部CooTel(柬埔寨信威在当地的通信运营商)营业厅,被询问的所有员工都称CooTel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柬埔寨公司的老板是徐广涵,总部在北京,他们是信威集团的员工。

柬华理事总会主办的《东华日报》2016年11月25日曾报道,徐广涵以柬埔寨信威CEO身份,与柬当地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不过,信威集团在回复中则表示,“柬埔寨信威金边总部营业厅负责人、金满城营业厅负责人、暹粒营业厅负责人以及柬埔寨信威随机访谈员工在访谈中介绍:其不认识徐广涵先生。”

问题又来了,徐广涵到底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根据徐广涵先生提供的资料显示,徐广涵,男,曾担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1995年11月,美国希威尔电信公司与北京凯通达电信高科技总公司共同设立北京信威的前身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徐广涵先生目前受聘于北京信威的全资子公司北京瑞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被誉为信威集团首席科学家。

根据徐广涵出具的声明:“本人仅代表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柬埔寨信威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本人未曾在柬埔寨信威担任任何职务,未曾参与柬埔寨信威的经营管理工作,未曾在柬埔寨信威领取任何形式的薪金、补贴等报酬性质所得。本人并非柬埔寨信威的老板,本人与柬埔寨信威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本人未曾以任何形式持有或控制柬埔寨信威的股权,亦不存在本人委托他人为自己直接或间接代持柬埔寨信威股权的情形或其他利益安排。”

显然,徐广涵的这份声明与此前媒体实地走访所采集到的事实完全不符,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这个疑团还有待解开。

买方信贷模式暗藏担保风险

除关联关系被质疑外,柬埔寨信威身上更大的疑点在于与信威集团签订的30亿元采购合同。据媒体此前的报道称,以柬埔寨信威的实际经营和产品情况、当地市场占有率等,均难以支撑上述高额采购量。

根据信威香港(信威集团孙公司)与柬埔寨信威签署的相关协议,前者向柬埔寨信威提供相应基站系统设备及软件、终端设备、配件以及技术和服务,合同总价4.6亿美元。截至2016年9月30日,柬埔寨信威向北京信威及其子公司累计采购货物3.85亿美元。但从逐年销售金额来看,销售额波动幅度较大。

柬埔寨信威与信威集团之间的交易,采取的是“买方信贷”模式。模式的具体方式是:首先,柬埔寨信威与信威集团或其子公司签订合同采购一批设备;接着,信威集团或其子公司用现金质押等担保方式,向银行申请对柬埔寨信威进行贷款授信。柬埔寨信威从银行提取贷款后,这笔资金就作为设备采购货款,支付给信威集团;最后,这笔销售收入成为海外公网业务收入,计入信威集团的营收之中。

目前,信威集团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来自于海外,且主要为海外公网业务。而海外公网业务则主要是通过买方信贷模式开展。自2011年以来,公司买方信贷模式开展海外公网业务收入的占比均超过94%。

(附:买方信贷模式收入占比)

一位熟悉买方信贷业务的银行人士评述:“出口方、进口方之间没有关联关系,出口方为进口方质押现金担保的情况,非常罕见。这一点有些不合理。”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一位有十多年贸易融资经验的业内人士的话称,信威所谓的买方信贷模式与标准的买方信贷模式存在巨大差别,“正常买方信贷业务的增信措施是购买信用保险,而在信威模式下却是卖方进行现金存单抵押。”

这个问题暂且不谈,但信威式买方信贷最关键因素就是,柬埔寨信威又能否依靠稳定的营业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

结合《回复函》,以及信威集团2014年借壳上市期间的《中创信测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记着发现柬埔寨信威的实际业绩严重不及预期。

从2013年至2016年前9月,柬埔寨信威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之中,按年份净利润分别为-2152万美元、-5617万美元、-7870万美元、-4939万美元。“柬埔寨信威仍处于运营初期的成长期,运营收入尚无法覆盖运营成本。”公司方面回复上证所称。

信威集团用4个月炮制了105页公告,但是这几个问题仍没答案

(附:最近三年一期柬埔寨信威的财务状况)

但上述回复公告并未阐述,销售额大幅波动的具体原因及对影响。而柬埔寨亏损额为何逐年扩大、当前商业模式下何时摆脱亏损泥沼等问题,也均不明晰。进一步来讲,作为信威集团重要的海外客户,柬埔寨信威的持续性发展、业务开展和采购规模能否稳定都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在柬埔寨信威业绩严重不及预期、未来发展成疑的情况下,且海外业务占营收比重巨大的情况下,为其柬埔寨信威供现金质押担保的信威集团,到底有没有经营风险?这是市场最关心的话题。

“公司因买方信贷业务承担的担保责任,仅属于公司的或有负债,不属于公司的实际债务。”对于买方信贷所涉及到的债务问题,信威集团如此回复道。

但这一表态,也同时对买方信贷模式带来的财务风险时透露了担忧。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当海外运营商客户不能履行自己的贷款还款义务时,上述或有负债就有可能转化为信威集团的实际债务了呢。

事实上,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若上述买方信贷业务中的贷款本息到期时 ,海外电信运营商尚无法产生足够的营运资金用于偿还到期贷款本息,或者买方信贷的贷款主体无法通过再融资等方式筹集足够资金偿还到期贷款本息,则公司将承担担保履约责任。从而对公司的利润及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使公司资金压力上升,进而产生流动性风险。”信威集团表示。

老板王靖履历大曝光

在《回复函》中,信威集团对王靖的履历重新进行了梳理,有了较大的变动:

1993年2月至1996年12月担任北京昌平传统养生文化学校校长;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负责筹建北京鼎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1998年7月至1999年12月担任北京鼎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负责筹建香港鼎富投资集团;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担任香港鼎富投资集团董事;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负责筹建北京盈禧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担任北京盈禧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负责筹建香港宝丰黄金有限公司; 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担任香港宝丰黄金有限公司董事;2006年12月至2009年8月负责筹建柬埔寨王国亚洲农业发展集团;2009年9月至今担任柬埔寨王国亚洲农业发展集团董事;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信威任职;2010年7月至今担任北京信威董事长兼总裁;2014年9月至今担任信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也就是说,在进入信威集团之前,王靖主要工作经历是在1家学校和5家公司。注意到,根据《回复函》披露的信息,在这5家公司中,北京鼎富、香港鼎富、北京盈禧和香港宝丰均成立不足三年便不再开展相关业务。

而此前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上述王靖在香港的公司均为“皮包公司”,通过租赁代理公司的“格子间”充当办公场所。至于王靖2006年之后任职的“柬埔寨王国亚洲农业发展集团”,未能在柬埔寨工商部门处查询到企业记录。

至于北京昌平传统养生文化学校,信威集团则称没有找到任何正式资料。而此前从信威集团前员工处得到的信息是,“昌平养生学校,其实就是个洗浴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