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满满的激励方案,为何股价一泻千里?

信心满满的激励方案,为何股价一泻千里?

当不少上市公司意气风发地投入股权激励时,心中想的念的似乎都是那些流传于业界的一个个“造富神话”,满以为自己就是下一个“富翁制造机”。然而,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又很骨感。阿里巴巴的创富故事并非随便哪个企业都能复制,阿里最牛前台童文红的幸运同样难以模仿。众信旅游最初踏上股权激励之路时也曾信心十足、豪情万丈,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了它一个狠狠的耳光。

众信旅游于2016年推出股权激励,但是仅仅一年之后,公司股价却已经遭遇“腰斩”,同时也让原本的激励计划进退维谷。为防止员工损失进一步扩大,众信旅游不得不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三部曲》丛书对众信旅游进行了深度剖析:

激励计划夭折,员工致富梦难圆

2016年3月,众信旅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涉及标的股票500万股,约占众信旅游总股本的1.1976%。此次股权激励计划中,众信旅游采用的是时下较为主流的首次授予和预留授予混合模式,首次授予45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0779%;预留5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0.1198%。

信心满满的激励方案,为何股价一泻千里?

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有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两个指标。方案规定,以2015年为基准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应不低于20%、40%和60%;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应不低于15%、30%和45%。

2016年4月,众信旅游对之前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方案进行了修改,激励对象由原来的390人调整为394人。与此同时,股票数量由500万股调整为1000万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由450万股调整为900万股,预留限制性股票则由50万股调整为100万股,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价格也由23.34元/股降至11.65元/股。根据新版激励方案设置的解锁条件,900万股分三年解锁,达到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相关业绩指标后可分别解锁30%、30%、40%。

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得到了众信旅游中层员工的认可与支持,实施过程也颇为顺利。激励对象中除了1人退出、1人因资金不足部分认购之外,其余392名员工都全额认购了被授予的股权。激励计划自实施以来,激励效果十分显著,据众信旅游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100.9亿元,由此成为继中国国旅、中青旅、华侨城A、携程之后的第五家年营收破百亿的旅游类上市公司。

2016年,众信旅游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20.58%和15.08%,刚好超过股权激励计划中要求的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20%、15%的解锁条件。通常来说,如果股权激励中出现“卡线”完成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公司上下受激励计划感召,奋力实现了业绩考核目标;另一种可能是基于对下一年增长基数的考量,公司高管刻意将年度业绩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减轻下一年的业绩压力。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预设的剧本走,自然皆大欢喜。然而,就在激励方案实施一年多之后,众信旅游发布公告称,公司经审议决定终止实施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已获授但未解锁的全部限制性股票。据2017年7月公告显示,众信旅游将耗资6800万元回购587万股股份,占回购前总股本的0.7%,回购价格为11.63元/股。

关于终止此次计划的原因,众信旅游宣称,由于公司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原激励计划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众信旅游同时强调,公司终止激励计划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员工的保护,防止其利益受损。

面对社会的关注,众信旅游公关部作出回应:2015年股灾发生以后,金融监管开始去杠杆,市场资金全面收紧,整体国民经济处于一种新常态,A股大盘指数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随之大幅下挫,各类股票估值较之前牛市时都出现大幅下调,众信旅游的市值也相应下滑。

在众信旅游股价因受股市整体情况影响大幅下跌之后,被激励的员工纷纷怨声载道。员工当初认购股票时的价格是11.65元/股,如果按照原本预期,第二年股票解锁后,员工将能获得双倍的收益。始料不及的是,公司股价却一跌再跌,从最初的23元/股直接滑落至11元/股,几乎与授予员工时的价格持平。而如果公司股价的下跌之势不止,员工未来还将承受更大的损失。

业内人士指出,当行业趋势不振时,公司业绩随之下滑,然后联动反映在公司股价上。而一旦股价过低,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就意味着亏损,员工自然不愿意参与这种激励计划。

股价下跌除了对被激励员工的利益造成影响之外,众信旅游的大股东们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压力。在股价下行期间,众信旅游的股东希望通过股票增持的方式挽回公司颓势。自2016年5月开始,众信旅游的股东连续进行了五次增持行为。

行业市场下行,股价遭“腰斩”

一次开局良好的股权激励计划就这样被迫终止了,放在市场监管加强、股市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看,似乎股价持续下跌就是众信旅游股权激励失败的主因,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信心满满的激励方案,为何股价一泻千里?

众信旅游作为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出境游批发、出境游零售和商务会奖。经过多年经营,公司在出境游资源整合、产品研发和客户积累方面都拥有了一定优势。2014年1月上市以后,众信旅游加快了发展步伐,被业界誉为“民营旅行社第一股”,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追捧。众信旅游上市前的7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大涨157%。

手握雄厚的资本,众信旅游开始了大举扩张,除了并购竹园国旅外,还全面布局线下门店,公司业绩借此再度飙升。2014年,众信旅游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0%,公司股价也出现爆发性的上升,一个月之内累计达到超70%的增长,最高峰时股价甚至冲到了37元。

但近两年来,国内旅游及消费市场较为低迷,主要出境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形势有恶化迹象,种种负面事件不断发生,极大影响了投资者对旅游类股票的信心。这也是导致众信旅游股价走低的因素之一。

2017年,正值众信旅游上市3周年。而3周年对于A股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难关,因为公司上市三年之后,原始股东手里的股票开始解禁,公司背后的投资机构以及高管也开始套现离场。按照激励方案,众信旅游董事长冯滨持有的2.6亿股股票将于2017年7月24日解禁,市值30多亿元,随后,公司高管所持的400万股股票也将在2017年11月解禁;最后一波是投资机构持有的5000万股股票将在2018年4月解禁。

A股市场上长期流传着一个“解禁魔咒”的说法,每次解禁期来临前后,A股市场常常出现跌势,大小股民们也会格外小心,逐渐演变为悬在A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众信旅游汹涌而来的解禁潮,股民产生了习惯性恐慌,不禁怀疑众信旅游的股东是否正计划着变现退出,对于众信旅游的股价前景也抱持着悲观的看法。众信旅游的股价接连下滑与股民这种普遍性的观望心理不无关系,成为众信旅游2016年股权激励计划失败的间接推手。

信心满满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虽然无奈夭折,但众信旅游并未放弃股权激励的尝试。2017年10月12日,众信旅游公布了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更为复杂的行业竞争格局下,众信旅游再次重磅推出股权激励,结局如何,大家正拭目以待。

专家点评:经营业绩是根本

前海股权事务所、中力知识科技认为,众信旅游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众信旅游采用的是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虽然设定的激励价格相对较低,但股权激励的时间点选择却不是很合理。

受资本市场股市低迷及行业市场下行的影响,众信旅游的股价持续走低,进而直接影响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但客观而言,众信旅游的股权激励计划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数据显示,众信旅游2016年和2017年两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同比增长。

针对上述问题,前海股权事务所、中力知识科技建议:

企业在遭遇行业整体市场下滑的时候,股价受到影响的时候,股权激励计划必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企业必须要做好经营层面的工作,只有取得了经营业绩,才能整体上提升员工和投资人的信心,维持企业的发展。

知识点提炼


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股价既会受到企业自身业绩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但归根结底,

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还是企业自身发展及市场业绩。众信旅游于2017年底再次推出新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也表明其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