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為提高單兵能力,竟然想出了這招!

戰爭中,單兵素質非常重要 ,往往可以以少勝多,特別是單兵的抗疲勞、應對惡劣環境 的能力。一般情況下,這隻能通過平時訓練來慢慢增強。但二戰時,德軍為了能快速增加單兵素質,竟然想出瞭如此一招,那到底是什麼招術呢?

二戰時,德軍為提高單兵能力,竟然想出了這招!

1938年,柏林的一家制藥公司向市場推出了一種脫氧麻黃鹼藥物,大受歡迎,它很快就引起了納粹軍醫奧拓·蘭克的注意,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柏林軍事醫學院免疫生理學研究所主任。1939年9月,蘭克在90名大學生中做了臨床實驗,發現這種藥很可能會助“元首的戰士”一臂之力。軍中的第一批實驗者是入侵波蘭時的德軍司機,他們服用脫氧麻黃鹼之後,變得不知疲倦、勇猛異常,長驅直入開進了波蘭。這樣的結果讓蘭克喜出望外,於是,這種藥物就被草率地在軍中推廣了。

二戰時,德軍為提高單兵能力,竟然想出了這招!

1940年4月至7月間,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等藥物被髮送給了德國陸軍和空軍,這種藥物在納粹國防軍醫院中的代號叫“OBM”,包裝上貼著“興奮劑”字樣的標籤,說明書上則說“吃1至2片,就可以不用睡覺”。但納粹高層軍官們卻開始擔心,這藥會不會有副作用?很快有人發現,有些士兵服藥後,身體出現了盜汗、失調等症狀,甚至有人送命。

但即使如此,這種藥物還是在德軍內部廣泛作用,那為什麼明知藥物具有副作用,卻在軍中如此濫用,究竟那些小藥丸有什麼魅力,使得上自軍官、下至士兵的納粹軍團都無法割捨呢?

有一個例子最能說明這些小藥丸的功效。1942年1月的東線戰場上,五百餘名德軍士兵被蘇聯紅軍包圍了,他們想過突圍,可是大雪沒腰深,溫度在攝氏零下30度左右,如此惡劣的環境連行軍都很困難,談何突圍?一名納粹隨軍軍醫在之後的報告中寫到了他們當時的窘境:“在及腰深的大雪中突圍行軍6個小時,越來越多的士兵感到筋疲力盡,他們寧可直接躺在雪地裡死去,也不想再走了。”怎麼辦?不突圍只有死路一條,這股德軍的指揮官毅然決定:發藥片!藥物的效果被那名軍醫記錄在報告中:“服藥半小時後,士兵們都說倍感精神,行軍中也靈活了許多。”

二戰時,德軍為提高單兵能力,竟然想出了這招!

隨著戰線的不斷延長,納粹德國兵力吃緊,德軍高層深知這些小藥片可以幫助他們打造出更多不眠不休的“戰爭機器”。於是,德軍在1942年6月18日印發了美其名曰為《抗疲憊指南》——其實那就是一本“服藥說明書”,其中寫道:“每次服用兩片,之後3到8個小時就可以不用睡覺;服用兩次,可以讓你堅持24小時。”

戰爭後期,德軍節節敗退,他們對於藥物的依賴也就更加嚴重了。後來,德國又製造出一種名為D-IX的藥物,它是5毫克可卡因、3毫克脫氧麻黃鹼、5毫克優可達(止痛有奇效)的混合物。據記載,最初臨床實驗者是集中營裡的囚犯。囚犯們服藥後,揹著將近20公斤重的行李毫不休息地行走了70公里。很明顯,這種藥物的如此劑量的東西放在今日,基本就是毒品無疑,這名藥學家也會被當成毒品販子逮捕,但當時由於戰爭需要,在納粹德國海軍吃這種藥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即使這樣,德軍也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盟軍登陸為他們敲響了喪鐘。還是 應了中國人那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想靠歪門邪道取勝是行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