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古籍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古代书籍。时代下限,一般确定在乾隆六十年。目前市场上出售古籍书,大多数均为清代或者民国时期的书籍。

古籍善本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

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善本的"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

古籍善本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具体的标准,历代学者、藏书家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张氏解释善本之义有三:

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

二曰精本,精校、精注。

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其中一、二条是从图书内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条则从版本产生年代的角度来讲。现代的版本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则",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