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导读:前阵子看到了一则登在报纸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身份被无意中公开,他竟是晚清权倾一时的西太后慈禧娘家人(叶赫那拉氏)的后代,这下可了不得,此人瞬间成为全公司焦点,更有同事如众星捧月般为其端茶送水、大献殷勤。百晓生在其中便发现了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得知这个真相后,所有同事都如出一辙的称慈禧后代为“亲王”,上班打招呼“给亲王请安”,下班临别时“亲王慢走”,那么真如报道中所说这般,此人是亲王吗?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慈禧

一、历代王位承继一览

漫漫历史长河中,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最大的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了,王爷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一个牛咖般的存在,也是经历了历代发展转变的。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汉文帝刘恒

最初的王爷是以封地名称命名的,如汉文帝刘恒在继位前就是代王,代地就是他的封地,这种名称的叫法一直到了明朝还在沿用,比如明成祖朱棣在成为皇帝前就是燕王,封地就在古称为“燕京”的北京,而因为对封地的钟爱在称帝后还将国都也迁到了自己原来的封地之上。这种以封地命名的方法直到清朝才被打破。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明成祖朱棣

而王位的继承呢,并非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只要祖上是王爷,自己就肯定是王爷。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为此还专门实践了一下“大锅饭”政策,就是将所有的皇子皇孙都称为王爷,由国库统一为他们进行财政供给,可是这样的方法没过多久就被否定了,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爵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人的俸禄多少,全天下每个封地上王爷遍地开花,都得拿王爷的俸禄标准来养的白白胖胖的,再强大的国家也消耗不起啊。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庆亲王奕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想出了一种“降级承爵”的办法,意思就是下一代继承上一代的爵位时,要自动降一级继承,经过这样的政策调整,大大缩减了朝廷开支的负担,皇帝们的脸上又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恭亲王奕䜣

二、清朝王爵继承概况

前面说到,清朝打破了常规的王位命名方法,因为清朝的王爷(除开国期间降清的外姓王诸如吴三桂、尚可喜等)几乎都是没有封地的,自然也就无法以封地之名命名王号了。他们特别将王爷的称呼改为了亲王。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怡亲王胤祥剧照

清朝的一般王位也是如前面说到的“降级承爵”的方法来继承的,然而有一般自然也就有例外,那么例外是什么呢?就是清朝独有的”铁帽子王“(亦称世袭罔替),曾经听到有人问我铁帽子王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官帽是铁的?小生不禁哈哈大笑,其实不是这样的,铁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想表达这个王位任何人撼动不了。在整个清朝,共计有12位这样的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前期的”六亲王+二郡王“(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和克勤郡王岳托),外加中后期的四大亲王(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此十二人要不就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要不就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股肱宗亲。他们的后代被特别优待,不受“降级承爵”的限制,父亲是王爷,儿子还是王爷,过了几代依旧是王爷。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豫亲王多铎剧照

三、王爷并非你想当就可以当

然而,想当上清朝的亲王甚至是铁帽子王那也是相当困难的。首先出身上必须是爱新觉罗氏宗亲,在清朝这个很注重血统的朝代,爵位被看得很重,就算是跟爱新觉罗沾亲带故的“伊尔根觉罗”、“西林觉罗”都是不可以成为亲王候选的。所以看到这儿的朋友们,应该就都知道为什么百晓生说前面慈禧后人的那个故事是一个玩笑了吧?煊赫几十年的慈禧老佛爷的娘家人都没有封过王位的,其父叶赫那拉惠征也只谋得了一个承恩公的爵位,而慈禧的弟弟桂祥(光绪帝皇后的生父)也只是个三等承恩公,所以这位后人被称亲王纯属无稽之谈,恐怕慈禧要是知道的话都会问,竟然还有这回事?

慈禧后代被称为亲王,老佛爷:还有这回事?清朝王位承袭大考究

慈禧剧照

最后要为大家特别说明的就是,即使如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般,也只能有嫡长子继承亲王之位,而其余的儿子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爵位,看来这铁帽子王也不是那么好继承的!

笑谈秘史逸闻,我们明日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