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把“不要脸”写进家训,惊到你没有?

最近贵圈很热闹,崔永元和冯小刚他们杠上了,先是曝光了范冰冰的天价片酬,引发大众对明星天价片酬的又一次讨伐;随后爆出小崔发难的动机,缘于十多年前的宿怨,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把十几年前的老账也抖了出来,还牵扯出另外两个大佬:冯小刚和刘震云。乱糟糟的看点颇多,贵圈向来很乱,倒也不足为奇。但小崔还爆出了刘震云的家训:不要脸,不着急。

刘震云把“不要脸”写进家训,惊到你没有?

网上还有一篇对刘震云女儿的访谈,这位叫刘雨霖的“作二代”——这是仿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说法而来,你可以理解为作家的作,当然,说成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也讲得通——先是跟采访她的记者说:“我们家里家训就是这样,不着急、不要脸,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后面又说:“李安导演说不能着急,做任何事不能拔苗助长。”看来“不着急”还不是刘震云传下来的家训,就算是,也是拾李安的牙慧,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家训的另一条“不要脸”当是刘氏父女的发明,准确地说,把“不要脸”作为家训是刘氏父女的发明。

刘震云把“不要脸”写进家训,惊到你没有?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被这条家训镇住。

刘震云是当代第一流的作家,当年以河南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后来专业从事创作,他的很多作品《一地鸡毛》《温故1942》《一句顶一万句》等,都是很棒的小说,他也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着电影《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好多不读小说,不知道作家为何物的普通老百姓也对他有一定的印象,肯定是不错的印象,很正面。但不管怎么说,如果他传给女儿的家训有“不要脸”这一条,肯定会颠覆大众对他的认知。

刘雨霖在访谈中对这条家训有解释:不要脸定义的就是,你会发现身边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老师,一日三省吾身。原来这条家训的意思有两个: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日三省吾身。是古训,圣人的话,一点也不新鲜。但是,如果刘雨霖不这么解释,恐怕很少有人会把“不要脸”跟“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一日三省吾身”联系到一起。换句话说,刘雨霖的解释非常之牵强。假如刘震云想在家训中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一日三省吾身”这两层意思,以刘震云之才,绝对有更妥帖的说法,那他为什么要说成“不要脸”就让人费解了。考虑到他是传给女儿,这不仅让人往另一条俗语“笑贫不笑娼”上联想。如果他的家训是这样,那可就真的是有辱斯文了。

刘震云把“不要脸”写进家训,惊到你没有?

中国人有传家训的传统,历史上有名的家训还不少,如《孔子家语》,是孔子和孔门弟子共同的家训;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家训,也是作用最明显的家训,颜氏在唐代出了颜真卿、颜杲卿、颜季明等忠臣烈士。当然,颜氏一族,往前推也不简单,可追溯到复圣颜回。朱熹的《朱子治家格言》,从南宋开始,一直都有很大的影响。清朝康熙年间的昆山大儒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也很有名,很多人常常误以为这里的朱子是朱熹,其实是另有其人。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钱氏家训》很值得注意,全文不长,但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几个部分。而且套话少,真可以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钱氏一门,千年以来,人才辈出,这部家训功莫大焉。

历史上这些有名的家训,尽管个别的不乏迂腐之论,但总的说来,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语言不用说也是很典雅的。有训诫宗室子弟谦虚的话,但没有不要脸的话。

刘震云把“不要脸”写进家训,惊到你没有?

刘震云堂而皇之把“不要脸”作为家训传给女儿,这是玩儿的那一出?礼义廉耻也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脸还是应该要的。“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样的话,别信。树没有皮,一定会死,人没了脸,不会天下无敌,最可能的结果是,处处碰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