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诗故事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

王之涣写了这样一首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提起玉门关,首先要回顾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汉武帝下令修建了玉门关和阳关。玉门关,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多经此关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却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据传,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就书写了他最喜欢的王之涣这首《凉州词》。谁知,书法家在书写时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书法家在故意戏弄她,要把他斩首示众。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我如此写来是有原因的——这是巧借王之涣诗意填的一首词呀! ”好在古时写诗文是不用标点符号的,书法家当场提笔断字,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太后听罢,转怒为喜,赐书法家黄金百两压惊。

唐诗故事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通向玉门关的路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出敦煌往西,沿沙漠里细细的柏油路向前行,一路上除了黄沙再也看不到别的风景。

路上往往会遭遇风沙,不时地有旋风出现,旋起黄沙,柱子一般顶天立地,空中尽是飞扬的沙尘。

一直走到这条公路的尽头,当玉门关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后汉书˙西域传》载:玉门关“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也许你原来会想,这里是一个小城,起码也应该是一个小镇。然而你错了,这里连一户人家也没有,在旅游淡季,这里只有一位景区管理人员。

向前望,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荒原。虽然早已是春深时节,在这里,却见不到一点春色,真的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唐诗故事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

一个简易的木门楼上写着:玉门关。门楼后面是古代留下的玉门关遗址。辽远的天空,无尽的荒漠,苍老的岁月。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玉门关。

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只见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有风的日子,你还会看到漫天的黄沙。

这时,游人往往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前面再也没有路了,所有来到这里的行人和车辆,都要原路返回。在别处,一般遇不到这样的地方。

当年那样繁华的玉门关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荒凉呢?许多游客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今天不是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