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出问题?拆书《超级符号》(2)

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些新闻,说哪里哪里开始大规模突击检查,发现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严重。

你有没有发现,存在这些问题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往往并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能有人会说了,他们是大企业嘛,自然实力雄厚,监管到位,当然不容易出现问题啊。如果您也是这样想的话,那么这篇文章,您就有看的价值了。

我们不妨从营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大企业的特质。所谓的大企业更注重信誉,注重口碑。当一家小企业想要下决心成为大企业的时候,一定是先从打造口碑和信誉开始的,之所以这样,一来是能够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并且能够迅速的扩散开;二来则是有了群众的积累,社会监督企业的成本才会变得更低。


为什么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出问题?拆书《超级符号》(2)

从事市场营销的小伙伴可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口碑和信誉,说白了就是品牌营销嘛,没错,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就是品牌。很多小企业完全不在乎品牌,甚至觉得有个名字就行了,管你什么品牌不品牌,但是稍微有点市场常识的人都清楚,品牌和名字完全就不是一码事嘛,通过品牌的迅速传播,消费者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企业是在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它所提供的产品是不是能满足我的某方面需求等,有了这些判断,消费者才决定要不要关注你,帮助你继续传播下去。

有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企业的影响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监督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这里可能有的人就不理解了,社会对我们的监督成本,恨不得越高越好,咱们去降低它干嘛?“华与华方法”认为,认识品牌的社会监督成本本质,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非常重要,品牌的使命就是为了应对出事,不出事就不需要品牌了。

品牌真正的功能实际上有两个:

1.建立了品牌,社会监督成本降低,出事的概率相对较小。

2.即便是出了事,建立了品牌的企业更方便大众去惩罚它。


为什么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出问题?拆书《超级符号》(2)

品牌的建立实际上并不是个人的功劳,品牌是一种社会需要。从成本机制的角度来看,当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时候,选品牌肯定要更放心一些,所以,品牌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从风险机制来看,品牌是一个博弈产生的结果,这个博弈的另一端,就是消费者,管理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建立品牌,是给消费者建立了一个惩罚自己的通道,有的企业甚至会故意的犯上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实际上就是在创造和消费者的反复博弈,来使品牌变得更有生命力。

很多经常出差的人都知道,千万不能在火车站附近吃东西,为什么?因为那些餐馆不是做的难吃就是为了狠狠的宰客,他们知道有些旅客可能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来了,这二者之间没有了第二次的博弈,消费者也就没有了惩罚品牌的办法,那些唯利是图的小商家自然就琢磨些歪脑筋了。

可是话虽如此,企业要是天天接受这样那样的监督和惩罚,还不被搞死啊。这个咱们就不必操心了,但凡是有能力承担社会监督的企业,必然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机制,一个品牌,有人喜欢就会有人讨厌,有些激进的人可能就会找你的麻烦,比如在2012年的“反日风波”中,丰田、日产等日系车被砸坏,丰田公司和日产公司是没有责任的,但它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赔偿用户——你买了我的车,被人砸坏了,我来帮你赔偿。

通过扭转一件反面的事,来保障自己的品牌有效,这是企业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行业的头部公司,总是处在风口浪尖的,白酒出事了,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茅台会发出怎样的声明;禽流感来了,我们一定要肯德基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这些企业几乎受到全民和全社会的监督,它们永远都身处舞台上最闪耀的中央,因此,也更加清楚,真要是出了问题,可能真的就万劫不复了,前些阵子的某奢侈品品牌,就亲身上演了一出“自作孽,不可活”的大戏。

为什么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出问题?拆书《超级符号》(2)

到现在估计你一定看明白了,中小型企业之所以比大企业更容易出问题,本质上是源于社会的监督成本,至于资金雄厚、管理严格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因素,实际上是监督之下产生的结果,我把“华与华方法”奉为我心目中的品牌圣经,也正是因为作者华杉老师和华楠老师的真才实学,能够透过很多迷雾,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论语》中讲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德的人安于仁德,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会施以仁德;智者,则是知道仁德对自己是最有利的,所以他也行仁德。认清这一点,能减少好多困惑,少犯很多错误。(文 | 周小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