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引爆点,引爆潮流的三个法则

如何引发一次流行潮?

《引爆点》的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我,无论你想引爆什么文化都离不开三个要素: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和环境威力法则。

这三种法则具体是什么,为何能够引起流行潮?我们来逐个分析下。


拆书:引爆点,引爆潮流的三个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 :联系员 = 人格魅力体


什么是个别人物法则?

个别人物的重要性在这些特别人物中,有人意识到时尚趋势,然后通过社交关系和积极努力,再加上自己的热情和个人魅力便把信息传给了大家。

个别人物法则包括三个重要的类别人物,分别是联系员,内行,推销员。

这三种人是我们每个人同外部世界相联系的纽带——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在我们的朋友中,大多数人可能是由联系员介绍给我们的。

联系员:联系员具有那些特点呢,一是结识人比较多,认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朋友。二是拥有建立社交关系的本能和天赋,能维系社交关系,并建立联系,三是具有截然不同的世界视角,善于发现不同人身上的优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多数人在忙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而联系员却能发现任何人的闪光点。

内行:内行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拥有并懂得知识的人,是信息传播的专家,信息经纪人,他们存在于各行各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中。他们喜欢收集和总结整理信息,能快速的筛选各类有用信息,并有积极传播这些信息的欲望。

推销员:推销员擅长发信息推销出去,拥有充沛的精力,积极主动的热情,并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交流时会迅速的调整语言的逻辑性。


拆书:引爆点,引爆潮流的三个法则

总结来说,联系员,内行,推销员也可以是具备以下特征的人。

1. 他们跨多领域交际,但是其中又有围绕一个中心,有一个共同的属性标签;

2. 具有敏锐的观察性,能够快速的从信息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提炼应用,这是一种天赋;

3. 非常善于社交,能够积极主动的链接各种人际关系,能迅速的突破陌生社交环境;

4. 很多事物发展的中心,他们善于组织,积极主动,能成为各种圈子的焦点;

5. 是一个内行,是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浪潮所涉及的三类人中的第二类,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更不是仅仅关注尽可能少花钱买咖啡的办法;而是一旦发现了这种办法,他们就会把它散步出去;

6. 具有“超感染力”,这是一种人们几乎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生理能力。就像所有专业人员应该具备某些特点一样,有些对超感染力的掌握比别人要强的多。


拆书:引爆点,引爆潮流的三个法则

附着力因素:会说人话=视觉化、具象化、可操作化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这个信息饱和的商业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既使是好产品,没有好的广告来包装,几乎也是不可能引爆大众流行的。

那么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引爆大众流行呢?

《引爆点》告诉我们,会说人话的广告才有可能促使人真正行动。

什么是说人话呢?简单说就是那些能唤起人本能的信息,人的本能有喜、怒、哀、乐、贪、嗔、痴等等情绪,如果你的广告信息能直接刺激到人的本能,你就是在说人话。


拆书:引爆点,引爆潮流的三个法则

比如《增长黑客》一书中的例子,关于安迪.琼斯的,2008年,当安迪加入Facebook负责用户增长时,公司设下的指标是,必须在12个月内获得2个亿的新增用户。

他们经过海量的用户分析后,推出面向用户提供带有个人Facebook基本资料的博客小挂件,用户可以将小挂件的代码粘贴到自己的公共主页或者博客上,对外展示炫耀。

结果,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挂件每月为Facebook带来了数十亿次展示量、千万次点击量和百万级的注册量。并且,随着用户基数的激增,更多人愿意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贴出小挂件,以争取更多的好友和互动。这也是增加信息附着力的有效例子。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十年前,要卖一款新出的大容量mp3,你会怎么说?“ 8g存储,轻薄小巧,乐享生活!”如果这么说,刺激的就是人脑中的理性部分,因为它是数据的(8g存储),是抽象的(轻薄小巧),是概念的(乐享生活),然而大脑是记不住的。

大脑的本能是由我们的爬行所脑控制的,爬行脑只能记住视觉化的、具象化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我们再来看看苹果是怎么做的,“ iPod:将1000首音乐,装进你的口袋 ”。1000首音乐比8g存储具体多了吧,装进口袋既能显示它的轻薄,又能让你想象走在路上轻松惬意听歌的样子,这就是视觉化和可操作化。

大家要记住,能刺激我们本能的信息都具有三个特点:视觉化、具象化、可操作化。


拆书:引爆点,引爆潮流的三个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从众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说完了小众角度,我们再来从大众角度看看流行是如何被引爆的。从众心理学里面有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说的是一个窗子破了,如果不及时维修,大众就会不自觉的去把整个房子的窗子都打烂。

《引爆点》这本书告诉我们,流行也一样,都是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改变开始的。

举个例子,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纽约,一年要发生2000起以上的谋杀案,纽约地铁更是地狱般的重灾区。为了降低地铁里的犯罪率,新上任的地铁总监冈恩,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将大部分的地铁警力都用在了,清洗地铁涂鸦和严查逃票现象上。

事实上,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数年之后,地铁上的犯罪率下降了75%以上。这些不起眼的涂鸦和逃票现象,正是引爆纽约地铁犯罪流行的那扇“破窗”,也可称之为引爆点。

另外就是,150原则。

英国人类学家邓巴在调查了遍布全球范围的21个原始部落之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原始部落都有一个几乎相同的人数规模,你肯定猜到了,那就是150人左右。这是因为人脑能同时处理关系的上限就是150人的社交圈,一旦突破150人,协作便开始走向低效。

150人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在一个圈子里面引爆流行,这个圈子最好不要超过150人。

嗯,如果你能引爆一个150人以下的高质量社群,你就有可能引发一场流行潮。


最后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引爆点》的三大法则:

要引发一个流行,必须要有这三个条件:人格魅力体的参与、会说人话的广告、再创造一个随大流的小众环境。做好了这三点,说不定就能引爆一个产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