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當年逃往西安時有多狼狽呢,一度只能嚼嚼高粱杆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當年逃往西安時有多狼狽呢,一度只能嚼嚼高粱杆

1900年慈禧太后霸氣的向西方列強宣戰,不久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蒼惶逃往西安,美曰其名為西狩。

話說慈禧光緒西逃時情況是千鈞一髮,八國聯軍都打入了內城,甚至流彈都飛入了深宮之中。慈禧太后匆忙之中換上了普通漢人老太太的布衣布裙布鞋,為了偽裝的更像避免被八國聯軍發現,甚至李蓮英特意為慈禧太后梳了一個漢人的墜馬髻。

瘦弱的光緒帝換上了一套半舊玄色細行湖縐的薄棉袍。

雖然美曰其名是西狩但其實是逃難,因此慈禧太后並沒有傳旨宮中派人隨架。瑾妃平素拉攏的慈禧太后身邊的李蓮英還不錯,因此李蓮英派了一個小太監悄悄地通知了瑾妃。

逃難的隊伍在西華門在西華門匯合,主要有慈禧太后、光緒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慶親王奕劻的兩個女兒、肅親王善耆、莊親王載勳、載漪、載瀾兄弟、鎮國公載澤、貝子溥倫、軍機大臣剛毅、趙舒翹、內務府大臣兼步軍統領衙門右翼總兵英年等,加上隨從太監和宮女及其馬玉崑等人統領的護軍侍衛大概幾百號人馬。

其中瑾妃是得到了小道消息而來。慶親王奕劻因為留在京城,因此主動派兩個女兒隨行,其實暗含人質之意。

逃難的隊伍由德勝門出城,出城不久城頭豎起白旗,大清帝國的京師徹底淪陷於外夷之手,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差點沒能出了城。

兩宮出行一路上可謂是狼狽不堪,具體如何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正所謂落草的鳳凰不如雞,兩宮出行的路上,隨著八國聯軍的侵華及其義和團的橫行,京畿重地一帶已是亂成了一鍋粥,一派亡國之象。平常若是兩宮出行各地肯定是費盡心思的接待巴結,而這時出了城的兩宮聖駕,竟然沒有什麼地方官府迎接。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當年逃往西安時有多狼狽呢,一度只能嚼嚼高粱杆

兩宮一路走了幾百裡,幾乎是荒無人煙,都沒見到一個官吏。途中可以說是受盡了苦難,因為兵災屍橫遍野,井水一類的都被汙染了,都落魄到都沒有水喝,甚至餓的不行只能嚼嚼去掉穗和葉子的高粱杆。直到到了延慶,才有人招呼,但也僅僅是招呼,有個睡覺的驛站罷了。(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到了懷來縣才受到了縣令吳永的盡心招待,吳永為慈禧太后準備了綠豆小米粥,並且煮了五個雞蛋。慈禧太后好抽水煙,吳永又臨時找到了一些菸草滿足了慈禧太后的煙癮。

有吃有喝以後,逃難的隊伍經過商議以後,原計劃駐紮於太原,以遙控京城榮祿等人與洋人的議和。不久甘肅藩司岑春煊第一時間率軍趕來懷來縣來護駕。

後來考慮到山西巡撫毓賢在山西縱容義和團,並且極端排外對洋人大開殺戒,害怕八國聯軍會進軍太原。並且議和不太順利,因此最後決定逃到西安避難。

而自懷來縣城以後,隨著縣令吳永的招待,和岑春煊率領的第一支勤王軍隊到來,慈禧和光緒的保護軍隊是越來越多。往後的地方隨著有大隊人馬的護衛,及其遭受兵災的程度較小,兩宮出逃也總算是少了落魄狼狽,有了安全保證和些許的顏面,最終安全的逃到了西安。

而這次風波之中的第一個盡心招待慈禧太后的懷來縣縣令吳永和第一個前來勤王的岑春煊。在八國聯軍侵華事件過後,皆盡被慈禧太后重用,尤其是岑春煊成為了晚清的風雲人物,與後來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並稱為“南岑北袁”。

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繼咸豐帝逃往熱河以後,再度刷新了記錄,逃到了更遠的西安。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段恥辱。而慈禧太后所謂的先是霸氣宣戰各國,後是狼狽出逃更是鬧了一個大笑話,成為晚清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笑料。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當年逃往西安時有多狼狽呢,一度只能嚼嚼高粱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