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最頂級的文物 最驕傲的歷史 最傳奇的故事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杜甫尚未出名、李白還在蜀中,王維早已名噪京華。他是盛唐的浪漫與風雅,詩中有畫,詩中有禪。

然而,從躊躇滿志的多情少年,到空靈淡遠的世外閒客。人生就是一場與命運的殊死相搏。宦海的起伏,情誼的失落,傷了人心,卻平添了詩境的禪意。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王維 | 《伏生授經圖》,縱25.4釐米 橫44.7釐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嘆白髮》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01

王維是一個少年天才,集文韜武略於一身的蘇軾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出身於一個鐘鳴鼎食之家,他從小天資聰穎,擅長音律,他的詩書畫皆為一絕。這樣的書香門第,讓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19歲參加京兆試時,一舉“金榜題名”。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王維 | 《著色山水》,絹本設色,28×127釐米,Dr. Stephen Hwa收藏。

當王維23歲時,他像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普通青年,卻因不懂官場規則,看了場黃獅子表演,被人揭發,玄宗皇帝胳膊一抬,王維即被貶到山東濟寧的一個小縣城,做了一名糧食保管員。從京官到縣吏,由繁華到荒僻,從羊肉泡饃到煎餅卷大蔥…曾經風光的青年才俊,一下子墮入到了生活的谷底。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王維 | 《著色山水》圖局部,北宋劉唐老書法題跋。

當王維31歲時,他的生命突然陷入了危機,與他琴瑟和鳴的妻子因難產而死,生活的鐵錘擊碎了他所剩無幾的一點希冀。中年喪妻,老而無子,這是上天賜給一個男人最大的孤獨與悲痛。他的妻子難產而死以後,他並沒有寫過一首詩來悼念她,不過王維卻用行動證明了他對妻子的摯愛。在他以後的生命裡,三十多年來一直獨自居住,終身再也沒有娶過妻子,以致他終生無子嗣。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王維 | 《著色山水》局部圖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的一生,起起伏伏,在他不幸的生命裡,飽受了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無子的四大悲劇。但凡一個平凡人,在他生命裡有此遭遇,肯定會崩潰。王維為什麼沒有被生活所壓跨,這與他在長安薦福寺的一段經歷有關。在《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一文裡,王維簡述了自己在薦福寺的這段經歷,他跟隨道光禪師修行佛法,長達十年之久。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維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同時,根據王維這一自述,我們可以推知王維自開元中葉直至道光禪師逝世(公元739年),大約是王維在30到40歲這段期間,也就是王維喪妻之後,他逐漸地接觸佛教來緩解心中的痛楚。

02


王維,姓王、名維、字摩詰。如果把王維的“名”(維)和“字”(摩詰)合在一起,就是維摩詰——佛教著名典籍《維摩詰所說經》裡的主人公。如果不深入地瞭解王維的生平,其實我們會被他的名字所欺騙。其實王維與佛教的淵源並不是像他名字一樣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他經歷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後才與佛教結緣。為什麼這麼說呢?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在《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裡,維摩詰並不是出家人,他可以享受世間的榮華富貴,不過他卻具有很高的佛教道行。這引起了很多在家學佛的士大夫的嚮往,他們競相效仿,而王維的父母將其名字取名“維摩詰”便有此意。

在王維進入薦福寺禪修時,華嚴宗的實際創始人法藏是大薦福寺的寺主,唐譯《華嚴經》的主要翻譯者實叉難陀,也安置在這個寺院。自武則天開始,大薦福寺便是華嚴宗的宗教中心之一。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王維跟隨道光禪師,俯伏受教十年,而道光禪師追求“以種花為佛事”,心舍於有無,眼界於色空。這樣一種與自然零距離的接觸,深深地吸引了王維,成為了他以後創作田園詩與禪詩的靈感來源。盛唐時期王維跟隨薦福寺的道光禪師學習佛法期間,他寫詩描繪了薦福寺內盛景,“異棄奇諧,群豔耀日,聞鍾高閣,覲佛升堂”,體現了“道無不在,物何足忘”的禪宗頓悟法門。


03


詩中有畫,詩中有禪,王維被後世稱為“詩佛”,大概就是他於薦福寺修禪開始的。禪意和畫意,是王維詩歌最突出的兩大特色,他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畫家,被後世推崇為“文人畫”的始祖。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心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後期的詩歌,意象空靈,境界清幽,呈現出一種閒澹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加入禪宗的表達方式又常常是形象詩的語言,因此像王維這樣一個耽於禪悅的詩人兼畫家,當他超脫塵俗,投身山水田園並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頓悟”的方式往往能引導他迸出靈性的火花,在剎那間突破一點,進入富有哲理意味和藝術情趣的境界。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在薦福寺修禪十年以後,王維大約40歲左右,接著他在同一年裡他喪失了三位最要好的朋友。一個是亦師亦友的張九齡,貴為宰相被貶黜後病逝,另一個與他齊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也因背疽復發而死而病死,還有他的知己崔希逸也被副官陷害抑鬱而死。王維在世間再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不過他並沒有遁入空門,而是選擇隱居終南山,過起了半退半隱的生活。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可以說,正是王維在薦福寺修禪期間,親近自然,感悟禪理,才寫出了使他在詩人輩出的大唐盛世佔據一席的禪詩。像“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月出驚心鳥,時鳴春澗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些膾炙人口、明白如話的千古名句,是王維經過對佛法的鑽研從心底剖出來的,詩佛的稱號非王維莫屬。


04

作為詩人,作為一個社會人,一個官吏,王維是成功的,但作為一個表裡如一的人格上的偉人,王維是失敗的,甚至他是一個卑劣者。因為,禪的圓潤使他沒有了原則。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安祿山反,玄宗西狩,維為賊得,以藥下利,陽喑。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迫為給事中。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工皆泣,維聞悲甚,賦詩悼痛。

——《新唐書·王維傳》


王維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被迫接受偽官,兼作俗人與超人的得意人生,一度傾覆,使他內心羞愧得無以復加,其宗教心態也由“奉佛出塵”轉向了“奉佛報恩”,達到了仕隱兩相忘的境地。儘管王維接受了偽官,但是他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生活所迫令他不得不違心去做,在《凝碧詩》裡,他表達了自己心中的不快。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凝碧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王維的悲慘經歷告訴我們,人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生命裡,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才是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多麼豁達悠遠的意境,他毫無疑問是這個世間當之無愧的詩中之佛。


參考文獻

1、李燕、賀華《王維與長安薦福寺的佛緣》;《乾陵文化研究》,2016年00期。

2、楊徑青《王維的終南隱居──與陳鐵民先生商榷》;《文學遺產》,2001年第04期。

3、王從仁《王維五考》;《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01期,

4、張丹《王維詩畫“禪意美”的藝術成就》;《山西檔案》,2016年第06期。


-END-

【陝西曆史博物館 國寶手記 送長輩送老師送朋友 西安紀念品】復·制這段描述¥d2EObPAljqM¥後到淘♂寳♀

淘寶搜索陝西曆史博物館旗艦店進行購買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我知道聰明又好看的你

會忍不住想戳下面的鏈接

來來來,答疑時間到!

唐朝傳奇女子宋若昭,五朝皇帝稱其”老師“~

鎏金雙雁紋銀盒 | 問世間情為何物?那你得問大雁吶~

馬球圖 | 從章懷太子墓壁畫看大唐皇帝為馬球狂

你們古代人真會玩兒,我還是去看亞運會吧~

強躍館長親筆題字,沒看過文物書籍的你,或許可以從這本開始……

獸首瑪瑙杯 | 這件能換香港提前回歸的陝歷博鎮館之寶,是時候安排一下了!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 醉飲千年,何以解憂?

赤金走龍 | 我不但有大長腿和小蠻腰,我還是皇帝老兒的“心頭好”~

狩獵紋高足銀盃 | 看大唐男兒如何帥你一臉~


王維曾在薦福寺修行了十年光陰,“詩佛”的稱謂或緣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