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钢琴弹得好,离不开基础必然是扎实的练习。但是大家都对练习都只有“笨方法”,那就是:“多次重复练习就会做得更好”、“一次又一次的累积才能培养纪律”等等……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任职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运动心理学家Noa Kageyama博士在督促自己的孩子练习乐器时,原本也是抱着这种态度,他更知道这些观点只说对一半: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切,要在练习中得到最佳成果,应该是要练得更聪明,而非练得更辛苦。

但怎么样才叫“练得聪明”呢?一个实验或许会让你明白。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音乐学院,邀来17位钢琴演奏或教育者,练习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中一个三小节的过渡乐段。

这个段落中包含了一些需要高度技巧才能克服的困难,一般是无法直接视奏的。

在试验中,每位受试者有2分钟热身时间,然后他们会拿到乐谱、节拍器和铅笔。接着他们都可以照自己的需要恣意练习、时长不限,有人8分半就练完,也有人练了57分钟。

出了琴房,他们就不能再做任何练习,直到24小时后再次受试时,在2分钟热身后,每个人都被要求连续地把这个乐段弹奏15次。

研究者以两个层次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评价,基本的层次是弹对音、跟上节奏,进阶的层次则是以声调、个性、表现力将17份演奏分出高低。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评分后,他们发现,练得久跟弹得好真的不是同一回事。同时,在练习中弹奏正确的次数,竟然也跟最后的成果无关。弹错的次数越多的人,最后的表现会越差。而在练习过程中,弹奏正确的次数在所有次数中占的比例越高者,才是最后受试时表现较好的一群人。

专家在测试完后,从得分较高的人身上,他们归纳出8大练习特点:

✔在练习中,他们很快就可以做完单手练习,开始双手并练。

✔很快就有音调变化,这显示他们对演奏的音乐有了最初的概念。

✔练习时有思考,这可以从他们暂停下来看着乐谱、哼唱、做记号、发出「啊哈!」的理解声中观察得到。

✔一出错就会马上停下勘误。

✔错误发生时,会马上强调它。

✔每个错误的位置与来由都被清楚标明、重新演练与纠正。

✔受试时,每次演奏这个乐段的节奏变化有系统性、符合逻辑、有迹可循。

✔重复乐段直到改正错误、能够稳定的演奏它为止,所以他们不会在接下来的练习及最后受试中再弹错。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这8个特点中,最后3个最重要,因此,“如何处理错误”才是练琴的关键所在

最好的钢琴家不是不犯错,也不是一开始就错得少,所以学得很轻松。

他们会用有效的方式来处理错误,以免一再犯错,最后就能达到“练习中弹对的比例较高”的结果。

具体来说,他们如何克服错误?有些人是分左右手练习、有些是将音乐分段来弹,但不论怎么做,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放慢速度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另外,最好的演奏者在犯错时,会带着犹豫、慢速但不间断地重复,直到停在上次弹错的地方。

这似乎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再次挑战出问题的部份、用能够掌握的速度把修正后的演奏拼凑起来,而非一直重复错误却找不出问题所在。

看来秘诀正如萧伯纳所说:“成功并非建立在从不犯错上,而是建立在不再犯同样的错上。”

··········温馨提示·········

█ 琴艺学乐器陪练课

省时高效,立即领取免费课吧!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钢琴学的好的人,他们练琴都会有这个习惯,专家这说法大开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