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力“非標”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瞭解到,理財子公司正在從信託公司“挖人”,為未來開展非標業務儲備人才。北方一家已公告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銀行資管的強項,未來理財子公司要在非標投資領域重點佈局。

2018年以來,社融增速持續下滑,一大重要原因來自於非標融資的萎縮。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理財子公司對非標投資的佈局或將帶來一定程度的表外信用擴張,為實體經濟帶來一定的增量資金。

理財子公司“挖角”信託

隨著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其他多家商業銀行也正在抓緊開展申報理財子公司工作。

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的業務佈局也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近日,某信託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在從信託公司招人,為未來開展非標債權資產業務做人才儲備。

“最近確實看到了很多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信息,並且招聘的人數還不少。”某信託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基於銀行的業務慣性,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可能會延續母行的理財業務結構。而非標債權資產作為提升收益、協同母行信貸業務的重要方式,預計將繼續被重視。”

某信託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也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同事辭職,但未來可能會有,因為資管的人才多集中在信託。

華創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主動管理能力方面並不佔優,但是在非標投資方面有較強的經驗和風控能力。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封閉式產品運作方面,或繼續強化非標債權資產的投資,從而提升產品收益和吸引力。

某信託資深研究人士指出,依據2017年12月的數據,銀行理財的主要配置方向是標準化資產佔67.56%,非標債權資產佔16.22%。在短期內,理財子公司出於業務慣性,會大概率延續原有配置策略,以標準化資產為主,以非標資產為輔,既保穩定,又保收益。

將為實體經濟帶來增量資金

理財子公司對非標業務的佈局無疑將會為實體經濟帶來新的融資渠道,配套細則的出臺也使得銀行投資非標的空間大幅提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也不得超過本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非標投資限額有所放鬆,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理財子公司對非標債權投資的佈局或將帶來一定程度的表外信用擴張,為實體經濟帶來一定的增量資金。招商證券研報指出,取消了投資非標資產不得超過總資產4%的限制,將利好部分理財規模較大的銀行。如招商銀行非標餘額不到2000億元,理財餘額2萬億元,總資產餘額6.5萬億元,按總資產4%計算非標上限為2600億元,但按理財餘額35%計算非標上限為7000億元。根據招商證券測算,《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非標限額的適度放鬆,將使26家商業銀行理財非標資產規模上限提高10900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目前非標占比為15%,理財產品規模按照30萬億元測算,假設上市銀行都會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而且上市銀行理財的市場份額較大,則未來非標擴容空間將達到4.5萬億元以上。銀行理財非標的擴容將全面填補影子銀行規模下降導致的非標下降,充分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解決融資供給方式和融資需求方式不匹配的問題。

社融修復尚需多方合力

自資管新規發佈以來,市場上關於公募理財能否投資非標以及如何投非標有較大疑慮,流向表外非標資產的理財資金大幅減少。即便之後《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相繼出臺,監管對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有一定的放鬆,但限於期限匹配等約束,銀行理財投資非標的存量面臨縮減、增量相對有限,對錶外非標融資的拉動性仍然有限。

非標融資的萎縮也導致了社融增速的持續下滑。華東某券商研究所宏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當前社融增速較低,主要拖累來自於非標業務,近幾月單月非標融資都是負增長,較2017年大幅減少,因此非標融資的回升將成為社融修復的主支撐。直觀來看,資管新規的推出會利好銀行理財子公司,而銀行理財子公司確實也有做非標的優勢,但具體能帶動多少非標投資,還需進一步觀察。

上述資深信託研究人士指出,從資金端來看,理財子公司投資非標債權資產依然會受到《資管新規》關於期限、合格投資者人數等的限制,能否推動非標投資增加進而緩解社融增速下滑趨勢,還需後續政策的支持。事實上,為避免理財子公司的“信貸化”,後續監管可能會制定一些隱性約束,影響該類業務發展。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也指出,減少部分對理財子公司非標融資的束縛,僅能為資管新規出臺所帶來的非標融資急劇萎縮做適當的緩衝。在當前穩增長和嚴監管防風險再平衡背景下,不排除社融增速持續下行、經濟增長持續疲軟局面下,監管適度放鬆對非標期限匹配的嚴格要求,以緩和社會融資僵局。但無論從融資結構還是相關政策引導上來看,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均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當前社融增速持續下滑的局面,未來影響社融增速的主要因素在融資需求端而非資金供給端,地產企業以及城投平臺新一輪信用擴張週期的重啟將是引導社融增速正式見底回升的關鍵。(記者 張凌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