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不缺的孩子,为啥成为学校周边小店的“购物狂”?

昨天晚上,围绕一位妈妈发来的问题,我们讨论了半天,怎么回事呢?

妈妈说他们家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孩子平时什么也不缺,可就是有个习惯——经常到学校或小区的商店买各种零食。孩子买那些零食既不是因为想吃“垃圾食品”,也不是课间饿了,买点东西填填肚子,更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零花钱,可以自己做主买东西,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聊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孩子是花钱买友谊!

妈妈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一想,可能真是那么回事儿。妈妈说,儿子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很有可能是通过买零食来享受跟伙伴在一起的快乐,还有分享的快乐。

是啊,这也是独生子让人心疼的地方。他们从小就没有伙伴,到了学校后很可能不知道如何跟人相处。其实,孩子们上学不仅仅为了学习文化课知识,还是为了交朋友。

啥都不缺的孩子,为啥成为学校周边小店的“购物狂”?

大家别不相信,在这个时代,如果孩子们想学习,那有很多学校之外的老师可以面对面教孩子,或者互联网教学。即使没有老师,我们想查个什么问题也可以到网上搜索,立马就有答案。所以,在今天,孩子上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朋友,孩子们渴望友谊,就算父母可以请私人教师教孩子,孩子们也需要跟朋友在一起。

他们在学校见到各种各样的同学,有好心不得好报的经历,有发脾气被别人“修理”一顿的经历,有碰掉别人的铅笔橡皮,被人误打误撞的经历,也有说别人坏话招致恶果的经历,有了这些经历,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友谊是需要体验的,交朋友是需要机会学习的,而学校就是最好的场所。孩子们越孤独,就越渴望友谊,而且是面对面的,不是互联网上的。有的父母说:“我家孩子觉得在网上有朋友就够了!”其实,那是安慰自己的话,因为在现实中交不到朋友,所以选择回避。

一些失学在家的孩子天天上网,不一定是玩游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找人聊天,找团队,找友谊。所以,今天的学校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起,学会交往,学会如何维护友谊,寻找终生的朋友和知己。

当然,这个功能的实现还取决于爸爸妈妈在家庭里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交往体验或者经验。如果没有,那么有些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的孩子在学校挖空心思,想到的就是花钱买友谊。

啥都不缺的孩子,为啥成为学校周边小店的“购物狂”?

半年前,有个上高中的孩子和爸爸妈妈来找我们做咨询,原因是孩子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被同学骗了四百多块钱了,而且在初中就有这种经历。

沟通之后,孩子承认有40%的原因是用这些钱维护友谊,剩下60%才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一个长得很漂亮的高中生,渴望友谊却要用花钱讨好别人的方式买友谊呢?

原因还是出在家里。父母从小就不重视孩子的人际交往,妈妈从头到尾盯的都是学习,孩子可怜到央求爸妈给她买只小狗。孩子想养小狗的理由不用问也知道,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提升的。万物皆有灵,小狗伤心难过的时候也会有心理疾病。

如果不让她养只小狗在身边,学会跟小狗交往,学会照顾小狗,对它负责任,读懂小狗的表情和语言,学会如何陪伴小狗,那还有什么办法呢?当然,这样说不是让所有不善与人交往的孩子都去养只小狗,也不是让父母纵容孩子花钱买友谊,而是要观察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然后给孩子一些弹性空间。

不要因为我们找不到“病根”而去打压或武断拒绝孩子的某些合理要求,是否合理,我们要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心灵成长的角度理解,而不是单一的从道德角度理解,更不要单一地通过学习这一根针的针眼儿看孩子。

-宗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