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不缺的孩子,為啥成為學校周邊小店的“購物狂”?

昨天晚上,圍繞一位媽媽發來的問題,我們討論了半天,怎麼回事呢?

媽媽說他們家的經濟條件還算不錯,孩子平時什麼也不缺,可就是有個習慣——經常到學校或小區的商店買各種零食。孩子買那些零食既不是因為想吃“垃圾食品”,也不是課間餓了,買點東西填填肚子,更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零花錢,可以自己做主買東西,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聊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孩子是花錢買友誼!

媽媽一聽覺得不可思議,後來一想,可能真是那麼回事兒。媽媽說,兒子的人際關係不是很好,很有可能是通過買零食來享受跟夥伴在一起的快樂,還有分享的快樂。

是啊,這也是獨生子讓人心疼的地方。他們從小就沒有夥伴,到了學校後很可能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其實,孩子們上學不僅僅為了學習文化課知識,還是為了交朋友。

啥都不缺的孩子,為啥成為學校周邊小店的“購物狂”?

大家別不相信,在這個時代,如果孩子們想學習,那有很多學校之外的老師可以面對面教孩子,或者互聯網教學。即使沒有老師,我們想查個什麼問題也可以到網上搜索,立馬就有答案。所以,在今天,孩子上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朋友,孩子們渴望友誼,就算父母可以請私人教師教孩子,孩子們也需要跟朋友在一起。

他們在學校見到各種各樣的同學,有好心不得好報的經歷,有發脾氣被別人“修理”一頓的經歷,有碰掉別人的鉛筆橡皮,被人誤打誤撞的經歷,也有說別人壞話招致惡果的經歷,有了這些經歷,他們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友誼。

友誼是需要體驗的,交朋友是需要機會學習的,而學校就是最好的場所。孩子們越孤獨,就越渴望友誼,而且是面對面的,不是互聯網上的。有的父母說:“我家孩子覺得在網上有朋友就夠了!”其實,那是安慰自己的話,因為在現實中交不到朋友,所以選擇迴避。

一些失學在家的孩子天天上網,不一定是玩遊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找人聊天,找團隊,找友誼。所以,今天的學校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讓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起,學會交往,學會如何維護友誼,尋找終生的朋友和知己。

當然,這個功能的實現還取決於爸爸媽媽在家庭裡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交往體驗或者經驗。如果沒有,那麼有些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的孩子在學校挖空心思,想到的就是花錢買友誼。

啥都不缺的孩子,為啥成為學校周邊小店的“購物狂”?

半年前,有個上高中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來找我們做諮詢,原因是孩子在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已經被同學騙了四百多塊錢了,而且在初中就有這種經歷。

溝通之後,孩子承認有40%的原因是用這些錢維護友誼,剩下60%才是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那麼為什麼一個長得很漂亮的高中生,渴望友誼卻要用花錢討好別人的方式買友誼呢?

原因還是出在家裡。父母從小就不重視孩子的人際交往,媽媽從頭到尾盯的都是學習,孩子可憐到央求爸媽給她買只小狗。孩子想養小狗的理由不用問也知道,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提升的。萬物皆有靈,小狗傷心難過的時候也會有心理疾病。

如果不讓她養只小狗在身邊,學會跟小狗交往,學會照顧小狗,對它負責任,讀懂小狗的表情和語言,學會如何陪伴小狗,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當然,這樣說不是讓所有不善與人交往的孩子都去養只小狗,也不是讓父母縱容孩子花錢買友誼,而是要觀察和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然後給孩子一些彈性空間。

不要因為我們找不到“病根”而去打壓或武斷拒絕孩子的某些合理要求,是否合理,我們要從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心靈成長的角度理解,而不是單一的從道德角度理解,更不要單一地通過學習這一根針的針眼兒看孩子。

-宗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